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育数字化转型对完善职业院校劳动素养评价制度体系,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的研究发现,学生始终处于评价体系的主体位置,易于量化的结果性评价占比较多,对劳育和美育的评价相对较少;整体而言,劳动素养纳入测评文本呈现两极分化的情况;评价内容中的劳动素养测评指标分布呈现不均衡状态;有关创新创造的评价指标日益受到重视,彰显出时代特征。对此,高校应坚持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守正与创新相结合的可持续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类型评价,以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需求。
作者
张艳
谢青松
ZHANG Yan;XIE Qingsong
出处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JOURNAL OF CHONGQING OPEN UNIVERSITY
基金
2023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系统观视域下大学生劳动文化涵养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3SKSZ067,主持人:张艳)
教育部高校思政创新发展中心(重庆城管职院)、重庆高职高专院校思政创新发展中心2023年度专项研究课题“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家校社一体化劳动育人模式研究”(项目编号:CQCZX2305,主持人:张艳)。
作者简介
张艳(1991—),女,重庆人,重庆开放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谢青松(1978—),男,四川乐至人,重庆开放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