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人工智能“创作”内容保护模式的选择 被引量:2

The Choice of Protection Mod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reation” Content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目前对人工智能"创作"内容的保护,理论上以是否构成作品为判断标准,分为三种模式: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模式、非作品的邻接权保护模式以及非作品的不保护模式。从主体角度、独创性角度、利益平衡角度可判断人工智能"创作"内容并不具有可作品性,不能采取著作权保护模式。通过劳动财产理论的分析可知人工智能"创作"内容具有保护的必要性,非作品的不保护模式不符合现实需求。非作品的邻接权保护模式存在制度功能和权利设计上的局限性。人工智能"创作"内容性质上属于著作权法益,应采用著作权法益保护模式。应在《著作权法》中明确著作权法益的法律地位,建构《著作权法》+《侵权责任法》的保护模式并对其保护进行必要的限制以实现利益平衡。
作者 李岩 朱东玲
机构地区 辽宁大学法学院
出处 《盛京法律评论》 2018年第1期59-76,共18页 Shengjing Law Review
作者简介 李岩,辽宁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法学、知识产权法学;朱东玲,辽宁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法学。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二级参考文献107

共引文献1337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