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7,共4页
同被引文献41
-
1董菊初.简论世界各国关于语文课性质的表述[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1,17(3):97-99. 被引量:1
-
2徐春根,周业昌.简论非线性思维的两种形式——灵感和直觉[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3(1):23-27. 被引量:8
-
3熊成钢.中学语文教学应训练直觉思维以培养语感[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7(4):61-66. 被引量:23
-
4郭秀艳,杨治良.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相互关系[J].心理学报,2002,34(4):351-356. 被引量:183
-
5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1):36-40. 被引量:32
-
6李镇西,张伟.让语文教学充满灵气与活力[J].中学语文教学,2000(8):31-32. 被引量:9
-
7柏格森.形而上学导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
9柏格森.创造进化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
-
10[美]杜威著 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2.
引证文献11
-
1韩惊鸣.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语文课程[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8(1):65-68.
-
2陈涛.语文教学的第三种“序”[J].语文建设,2006(4):6-8. 被引量:1
-
3王承柱,姜焕伟.语文学科性质的哲学基础探讨[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6(7):131-134.
-
4孟凡静,张小忠.试论编者、作者、教师、学生之间的动态耦合[J].唐山学院学报,2007,20(3):94-95.
-
5邹建国.论非线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2008(19):84-84. 被引量:1
-
6樊启金.从新课程标准看语文学科的性质[J].文学教育,2010(15):38-43.
-
7陈勇.语文实践的内涵、特征与设计[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8(11):116-120. 被引量:3
-
8孙梓璇,罗小娟.柏格森生命哲学理论对语文教学智慧的启示[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6,0(2):71-73. 被引量:1
-
9李丽.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J].小学教学设计,2023(10):15-19.
-
10杨珍.非线性思维:处理语文教学生成性问题的多变思维[J].阅读,2017,0(79):4-8.
二级引证文献20
-
1王潇,刘光成,罗红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J].教育观察,2021,10(9):41-43.
-
2石卫红.挖掘文本,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新课程(中学),2008,0(3):26-26. 被引量:1
-
3李海林.语文教育的自我放逐(下)——评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几种倾向[J].语文学习,2005(5):12-16. 被引量:18
-
4李海林.“语文知识”:不能再回避的理论问题——兼评《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J].人民教育,2006(5):24-29. 被引量:46
-
5谈晶晶.试谈语言知识的适切性——在语文教学中寻找合适的知识呈现形式和教学途径[J].语文学习,2006(4):18-20.
-
6陈涛.语文教什么——兼与王宁先生商榷[J].语文学习,2006(11):15-19.
-
7曹洪娟.论新课程的初中语文知识观[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24(2):11-14. 被引量:1
-
8陈燕芳.隐性知识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0(8):23-26.
-
9袁迎春.默会知识与语文教学[J].教育探索,2011(4):37-38. 被引量:8
-
10王晓莉,李淑媛.缄默知识视域下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建构[J].现代教育管理,2012(7):92-95. 被引量:6
-
1王建军.语文教学中的感悟能力——对《雪融化之后是春天吗?》的思考[J].中学语文(教师版),2005(7):6-7.
-
2孙景启.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的实践与认识误区[J].中学生物教学,2013(1):38-39.
-
3陈磊,王敏.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民办高等教育[J].三江高教,2006,0(Z1):13-17.
-
4谢广喜.部分高考数学试题的非科学性缺陷[J].数学教学,2006(11):37-40. 被引量:1
-
5高文君.浅谈语文学科的“非科学性”[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6,0(7):5-6.
-
6李书伟.加强课外阅读 提高读写能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2010(2):109-109.
-
7汤一介.“国学”能否成为一级学科[J].新华月报,2011(3):46-48.
-
8曾庆灵.谈散文教学的有效性[J].师道(教研),2015,0(4):92-92.
-
9程雪.职业教育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的问题与成因[J].教育教学论坛,2011(24):159-160. 被引量:3
-
10朱先东,王丽君.重视数学非科学性题目的教学价值[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05(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