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胶囊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
作者 丁洁 李博生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0年第3期29-31,共3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食品工业中食品微胶囊化的壁材、方法及作用,并阐述了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前景。
关键词 微胶囊 食品加工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化学模拟体系中苹果多酚抗氧化及清除亚硝酸根离子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红男 孙爱东 +1 位作者 陈健 高雪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9-82,86,共5页
通过测定苹果多酚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亚硝酸根离子的清除作用,对脂质过氧化和β-胡萝卜素/亚油酸自氧化体系的抑制作用,以及还原能力等实验,研究了苹果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VC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测定苹果多酚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亚硝酸根离子的清除作用,对脂质过氧化和β-胡萝卜素/亚油酸自氧化体系的抑制作用,以及还原能力等实验,研究了苹果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VC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苹果多酚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亚硝酸根离子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对脂质过氧化和β-胡萝卜素/亚油酸自氧化体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Fe3+具有良好的还原能力。因此,苹果多酚是一种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及清除亚硝酸根离子的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渣 苹果多酚 自由基 抗氧化活性 亚硝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三种γ-氨基丁酸检测方法比较 被引量:32
3
作者 赵宏飞 宋伟 +1 位作者 裴家伟 张柏林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1-55,共5页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改良纸层析法和Berthelot比色法对不同来源介质中的γ-氨基丁酸(GABA)检测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建立了3种方法的GABA检测体系。结果表明,HPLC测定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改良纸层析法和Berthelot比...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改良纸层析法和Berthelot比色法对不同来源介质中的γ-氨基丁酸(GABA)检测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建立了3种方法的GABA检测体系。结果表明,HPLC测定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改良纸层析法和Berthelot比色法操作简单快速,可用于大量样品中GABA的检测。进一步地,改良纸层析法可用于微生物发酵液等色素含量较少介质中的GABA检测,而比色法更适合成分相对单一介质中的GABA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GABA) 高效液相色谱法 改良纸层析法 Berthelot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食品乳杆菌412对酸面团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晨 王松 +3 位作者 展海宁 赵宏飞 裴家伟 张柏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9-104,共6页
从酸面团中分离得到1株类食品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li mentarius)412,添加该菌株的面团在28℃发酵4h后的pH为5.2,发酵24h后pH为3.5;而添加商业化安琪酵母发酵的面团在28℃发酵4h后的pH为5.9,发酵24h后pH为5.2。类食品乳杆菌412与... 从酸面团中分离得到1株类食品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li mentarius)412,添加该菌株的面团在28℃发酵4h后的pH为5.2,发酵24h后pH为3.5;而添加商业化安琪酵母发酵的面团在28℃发酵4h后的pH为5.9,发酵24h后pH为5.2。类食品乳杆菌412与安琪酵母(接种量为107CFU/g)联合发酵测定表明,若菌株412起始接种量为109CFU/g,则面团在28(C发酵24h后的滴定酸度为0.76%(滴定酸度以乳酸计,%为质量分数);若菌株412的起始接种量是108CFU/g或107CFU/g时,则面团在28℃发酵24h后的滴定酸度为0.57%。当向面团添加6.75g/kg的葡萄糖或蔗糖可以促进类食品乳杆菌412的生长。面团在28℃发酵12h后,添加葡萄糖可以使菌株412的细胞数量从起始的2×108CFU/g提高到2.5×1010CFU/g,添加蔗糖则可以使其细胞数量提高到2.6×1010CFU/g;而添加果糖的面团在28℃发酵12h,菌株412的细胞生物量仅3.8×108CFU/g。与25(C或32℃发酵条件相比,28℃下发酵的酸面团中类食品乳杆菌412和安琪酵母菌的活菌数都比较高,且面团酸化速率高于单独采用安琪酵母菌发酵的面团。结果证明,类食品乳杆菌412能够单独或与商业化的安琪酵母联合应用到酸面团发酵中,并对面团的酸化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食品乳杆菌412 安琪酵母 酸面团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清蛋白源生物活性肽段序列及其功能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晓东 牛治霞 +1 位作者 高莉莉 张柏林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42,共7页
