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背俞穴概述
被引量: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称为背俞穴。背俞穴与相应脏腑之间气血贯注、内外相应的联系在针灸治疗中有重要意义。现将背俞穴名称、定位、应用等概述如下。
作者
苑家敏
钟兰
机构地区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出处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2年第3期236-237,共2页
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背俞穴
脏腑之气
针灸治疗
分类号
R224.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2
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317
同被引文献
336
引证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199
参考文献
17
1
郭元琦,陈丽仪,李伟雄,郑宗昌.
针刺脊背腧穴结合床上功能训练对脑卒中病人躯干控制的影响[J]
.现代康复,2001,5(2):31-32.
被引量:17
2
李淑荣,都亚娟,张淑杰.
针刺背腧穴为主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200例[J]
.针灸临床杂志,2005,21(11):39-39.
被引量:12
3
魏彩莲.
背俞穴放血治疗胆绞痛45例[J]
.中国中医急症,2003,12(1):58-58.
被引量:5
4
杨洸.
辨证取刺背俞穴放血治疗痤疮30例临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2011,17(5):69-70.
被引量:11
5
章瑛,董福慧.
刺激背俞穴治疗Ⅱ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
.中国骨伤,2007,20(z1):7-9.
被引量:3
6
曹改杰.
针刺背腧穴治疗中风后呃逆50例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0,2(14):14-15.
被引量:8
7
李殿宁,许志泉,李玉堂,姜文方.
背部的显微解剖与背俞穴结构关系研究[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1(2):88-90.
被引量:23
8
路怀忠,马世民.
“冬病夏治”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04,20(2):46-47.
被引量:31
9
吴新贵,何源浩.
背俞穴的主治作用及其机制[J]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3):170-170.
被引量:95
10
王利春,王志勇,李宝栋,戈杰英.
电针背俞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病人平衡功能障碍的对照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11):1322-1323.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52
1
童晨光,谷世喆,衣华强.
胸腹气街的形态学基础[J]
.针刺研究,2004,29(4):270-273.
被引量:73
2
吴良辉.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及针灸治疗[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3):59-60.
被引量:5
3
李学武,李晓泓,张露芬,田阳春,张冰,王磊,王昱,杜守颖,刘忠厚.
天灸防治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8,4(3):58-61.
被引量:21
4
李晓泓,李学武,张露芬,田阳春,张冰,王昱,王磊,马文珠,刘仁权,刘忠厚.
不同时期天灸对去卵巢大鼠骨量、血清骨钙素、骨力学性能的影响[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8,4(4):69-72.
被引量:14
5
郁东,裴欣茹,于玲.
空腹及餐后2h血糖对糖尿病诊断价值的比较[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04,25(6):661-661.
被引量:2
6
郎森阳.
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的临床意义[J]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5,3(1):39-41.
被引量:12
7
王继玲,王俊美.
空腹血糖正常者餐后血糖与血脂的关系[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2):171-172.
被引量:2
8
刘炎,王维健.
针刺补肾健脾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1996,12(7):24-25.
被引量:39
9
李国辉,陈惠,何宇峰,谭吉林,苏秀群,袁小敏,黄晓煌.
针刺结合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2006,22(6):11-13.
被引量:21
10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被引量:33081
共引文献
317
1
陆卫,袁锦虹.
背部腧穴平透针法治疗顽固性失眠临证经验[J]
.亚太传统医药,2020(11):93-95.
被引量:5
2
何佩,徐可,郭光昕,顾元嘉,陈子颖,陆萍.
从“心脑同治,腹背双调”探析焦虑症的推拿选穴思路[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23(8):2904-2911.
被引量:14
3
齐凤军,王宗佼,代瑜,刘建民,樊云,王继锋,齐刚.
推拿背腰部膀胱经穴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血清IL-6、CHRM1含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3-66.
被引量:13
4
冯冬梅.
督脉隔姜灸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60例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杂志,2020,0(2):78-80.
被引量:4
5
张萍,宋鹏,李聪颖.
针刺配合厄贝沙坦治疗女性更年期高血压合并焦虑的效果[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1):32-35.
6
王玉敏.
中医辨证施护在呃逆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13):113-114.
7
王亚南,郑祖艳.
针刺背俞穴为主治疗焦虑性神经症的临床疗效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2010,26(9):13-14.
被引量:11
8
汪冰,刘继军.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儿童鼻鼽的疗效观察[J]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10(1):56-57.
被引量:1
9
金末淑,陈思宇,徐杉,何丽丽,黄建军.
背俞穴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S1):106-109.
被引量:38
10
胡凤臻,马艳东.
马艳东“温络祛浊”法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研究[J]
.河北中医药学报,2016,31(2):49-51.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336
1
庄俊文.
“脏腑别通”理论研究及针灸临床进展[J]
.智慧健康,2021,7(32):34-36.
