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动决策算法形成的"全景敞式"的权力与可能产生的各种偏见性因素,以风险的识别和分类为前提,采取技术治理与法律治理并重的规制方式值得探索。自动决策算法划分为对算法相对人有重大影响的与较低影响的两种风险类别:对于低风险算法,保障算法相对人的退出权,并考虑引入监管沙盒(音盒)等方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责任豁免;对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自动决策算法,则应该事先采取加密承诺、公平的随机过程等软件验证方式,注重人机回圈,为算法决策过程注入民主化。在对两类算法进行事后规制时,可以通过零知识证明原则、无条件反事实解释等方法在避免打开"黑箱"的情况下进行算法解释,并与司法过程中差异性影响的审查方案相连接,从而最终实现法律治理对技术治理的引领和归化。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4-142,共9页
Theory Monthly
基金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上海智慧城市建设中自动化决策的风险与问责研究”(2020EFX00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8批面向资助项目“平台信用评分机制的治理功能及其法治化实现”(2020M681248)。
作者简介
肖梦黎(1990—),女,江苏徐州人,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讲师,华东理工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