乳清蛋白经酶解产生的肽类除了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之外,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潜在生物活性。目前发现的乳清蛋白源生物活性肽主要有阿片肽、抗高血压肽、抗菌肽和免疫调节肽。综述了上述4种肽的氨基酸序列及其主要功能;对酶解过程中应注意... 乳清蛋白经酶解产生的肽类除了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之外,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潜在生物活性。目前发现的乳清蛋白源生物活性肽主要有阿片肽、抗高血压肽、抗菌肽和免疫调节肽。综述了上述4种肽的氨基酸序列及其主要功能;对酶解过程中应注意的因素,如酶的类型、水解度、预处理方式、酶的灭活方式、底物纯度和水解过程等理化参数进行了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蛋白 生物活性肽 序列 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蛋白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翟梦新 崔犁 +3 位作者 郭淼 张世欣 汪涛 许美玉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3年第6期62-64,共3页
文中主要综述了核桃蛋白的抗氧化、抑菌、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以及抗肿瘤等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核桃仁蛋白 生物活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矿物油分析方法的考察验证与结果确证 被引量:1
7
作者 武彦文 刘玲玲 +1 位作者 李冰宁 欧阳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18期6281-6288,共8页
矿物油是指来源于石油和合成油的C10~C50烷烃(mineral oil saturated hydrocarbons,MOSH)和芳烃(mineral oil aromatic hydrocarbons, MOAH)物质的总称,其化学组成复杂。食品基质中含有多种矿物油干扰物,使得分析食品中的矿物油相当困... 矿物油是指来源于石油和合成油的C10~C50烷烃(mineral oil saturated hydrocarbons,MOSH)和芳烃(mineral oil aromatic hydrocarbons, MOAH)物质的总称,其化学组成复杂。食品基质中含有多种矿物油干扰物,使得分析食品中的矿物油相当困难。通常,矿物油的分析步骤包括提取、净化分离和测定3个环节。为了保证分析方法的准确、可靠,样品中必须添加9个标准化合物(包括3个分离标记物、2个挥发损失标记物和2对定量内标物),用于监测矿物油的净化、分离与测定效果;同时需要经常插入空白实验和正构烷烃混合标准用于考察操作规范、试剂纯度、仪器性能等。由于矿物油与食品基质的复杂性,实际分析中还需要给出每类样品的定量限和回收率等方法学考察数据,以证明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对于部分干扰严重的样品,还需要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进行分析结果的确证。本文结合食用油、奶粉、巧克力和大米等分析实例,综述了分析食品中矿物油的考察验证与结果确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油 食品 混合标准物质 方法验证 结果确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脂肪香精的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欧阳杰 韦立强 +1 位作者 武彦珍 袁德海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0-82,共3页
脂肪香精是将动物脂肪氧化后再与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得到的一种新型肉味香精。文章介绍了脂肪香精的生产方法和感官特性,并对其在方便面调味粉、鸡精、餐饮用汤和肉制品中的应用配方和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以便为食品企业生产此类产品... 脂肪香精是将动物脂肪氧化后再与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得到的一种新型肉味香精。文章介绍了脂肪香精的生产方法和感官特性,并对其在方便面调味粉、鸡精、餐饮用汤和肉制品中的应用配方和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以便为食品企业生产此类产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香精 肉味香精 应用 调味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荧光光谱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健 孙爱东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9年第10期28-31,共4页
随着人们对同步荧光光谱技术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因而广泛应用到各个方面。本文重点介绍了同步荧光技术分析原理与类型,及其在食品检测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 同步荧光 组分分析 食品检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逆流色谱在食品及天然产物中的应用
