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重析——基于个人信息保护法制定的探讨 被引量: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保护的法益在刑法学界存在个人法益说、超个人法益说和混合法益说的分歧,其本质原因在于是否承认本罪保护的法益包含了“超个人”要素。自然犯与法定犯的区分仅仅是廓清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保护法益的标准之一,而非具有决定性作用。只有立足于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背景,考察相关的公民个人信息法律法规,并结合本罪的构成要件要素,才能对其保护的法益有准确的认识。据此,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保护的法益应当坚持混合法益说的立场,既包括具有个人法益属性的公民人格利益以及附着于个人信息之上的财产利益,也包括具有超个人法益属性的公共信息安全。
作者 徐翕明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9-125,共7页 Social Scientist
基金 2020年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课题编号:2021GMC008) 2020年广西民族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课题编号:2020SKQD04) 2022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课题编号:2022KY0145)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法与区域治理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资助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改革开放40年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实证调查与评价研究(项目编号:19CMZ001)
作者简介 徐翕明(1990-),浙江金华人,法学博士,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讲师,广西民族大学民族法与区域治理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刑法学网络法学。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312

共引文献1841

引证文献12

二级引证文献3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