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融媒体环境下村干部媒介形象偏差与重构路径研究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背景下,村干部群体关乎乡村社会稳定和发展大局,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当前主流媒体塑造的村干部形象和短视频平台等社交媒体上的形象出现偏差,导致村干部群体总体舆论评价不理想。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案例分析方法,剖析社会各界对村干部群体不同认知的成因,探讨去除村干部“污名化”标签、重构媒介形象的路径。
作者
许露露
机构地区
乡村干部报
出处
《传媒观察》
CSSCI
2023年第S01期48-51,共4页
Media Observer
关键词
村干部
议程设置
污名消解
形象重构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作者简介
许露露,乡村干部报编辑部副主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56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龚春明.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村干部角色及“无为之治”——以赣东D镇乡村为例[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3):27-33.
被引量:71
2
吴 毅.
“双重角色”、“经纪模式”与“守夜人”和“撞钟者”——来自田野的学术札记[J]
.开放时代,2001(12):114-117.
被引量:130
3
卢福营.
论村民自治运作中的公共参与[J]
.政治学研究,2004(1):17-23.
被引量:79
二级参考文献
6
1
任轶.
政治精英在村庄治理中的角色:一种比较发展的视角[J]
.南京社会科学,2013(9):83-89.
被引量:13
2
付英.
村干部的三重角色及政策思考——基于征地补偿的考察[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9(3):154-163.
被引量:86
3
童列春.
中国村社权力的困境与出路[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7(4):139-144.
被引量:6
4
吴 毅.
“双重角色”、“经纪模式”与“守夜人”和“撞钟者”——来自田野的学术札记[J]
.开放时代,2001(12):114-117.
被引量:130
5
吴毅.
双重边缘化:村干部角色与行为的类型学分析[J]
.管理世界,2002,18(11):78-85.
被引量:195
6
卢福营.
论村民自治运作中的公共参与[J]
.政治学研究,2004(1):17-23.
被引量:79
共引文献
256
1
张芳芳,宋明(校译).
新兴组织权威与村庄秩序重构——以晋西南H村私营企业主协会为例[J]
.政治人类学评论,2018(2):98-153.
2
孙敬良,蒋姗姗(校译).
拆迁政治的经纪选择全景——以豫中前河村为例[J]
.政治人类学评论,2018(2):49-97.
3
林雪霏,孙华.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的赋权实践逻辑——基于晋江市华洲村与围头村的案例研究[J]
.中国农村观察,2021(1):2-21.
被引量:25
4
宁夏.
“三农”政策需要体现利益包容——对龚春明和梁振华商榷文的思考与回应[J]
.生态经济评论,2019(1):319-329.
5
刘守英,王宝锦.
中国小农的特征与演变[J]
.社会科学战线,2020(1):63-78.
被引量:21
6
刘镜妍,吴春宝.
近30年来我国村民自治研究的轨迹、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
.青藏高原论坛,2021,9(3):22-31.
7
汪曲.
说与不说的距离:基层公务员建言与沉默的选择与转化——一项扎根理论探索[J]
.人力资源管理评论,2022(2):33-51.
被引量:1
8
李文军,张国磊.
社会舆论下的村干部:动机、风险与回应——基于桂南S村的调研分析[J]
.中国农村研究,2020(2):272-288.
9
李学楠.
强监督-弱激励约束与精准扶贫政策执行效果——豫北Y县精准扶贫实践研究[J]
.中国农村研究,2018,0(2):110-133.
被引量:1
10
郑明怀.
“强龙难压地头蛇”——转型时期村干部蜕变的特征及其原因[J]
.宜春学院学报,2005,27(S1):5-7.
同被引文献
21
1
林尚立.
基层群众自治: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J]
.政治学研究,1999(4):47-53.
被引量:111
2
渠敬东,周飞舟,应星.
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2009(6):104-127.
被引量:1620
3
杜中杰.
动荡中的嬗变——试论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农村致富形象的变迁[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7(3):62-75.
被引量:5
4
匡文波,任天浩.
国家形象分析的理论模型研究——基于文化、利益、媒体三重透镜偏曲下的影像投射[J]
.国际新闻界,2013,35(2):92-101.
被引量:43
5
王海洲.
“国家形象”研究的知识图谱及其政治学转向[J]
.政治学研究,2013(3):3-16.
被引量:49
6
李酉歆,陈婷.
农村生态视频对农村形象的误构[J]
.青年记者,2019,0(2):9-10.
被引量:5
7
葛丽娅.
作为“他者”的农村形象——“非虚构”农村文本的写作之反思[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5):149-151.
被引量:8
8
季中扬,伍洁.
当代影视作品中的乡村形象与文化认同[J]
.学习与实践,2014(12):116-122.
被引量:9
9
董小玉,洪亚星.
农村留守妇女的媒介形象建构[J]
.当代传播,2015(3):25-27.
被引量:9
10
张毓强.
国家形象刍议[J]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2(2):27-31.
被引量:99
引证文献
1
1
陆佳怡,王甜甜,颜廷旺.
四十年来尘扑面:境外英文报纸的中国农村形象建构(1982-2023)[J]
.新闻春秋,2024(4):22-3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高若凌.
和美乡村建设背景下田园风视频对外传播的价值意蕴与创新路径[J]
.东南传播,2025(4):36-39.
1
王思皓,朱雅婷,刘华丹.
残障人士在短视频平台上的自我呈现研究[J]
.科技传播,2023,15(10):133-136.
2
缪国书,陈奇伟.
乡村治理视域下村干部职业化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优化进路——基于对F市C镇的调研[J]
.行政与法,2022(7):40-48.
被引量:2
3
张经武,彭金蓉.
新世纪乡村振兴题材电影“女党员村干部”形象试论[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21(3):79-84.
4
王申杰.
精准"画像"绘出农村干部"立体画"[J]
.共产党员(河北),2022(10):29-29.
5
邢一一.
余秀华:她只是想爱[J]
.人生与伴侣(综合版),2022(8):38-40.
6
陈果.
中国女工媒介形象的建构与变迁[J]
.中国报业,2023(6):72-73.
7
李梓铭.
副文本视域下莫言《生死疲劳》英译本农民蓝脸形象重构研究[J]
.文艺争鸣,2023(1):174-179.
8
张婷.
贵阳数谷蝶变[J]
.科技创新与品牌,2023(5):28-31.
9
张远.
论梵语文学中的优填王形象在汉译佛典中的早期重构[J]
.国外文学,2023(1):153-160.
被引量:1
10
法月纶太郎,惜狐(编译).
贵在知心[J]
.故事会,2022(7):11-13.
传媒观察
2023年 第S0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