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强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在如何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开创出乡村治理新局面的关键时刻,以“如何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县域治理高层论坛的召开恰逢其时。该论坛由《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主办,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县域发展研究中心、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承办,《湖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协办。与会专家代表根据会议主题纷纷各抒己见、建言献策,本编辑部特根据会议发言组成一组笔谈,以飨读者。安明友教授认为新时代推进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要面对农业生产者新老更替、既得利益群体、思想藩篱的挑战,同时也面临国家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技术变革等新机遇。贺东航教授深入研究中共党史,认为当前党对农村的全面领导要遵守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结合、党的价值体系和乡村文化结合、一核和多元平台相结合、一元化和独立性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刘伟教授认为乡村治理中的权力下沉强化了党的领导,增强了国家权力,提升了治理效能,丰富了基层治理途径。蒋英州教授认为要理清乡村治理中的行为主体及其权力边界,并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崔晶教授通过总结郡县制与里甲制的经验,认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结合的治理模式创新是解决国家治理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袁方成教授认为新乡贤能够最大维度整合多元主体,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新格局。李荣娟教授认为要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抓手,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罗静教授认为充分利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资源效应,将有利于增强地方政府服务群众能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马奇柯博士认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有目标更明确、体系更完善、方式更丰富的新特点。总而言之,新时代推进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正确对待新问题,抓住新机遇,尊重“三农”,基层创新,以农民为主体,最大维度整合多元主体,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出处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1-27,共27页
Journal of Hubei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攻关项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战略研究”(17JZD017)
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项目“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9JDSK032)的阶段性成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政治思想”(17AKS00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安明友,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吉林财经大学税务学院教授;贺东航,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专职研究员;刘伟,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蒋英州,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教授、《探索》杂志社主任;崔晶,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袁方成,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荣娟,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湖北县域治理研究院院长;罗静,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马奇柯,中共重庆市武隆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