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预备犯比较研究
被引量:
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犯罪预备行为是否具有可罚性,预备犯与犯罪预备是否相同,构成预备犯需要具备哪些要件以及如何对预备犯处罚等在各国刑事立法和刑法理论上都存在着分歧,如何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对深入研究我国刑法中预备犯很有参考价值。为此,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用比较的方法对预备犯加以探讨。
作者
马克昌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法学院
出处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4-10,共7页
Journal of National Prosecutors College
关键词
预备犯
预备行为
犯罪未遂
犯罪预备
我国刑法
减轻处罚
刑法典
刑事立法
刑法理论
刑事责任
分类号
D926.3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0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110
1
周光权.
法定刑配置的优化:理念与进路[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2,30(4):38-53.
被引量:45
2
周玉华.
抽象危险犯争议问题研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3):37-49.
被引量:10
3
田宏杰.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理论误区与治理重塑[J]
.中国法学,2023(4):220-239.
被引量:24
4
周光权.
法典化时代的刑法典修订[J]
.中国法学,2021(5):39-66.
被引量:78
5
马克昌.
金融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J]
.人民检察,2001(1):5-8.
被引量:44
6
马克昌.
刑事责任的若干问题[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2(5):49-54.
被引量:21
7
马克昌.
论死刑缓期执行[J]
.中国法学,1999(2):111-116.
被引量:63
8
谢望原.
台、港、澳与大陆刑法中犯罪形态比较研究[J]
.中国法学,1999(2):146-157.
被引量:3
9
张明楷.
新刑法与客观主义[J]
.法学研究,1997,19(6):91-103.
被引量:79
10
陈兴良.
论我国刑法中的片面共犯[J]
.法学研究,1985,7(1):49-51.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11
1
胡陆生.
犯罪预备立法及概念之比较[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2(1):8-12.
被引量:1
2
刘明祥,郭泽强.
马克昌刑法思想述要[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4):3-11.
被引量:1
3
李永升,林培晓.
我国犯罪预备处罚原则的缺陷及立法建议[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1):55-61.
被引量:2
4
莫洪宪,刘斯凡.
马克昌教授刑法立法思想要览[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8,20(4):29-36.
被引量:1
5
吕翰岳.
互联网共同犯罪中的意思联络[J]
.法学评论,2017,35(2):145-158.
被引量:38
6
邹宇.
预备行为实行化的正当性根据——以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为契点[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5(4):53-58.
7
刘欢俊.
犯罪预备的刑法可罚性探讨及进路[J]
.法制博览,2023(8):43-45.
8
郑晓慧,牛四琳,李雪莹.
德国犯罪预备处罚规则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检察官,2024(16):76-80.
9
张钟祺.
抽象危险犯判断的体系化展开[J]
.法学,2025(4):74-91.
10
郝守才.
论犯罪预备立法之完善[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6):101-106.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48
1
申家岗.
无明确意思联络的共同犯罪考察——以林在清等诈骗案为例[J]
.刑事法评论,2022(1):497-510.
被引量:1
2
吕翰岳.
受强迫行为中刑事责任的认定——章某某受迫杀人案鉴定式分析[J]
.清华法律评论,2021(1):171-198.
3
陶敬一.
《刑法修正案(十一)》视角下知识产权民刑关系问题研究[J]
.经济刑法,2022(1):90-105.
4
王鹏飞.
普遍处罚模式下预备行为的类型建构[J]
.法学杂志,2021,42(6):119-127.
被引量:3
5
许洋瀚.
关于共同犯罪中“共谋”的基本问题[J]
.法大研究生,2023(1):140-171.
6
张莉琼.
集合犯的法定性特征研究[J]
.海峡法学,2010,12(4):82-88.
被引量:2
7
陈宇.
论犯罪预备的立法模式[J]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7(3):16-18.
8
张亚平.
实行行为观念之提倡[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5(2):158-164.
被引量:7
9
张建军.
我国犯罪预备立法之检讨[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1):114-118.
被引量:3
10
裴昱.
犯罪预备的刑事可罚性研究[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5(4):97-102.
1
王志祥,郭健.
论犯罪预备行为的处罚范围[J]
.政治与法律,2005(2):83-87.
被引量:14
2
李大军,姜伟波.
对预备犯的处罚应在刑法分则中规定[J]
.人民检察,1997,0(3):29-29.
被引量:1
3
郑培兵.
试论犯罪预备行为[J]
.政法论坛,1985,3(2):48-53.
4
刘炯.
犯罪预备行为类型化研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10):17-24.
被引量:8
5
方曌郢.
论恐怖主义犯罪的预备行为实行化[J]
.苏州党校,2016,0(2):50-55.
6
施卫忠,王静.
《保险法》“故意犯罪不赔”的相关问题研究[J]
.法律适用,2017(1):65-71.
被引量:3
7
钱毅.
犯罪预备行为是具备完整的犯罪构成的行为[J]
.法学研究,1987,9(4):34-37.
被引量:3
8
刘炯.
犯罪预备行为概念界定问题新论[J]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2(1):62-68.
9
贾学胜.
非犯罪化与中国刑法[J]
.刑事法评论,2007(2):500-523.
被引量:9
10
朱道华.
论教唆行为之犯罪预备性——对教唆行为犯罪实行行为性之否定[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3):31-36.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199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