10
作者 游辉 孙爱东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8年第12期34-36,共3页
高速逆流色谱(HSCCC)技术是一种较新型的无需固态支撑体的液——液分配色谱技术,本文介绍了高速逆流色谱的原理、特点,并对其在食品、天然产物成分分离纯化制备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高速逆流色谱(HSCCC) 食品 天然产物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粘红酵母生产微生物油脂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乔凤杰 李炯书 +5 位作者 欧阳亚旭 李意颖 黄永虹 孙宜君 常蓉 李博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91-395,共5页
粘红酵母是一种良好的产油微生物,其油脂可用来生产生物柴油。本文介绍了粘红酵母生产油脂的情况,包括其常用基本培养基,廉价工农业废弃物培养基,以及促进粘红酵母生长和产油的方法和培养条件,并对粘红酵母生产微生物油脂方面存在的问... 粘红酵母是一种良好的产油微生物,其油脂可用来生产生物柴油。本文介绍了粘红酵母生产油脂的情况,包括其常用基本培养基,廉价工农业废弃物培养基,以及促进粘红酵母生长和产油的方法和培养条件,并对粘红酵母生产微生物油脂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红酵母 油脂 纤维素水解液 工业废水 分段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雯暄 甘芝霖 +3 位作者 陈爱亮 徐贞贞 孙爱东 李会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24期9440-9450,共11页
食源性致病菌是威胁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常见的种类主要包括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弯曲杆菌等。全方位、准确地实现对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关键。传统的培养法和其他检测技术如免疫学... 食源性致病菌是威胁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常见的种类主要包括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弯曲杆菌等。全方位、准确地实现对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关键。传统的培养法和其他检测技术如免疫学检测、生物传感器等技术不同程度地存在针对目标单一、效率低、灵敏度差等问题。核酸技术具有特异性强、高通量、分析角度全面等特点,近几年来得到迅速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PCR技术、等温扩增技术、第二、三代测序技术以及其他核酸技术对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核酸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面的研究前景。旨在归纳已具备商业应用价值的核酸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上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各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同时展望核酸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核酸技术 PCR技术 测序技术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食品乳杆菌412发酵酸面团中风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微 杨雪娟 +2 位作者 张军 裴家伟 张柏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26-130,共5页
以老面肥(酸面团)中获得的类食品乳杆菌412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通过在添加碳水化合物(麦芽糖、甘露糖或葡萄糖)和酶类(淀粉酶、蛋白酶或脂肪酶)的面团中接种菌株412,30℃发酵12h后分析酸面团... 以老面肥(酸面团)中获得的类食品乳杆菌412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通过在添加碳水化合物(麦芽糖、甘露糖或葡萄糖)和酶类(淀粉酶、蛋白酶或脂肪酶)的面团中接种菌株412,30℃发酵12h后分析酸面团中的风味物质变化,结果表明,添加甘露糖后菌株412发酵面团中的有机酸含量(按乳酸计)最高(0.371g/L),且随添加量的增加面团中有机酸含量增加;添加脂肪酶后有机酸含量较对照组(0.304g/L)增加最多,达到0.421g/L。菌株412发酵的酸面团中含挥发性风味物质18种,主要包括酯类、烃类、羰基类、醇类、有机酸类以及一些芳香族和杂环类化合物。添加甘露糖后菌株412发酵面团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增加最多,增至25种,且风味物质种类随甘露糖的添加量增加而略有减少,而随麦芽糖和葡萄糖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添加蛋白酶后风味物质种类增加最多,增至23种。显然,类食品乳杆菌412联合不同糖类或酶类会有利改善发酵面团中的风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食品乳杆菌412 酸面团 有机酸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环境因子对螺旋藻营养元素生物积累及有机化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冰心 徐青艳 +2 位作者 常蓉 颜志秀 李博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70-76,104,共8页
