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思想法治”的呼唤——对中国法理学研究三十年的反思 被引量: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一百多年来,中国学者的主流思想经历了由革命向改革的转变,近十年又有向法律思维转变的倾向。在这种思维的框架内,法学、法理学研究也开始逐步走向细化,研究重点逐步从法律转移到了法治,而后又开始关注司法运作。人们的法律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义务本位被权利本位所取代,现在社会本位大有后来居上的动向。就法治本身来说,管理意义上的法治倍受诟病,限权意义上的法治已逐步被学人接受。法律人越来越意识到,司法克制主义是我们应该信守的意识形态;而对司法能动主义则应该保持一定的警惕。法学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法学的中国化以及流派化似乎是中国法学发展的方向。
作者 陈金钊
出处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24,共9页 DongYue Tribune
作者简介 陈金钊(1963-),男,山东大学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法律解释学。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季卫东.《结构的组合的最优化--探索中国法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载梁治平编.《国家、市场、社会:当代中国的法律与发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9页.
  • 2蒋庆.《以中国解释中国:回归中国儒学自身的解释系统》,中国论文网(www.chinalww.com).
  • 3.《论语·八佾》[M].,..
  • 4金慧敏.《后现代性与辨证解释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
  • 5於兴中.《解放、发展和法律:走向后现代的现代性》,载梁治平编.《国家、市场、社会:当代中国的法律与发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7页.
  • 6於兴中.《解放、发展与法律:走向后现代的现代性》,载梁治平编.《国家、市场、社会:当代中国的法律与发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3页.
  • 7金慧敏.《后现代性与辩证解释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页.
  • 8金慧敏.《后现代性与辩证解释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导言第4页.

共引文献233

引证文献15

二级引证文献10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