被引量:5
2
赵毅锦,张彧,喻斌,周赛男.
基于脑肠互动从肝肺论治肠易激综合征作用机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10):126-130.
被引量:8
3
李万瑶,曹喜俊,李万山.
蜂针导致阿瑟氏反应的探讨[J]
.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57-58.
被引量:9
4
金末淑,陈思宇,徐杉,何丽丽,黄建军.
背俞穴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S1):106-109.
被引量:38
5
罗杨飞,韩舰华,徐嘉营.
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现状[J]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3,2(4):171-175.
被引量:11
6
任国宏,任海平,李宝新.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合并腹痛2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5):2053-2054.
被引量:8
7
顾植山.
重评《黄帝内经素问遗篇》[J]
.中医杂志,2004,45(11):868-869.
被引量:14
8
贾宝辉,李志刚,时宇静,费宇彤,张慧敏,图娅.
电针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行为学及HPA轴相关激素的影响[J]
.针刺研究,2004,29(4):252-256.
被引量:30
9
童晨光,谷世喆,衣华强.
胸腹气街的形态学基础[J]
.针刺研究,2004,29(4):270-273.
被引量:73
10
马民.
针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2):151-151.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25
1
刘兰兰,符诗祎,李民.
对中风偏瘫针刺背腧穴联合躯干训练康复两年的随访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7):1689-1690.
被引量:16
2
尤阳.
电针背俞穴配合小剂量赛乐特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观察[J]
.中国疗养医学,2013,22(11):974-976.
被引量:2
3
李世安,阳期望,张新斐,欧阳群.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肠易激综合征针灸取穴特点研究[J]
.河北中医,2014,36(3):437-438.
被引量:7
4
钟伟泉,李树成,谷婷婷.
温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4,33(3):206-208.
被引量:30
5
缪礼虹,曹挺立,陈昌乐.
针灸并用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学装备,2014,11(B08):177-177.
被引量:3
6
许倩,占大权,黄飞霞.
头针配合背俞穴埋线治疗中风恢复期失眠症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6,35(2):157-159.
被引量:29
7
廖华萍,郑美凤.
经络脏腑之相关性[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2):197-199.
被引量:13
8
陈伟,刘东灵,姜兴鹏.
回阳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更年期综合症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3):401-403.
被引量:3
9
陈玮,袁恺,周颖芳,李万瑶.
李万瑶教授蜂针疗法治疗癌症经验介绍[J]
.新中医,2016,48(7):219-221.
被引量:7
10
窦礼荣.
循经刮痧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对脑出血恢复期顽固性便秘的干预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3):77-7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99
1
赵润钰,刘婷燕,张焕,徐宏,范玲艳,马红鹤.
中风后失眠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J]
.新疆中医药,2023,41(5):118-120.
被引量:1
2
代春燕,郑雪冰,孔欣,袁媛,韩捷.
韩捷教授运用中医四联疗法分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探析[J]
.四川中医,2023,41(4):4-9.
被引量:2
3
杨志强,申艳慧,齐娟.
运用数据挖掘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选穴规律[J]
.内蒙古中医药,2023,42(2):137-140.
被引量:1
4
杜鑫.
刮痧疗法治疗中风病的研究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2021,40(11):145-148.
被引量:5
5
白晓娟,李云波,刘红梅.
经络诊察的临床应用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9):135-139.
被引量:3
6
廖玲玲,李军茹.
蜂针疗法的临床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87):109-110.
7
吴薇薇.
偏瘫患者背腧穴针刺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41):122-123.
8
厉艳艳.
面瘫康复操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0(9):18-19.
被引量:3
9
李新春,张书军.
政府退出市场与市场管制——审批权改革的制度分析[J]
.南方经济,2000,29(5):28-29.
10
王文霞,张苏婉,王玉.
针灸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后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9):89-91.
被引量:5
1
彭勋超,刘梅梅.
子午流注针法与临床应用[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16(5):478-478.
2
张秋菊.
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12,28(3):13-14.
被引量:12
3
刘庆寿.
脾虚证的影像学表现[J]
.华夏医药,2008,3(1):53-56.
被引量:1
4
郑苏娜,吴新元.
浅论肝咳的辨治[J]
.新中医,1994,26(S1):85-85.
被引量:1
5
朱静芬.
针刺疗法与活血化瘀述略[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8):932-932.
被引量:4
6
刘庆寿.
脾虚证影像诊断学[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0,8(6):574-576.
被引量:1
7
卞勇骞.
篆刻与按摩的融通[J]
.医古文知识,2004,21(2):7-7.
8
金津,张泽.
从化血、灌溉和生髓探讨糖尿病发病机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12):91-93.
被引量:2
9
楼银妹,楼丽琴.
中药内服外敷加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腹水疗效观察[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4(7):430-431.
被引量:13
10
郑华金.
太极拳既是拳术又是气功[J]
.现代养生,2005(3):28-29.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