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2-15,共4页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参考文献5
-
1梁根林,何慧新.二十世纪的中国刑法学<上>[J].中外法学,1999,11(2):17-29. 被引量:26
-
2苏惠渔,游伟,孙万怀.刑法价值观念的一次维新——对我国刑法发展的比较考察[J].法学,1999(2):31-35. 被引量:12
-
3张文,何慧新.中国刑法学二十世纪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当代法学,1999,13(1):1-15. 被引量:21
-
4陈兴良.刑法谦抑的价值蕴含[J].现代法学,1996,18(3):14-25. 被引量:195
-
5储槐植.罪刑矛盾与刑法改革[J].中国法学,1994(5):108-116. 被引量:62
共引文献305
-
1柳洁,彭永雄,曾城.流量造假行为刑法规制的合理性判断[J].社会科学家,2022(11):121-128.
-
2彭俊磊.大数据侦查的程序法治要义——以人权保障为基本视角[J].人权研究(辑刊),2019(2):484-507. 被引量:4
-
3张成东.有限犯罪化:经济刑法立法的应然方向[J].经济刑法,2020(1):55-67.
-
4李飞.规制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法对策[J].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20(2):50-61.
-
5肖鹏.我国刑事法网的基本现状及发展趋势——兼评积极主义刑法观[J].河北法学,2021,39(10):149-165. 被引量:14
-
6姜涛,张志鼎.P2P网贷型非法集资的入罪标准实证研究[J].刑法论丛,2018,0(4):333-379. 被引量:3
-
7谭海涛.区分论对涉罪借贷合同效力认定规则的修正[J].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14):59-60.
-
8吴汉东.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私法基础与司法适用[J].法学评论,2021,39(3):21-33. 被引量:103
-
9范跃.注重裁判理由的可接受性——“寄血验子”案的法律解释分析[J].法律方法,2019,25(3):225-235. 被引量:1
-
10黄捷.积极主义刑法观下谦抑主义的当代使命[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5(S01):61-6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113
-
1叶洪和.现代法治社会的刑法理念[J].行政与法,2006(12):122-125. 被引量:2
-
2靳瑞敏.我国行政监督现状及思考[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1):1-3. 被引量:4
-
3李晓明.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与刑法观念的变革[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7(z1):64-77. 被引量:10
-
4吴元元.法律父爱主义与侵权法之失[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13(3):133-147. 被引量:58
-
5孙道萃.论刑法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当代定位——从反思刑法保障法到倡导刑法事先法[J].金陵法律评论,2012(1):135-150. 被引量:10
-
6陈兴良.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犯罪学研究[J].中国法学,1999(6):113-121. 被引量:41
-
7梁根林.二十世纪的中国刑法学(中)——反思与展望[J].中外法学,1999,11(3):1-13. 被引量:36
-
8阿耳宾.埃斯尔,冯军.二十世纪最后十年里德国刑法的发展[J].法学家,1998(6):112-122. 被引量:14
-
9邱本.从契约到人权[J].法学研究,1998,20(6):26-39. 被引量:56
-
10李双元,蒋新苗,沈红宇.法律理念的内涵与功能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26(4):51-56. 被引量:25
引证文献11
-
1郑莉芳.刑法观、犯罪观对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影响——兼论犯罪心理学与刑事科学体系的一致性[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124-127. 被引量:1
-
2李翔.法治背景下如何“保全”公民权利?[J].东方法学,2009(3):34-40.
-
3江伟人.社会转型期重新犯罪的综合治理[J].社会,2004,24(8):57-60. 被引量:3
-
4李同民.受刑人权利保障的文化解读——兼论“和而不同”的人权观[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2(5):215-224.
-
5刘军.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片论[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2(5):237-241. 被引量:4
-
6徐丽枝,任海伦.和谐社会中的刑事法治构建[J].山东社会科学,2008(2):136-138.
-
7高铭暄,曹波.当代中国刑法理念研究的变迁与深化[J].法学评论,2015,33(3):1-9. 被引量:38
-
8张士彬.法治背景下刑法的社会定位及其回归路径[J].财经法学,2016(3):93-101. 被引量:2
-
9冯霜.刑罚轻缓化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必然要求[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1(8):144-145.
-
10赵建福,柯群帆.从“严打”看刑事政策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22(1):42-4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45
-
1刘宪权.数据犯罪罪名体系建构之完善[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4,32(3):18-31. 被引量:7
-
2高艳东.从惩罚法到调控法:数字经济领域刑法功能转型[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4,32(3):3-17. 被引量:7
-
3刘科.司法解释中的但书规范:性质、识别方法与完善思路[J].政治与法律,2023(1):81-96. 被引量:12
-
4梁根林.求同化异、凝聚共识,推动中国刑法再法典化[J].中国刑事法杂志,2024(1):57-70. 被引量:4
-
5周光权.法典化时代的刑法典修订[J].中国法学,2021(5):39-66. 被引量:77
-
6石聚航.经济犯罪中的“重大损失”及其重构[J].刑事法评论,2024(1):492-511.
-
7秦长森.妨害安全驾驶罪司法适用的规范化研究[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23(1):54-62. 被引量:5
-
8曹波,杨婷.非法催收不予保护债务入刑的正当根据与规范诠释[J].天津法学,2020(4):72-80. 被引量:15
-
9周啸天.立法技术、价值关照及现实影响:《刑法修正案(十一)》的理论透视[J].师大法学,2020(2):3-27. 被引量:2
-
10严磊.积极刑法观下犯罪附随后果研究[J].人大法律评论,2021(1):333-361. 被引量:8
-
1胡本良.全球的一体化与两极化[J].青年思想家,2003(1):101-103.
-
2新刑法典标志刑事法制现代化[J].中国检察官,2007(10):73-73.
-
3周一平,周郴保.“严打”的法理学探析[J].西部法学评论,2002(1):30-36. 被引量:2
-
4李学斌.论党的刑事政策与我国刑法的关系[J].河北学刊,2002,22(1):74-78. 被引量:4
-
5冯勇.在立法工作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5,0(1):25-29.
-
6欧阳雄飞.行政管理学基础知识[J].中国行政管理,1988(3):46-48.
-
7金克胜.权利和义务 法的核心[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1989,11(3):52-56.
-
8李影.城管执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22):68-68.
-
9王勇.社会治理中法治建设的必然性研究[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5(2):8-11.
-
10田英.试论法作为统治阶级意志的当代适用——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社会主义法[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1):7-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