摘要
基于新公共治理“政府-公民”行动者的框架,从政府数字行政能力、公民合供行为两个维度出发,选择上海16个区为研究样本,将fsQCA和多时段QCA策略相结合,探讨了“一网通办”在创建、攻坚、提升三个阶段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效果为何存在差异。研究发现:在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中,“个体-组织-系统”不同层次上的数字行政能力很重要,但并不是解释高效果的唯一条件,还必须考虑公民作为治理行动者的合供行为;多个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四种提高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效果的方式——领导主导模式、技术主导模式、协同主导模式、合供主导模式;从“创建-攻坚-提升”三个阶段的组态结果来看,整体呈现出“数字领导能力主导下的强技术建设或弱公民合供→数字协同推进能力主导下的强公民合供”的路径演化特征。研究结论丰富了新公共治理行动者框架的解释情景,且对深入理解不同阶段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的路径选择有启示意义。
出处
《电子政务》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2-46,共15页
E-Government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特大城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机制与优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1&ZD1620)。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吴建南(1970-),男,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方向为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张阿城(1994-),男,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技创新、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