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工程向度 被引量: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着世界历史发展的大潮,推动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巨变。社会工程作为“现代社会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高度契合,社会工程蕴含的世界历史性、人的主体性、科学技术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根基相通、价值相融、方法相连。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项人类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复杂和系统的社会工程,开阔了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新视野,激活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展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人类命运共同体要运用社会工程思维和理念加以优化发展,以设计思维谋划顶层设计,以价值思维把握发展方向,以创新思维增添发展活力。
出处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0-106,共7页 Journal of Socialist Theory Guide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北(辽宁)老工业基地劳模文化史料编纂及当代价值研究”(15ZDB05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姜耀东(1991-),男,黑龙江鸡西人,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工程哲学;田鹏颖(1963-),男,沈阳人,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工程哲学。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20

  • 1李培林,王思斌,梁祖彬,周弘,张秀兰.构建中国发展型的社会政策——“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政策”笔谈[J].中国社会科学,2004(6):4-8. 被引量:82
  • 2沈珠江.工程哲学就是发展哲学——一个工程师眼中的工程哲学[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2):115-119. 被引量:25
  • 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922页.
  • 4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阎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33,138,139页.
  • 5安德鲁·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韩连庆,曹观法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6页.
  • 6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精神》.王成兵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第199,202页.
  • 7欧阳康主编.《科学与人文》第1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89页.
  • 8雅斯贝尔斯.《时代的精神状况》.王德峰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第99页.
  • 9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696,707,700,699,689页.
  •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共引文献286

同被引文献18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