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国际制度封闭性与中国的身份叙事 被引量: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国际制度经常通过成员资格及分类标准设置区隔以排斥或限制后来者。探究后来者参与这类制度的实践既有助于拓展国际制度研究,也契合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需要。与既有研究的预期不同,后来者的身份承认问题可能在其加入该制度后变得更为突出,同时矛盾在制度环境中也能得到一定控制。面对封闭性制度,后来者权衡自身参与目标、参与条件及制度封闭规则,有针对性地构建并调整身份叙事,创造可提升自身影响力的空间。中国参与相关国际制度的实践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在寻求进入制度的阶段,参与目标相对有限,基于自身条件有望在封闭规则下达成所期待的参与水平,倾向于依循制度封闭逻辑,在其框架内展开身份叙事;伴随参与进程的推进,参与目标提高,虽自身条件有所优化,但在既有规则下可能难以转化为制度地位的提升,因此倾向跳出制度封闭逻辑,扩展身份叙事框架。中国在参与北极治理过程中,针对北极理事会等封闭性制度的“近北极国家”和“北极利益攸关方”的身份叙事充分展示了这种实践能动性。
作者 陈拯
出处 《国际政治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58,共31页 Quarterl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秩序视域下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型国际关系研究”(项目批准号:21AZD09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陈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青年研究员。电子邮箱:chezheng@fudan.edu.cn。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287

共引文献298

同被引文献99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