以钝顶螺旋藻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培养液中分别添加钙铁锌硒离子并结合调节螺旋藻细胞的生长环境条件以达到以上四种营养元素最大积累的目的,并对其在细胞内的有机化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当温度为20℃、光照12 k Lux、p H... 以钝顶螺旋藻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培养液中分别添加钙铁锌硒离子并结合调节螺旋藻细胞的生长环境条件以达到以上四种营养元素最大积累的目的,并对其在细胞内的有机化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当温度为20℃、光照12 k Lux、p H8.5时,钙积累量提高了97%,螺旋藻钙总含量和其有机化程度分别达到18.21 mg/g、84.17%;当温度为30℃、光照4 k Lux、p H10.5时,铁积累量提高了175%,螺旋藻铁总含量和其有机化程度分别达到1634.34 ppm、89.98%;当温度为30℃、光照8 k Lux、p H8.5时,锌积累量提高了87%,螺旋藻最高锌含量和有机化程度分别达到88.30 ppm、58.28%;当温度为30℃、光照12 k Lux、p H9.5时,螺旋藻中硒元素总含量及有机化程度分别为1011.00 ppm、70.54%。因此,在以环境调控为基础,同时配合增加外源培养液浓度的培养条件下,能够使得螺旋藻钙、铁、锌、硒四种矿物质营养离子积累量大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矿物质营养元素 生物积累 有机化程度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阻隔性复合PEN/PET饮料包装瓶的制备及阻隔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梓绮 李雪 +1 位作者 尹昊 任迪峰 《饮料工业》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PET瓶是当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饮料包装瓶之一,但随着消费者对饮料品质要求的提升,对饮料包装瓶的气体阻隔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改进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的阻隔性,本实验利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PEN/PET复合材料,在确定共混... PET瓶是当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饮料包装瓶之一,但随着消费者对饮料品质要求的提升,对饮料包装瓶的气体阻隔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改进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的阻隔性,本实验利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PEN/PET复合材料,在确定共混材料的最佳配比后,加工制得复合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N/PET)饮料包装瓶,并通过测定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透过量,以及紫外阻隔性能、光学性能、机械性能和耐热性能,对其进行阻隔性能分析。通过综合分析比较,确定PEN30%wt、PET70%wt为最佳配比。制得的复合PEN/PET饮料包装瓶与普通PET瓶相比,氧气阻隔性增加3.48倍,二氧化碳阻隔性增加7.36倍,水蒸气阻隔性增加2.25倍,除此之外,其紫外线阻隔性等性能也有显著提高。在常温下贮藏70d后,复合PEN/PET瓶对饮料的保存效果明显优于纯PET瓶。复合PEN/PET饮料包装瓶改进了纯PET瓶的阻隔性较弱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 PEN 高阻隔性 熔融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研究芝麻油的真伪与掺伪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杨佳 武彦文 +2 位作者 李冰宁 刘玲玲 欧阳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4-119,共6页
应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结合化学计量学分别建立了芝麻油的真伪鉴别与掺伪定量的快速分析方法。真伪鉴别分别采用VTNIR结合主成分分析-簇类软独立模式识别(PCA-SIMCA)和偏最小二乘法-人工神经网络(PLS-ANN),建立了芝麻... 应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结合化学计量学分别建立了芝麻油的真伪鉴别与掺伪定量的快速分析方法。真伪鉴别分别采用VTNIR结合主成分分析-簇类软独立模式识别(PCA-SIMCA)和偏最小二乘法-人工神经网络(PLS-ANN),建立了芝麻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的分类模型。经过验证,两种分类模型的准确识别率均达到了100%。芝麻油中掺伪油的定量分析采用FTNIR结合PLS。通过采集不同比例的芝麻油-大豆油与芝麻油-葵花籽油二元系统的FTNIR谱图,应用PLS分别建立二元系统定量分析模型并通过验证集检验其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准确预测芝麻油中10%-100%的掺假油,其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标准偏差(SEP)分别为1.027(大豆油)和0.9660(葵花籽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油 真伪鉴别 掺伪分析 近红外光谱 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胃液条件下苹果多酚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 被引量:29
17
作者 李桂星 胡晓丹 +2 位作者 孙红男 陶晓赟 孙爱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共4页
