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探讨“共同体”问题时,我们不能忽视“传播”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作用。“传递观”和“仪式观”作为传播学的两种范式,揭示了从信息的传递到通过仪式化的传播使共同信仰得以生成、维系并上升为认同自觉,最后实现信仰共享和群体认同的传播过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通过传播,完成对各民族共享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编码”和“解码”,通过信息传递构筑起认同自觉、通过传播技术重建历史场景,调动价值共识,通过传播仪式凝聚情感共识,驱动行为期许,最终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具自觉性与凝聚力。研究结论显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学路径包括建立畅通的信息传播机制,发挥传播的良性控制功能;加强传播技术与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连接;在“仪式”中实现价值符号的共享和再生,铸牢民族共识。
                
                
    
    
                作者
                    赵琛
                    李明德
                ZHAO Chen;LI Mingde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7-74,共8页
                    
                
                    Qinghai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18JZD022)
                    2020年度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重点项目“全媒体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力研究”(2020-GMZ-011)。
            
    
    
    
                作者简介
赵琛,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李明德,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