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国家本位:现代性国际法的动力特征 被引量:17

State Centralism: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tional Law in Modernity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1世纪的国际法律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见证了多边主义的退潮和国家单边主义甚嚣尘上的事实境况。国际法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应如何界定、如何促进国际社会的良性运转,是一个在认识现代性国际法过程中值得深入思考并清晰论断的关键问题。自17世纪现代国际法产生并逐渐定型,国际法律体系的运行进程就不断呈示和强化着国家本位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国际法以国家的利益诉求为规范确立的起点;国际法以国家意志和意愿作为其效力的依据;国际法以国家行动作为其发挥作用的主要动力。因而,国家本位是现代性国际法的基本特征,也是长期处于国际关系大环境中的必然表现。国际法的国家本位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国家的独立自主,强化了国家主权,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单边主义,忽视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甚至容忍了强权政治。为此,国际社会有必要在现有的国家契约基础之上通过观念塑造和实践引导而构建国际社会契约,避免国家本位在国际法中的极端发展,促进国家利益与国际社会利益的协调共进。
作者 何志鹏
出处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126,共17页 Contemporary Law Review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形象导向下的中国国际法话语权提升机制研究”(19AFX0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何志鹏,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320

共引文献442

同被引文献351

引证文献17

二级引证文献6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