在模拟人体胃液的条件下,以亚硝酸盐清除率为指标,比较苹果多酚、茶多酚及VC对亚硝酸盐的清除效果,同时研究苹果多酚不同作用时间对亚硝酸盐清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胃液条件下:苹果多酚、茶多酚及VC均能不同程度地清除亚硝酸盐... 在模拟人体胃液的条件下,以亚硝酸盐清除率为指标,比较苹果多酚、茶多酚及VC对亚硝酸盐的清除效果,同时研究苹果多酚不同作用时间对亚硝酸盐清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胃液条件下:苹果多酚、茶多酚及VC均能不同程度地清除亚硝酸盐,且在低质量分数下,清除率随质量分数增加呈对数曲线上升,增加到一定质量分数后清除率变化不大;在低质量分数(0.01%~0.02%)下,苹果多酚的清除率略低于茶多酚,质量分数≥0.03%时,苹果多酚的清除率要高于茶多酚;苹果多酚的清除能力最高可达(98.2±1.3)%,而茶多酚(94.7±0.2)%,VC为(88.6±1.0)%;苹果多酚和茶多酚复配使用的清除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清除率可达(92.6±0.3)%;苹果多酚和VC复配使用的清除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清除率可达(65.7±0.3)%;苹果多酚、茶多酚及VC复配使用时的清除率可达(90.7±0.3)%,比苹果多酚和茶多酚混合使用的效果差,但优于苹果多酚和VC的复配效果;苹果多酚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随作用时间延长而上升,当作用时间达到2h时清除率最高,可达(98.7±0.2)%,时间继续延长,清除率有下降趋势。因此,苹果多酚作为一种天然提取物,在胃酸条件下对亚硝酸盐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 苹果多酚 茶多酚 VC 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丛蓝莓品种花青素含量与抗氧化能力比较 被引量:44
18
作者 周方 赵宏飞 +4 位作者 杨洋 刘奕炜 刘友群 陈琦 张柏林 《西南林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53-57,共5页
对高丛蓝莓6个品种的果实花青素含量测定发现,花青素平均含量为4.62 mg/g,其中,品种爱国者花青素含量最高,蓝丰最低。对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还原能力的评价表明,花青素含量较高的蓝莓品种抗氧化能力较强,但在一定浓度... 对高丛蓝莓6个品种的果实花青素含量测定发现,花青素平均含量为4.62 mg/g,其中,品种爱国者花青素含量最高,蓝丰最低。对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还原能力的评价表明,花青素含量较高的蓝莓品种抗氧化能力较强,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蓝莓花青素含量与抗氧化活性间无显著相关性。综合评价表明,品种埃利奥克表现出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花青素 DPPH 总抗氧化能力 总还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多糖分离纯化及单糖组成测定 被引量:21
19
作者 宾宇波 王亚芸 +1 位作者 安欣 任建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2-125,共4页
将铁皮石斛粗多糖经DEAE-52纤维素柱分离得到了四个多糖组分(DO-1、DO-2、DO-3、DO-4),并将组分DO-1经Sephadex G-200柱纯化得到多糖DOP。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化方法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分析结果得出,多糖DOP... 将铁皮石斛粗多糖经DEAE-52纤维素柱分离得到了四个多糖组分(DO-1、DO-2、DO-3、DO-4),并将组分DO-1经Sephadex G-200柱纯化得到多糖DOP。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化方法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分析结果得出,多糖DOP由D-甘露糖、L(+)-鼠李糖和D-葡萄糖三种单糖组成,通过外标法定量得知D-甘露糖∶L(+)-鼠李糖∶D-葡萄糖=1.936∶0.856∶0.691。测定了多糖DOP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其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DEAE—cellulose-52纤维素柱 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处理对蓝莓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寅 陶晓赟 +3 位作者 陈健 张师 李路宁 孙爱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51,57,共4页
以蓝莓汁为原料,采用200~500MPa高压分别对蓝莓汁处理5~15min,对处理后的蓝莓汁进行微生物和理化指标检测。研究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杀菌效果显著,400MPa处理10min已无菌落检出;高压处理对蓝莓汁色泽、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较小... 以蓝莓汁为原料,采用200~500MPa高压分别对蓝莓汁处理5~15min,对处理后的蓝莓汁进行微生物和理化指标检测。研究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杀菌效果显著,400MPa处理10min已无菌落检出;高压处理对蓝莓汁色泽、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较小,蓝莓汁中的花青素和VC含量在高压处理后保留率达90%以上,而总酸和总酚含量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蓝莓汁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