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安溪铁观音三种不同制作工艺的品质表现及其主要内含物变化比较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抛荒茶园的铁观音茶青为原料,分别采用高香红茶新工艺、传统铁观音工艺、清香型铁观音工艺的初制技术进行试验,探讨三种工艺铁观音秋茶的感官品质及主要内含物变化。结果表明:三种不同工艺均能制作出品质优良的茶叶,并均能表现出铁观音的特有香气,工艺不同,其感官品质及主要内含物各异。
作者
陈育才
机构地区
福建省南安市丰州镇政府农业服务中心
出处
《福建茶叶》
2020年第1期7-8,共2页
Tea in Fujian
关键词
铁观音
工艺
技术
品质
内含物
分类号
TS272.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作者简介
陈育才(1965-),男,福建泉州人,本科,高级农艺师,长期在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9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25
同被引文献
95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9
参考文献
11
1
李文萃,王家鹏,范起业,蓝有明,唐小林.
高香红茶新工艺技术探讨[J]
.蚕桑茶叶通讯,2018(3):17-19.
被引量:6
2
古能平.
红茶加工过程中干燥工艺对其主要挥发性物质的影响[J]
.食品工业,2018,39(10):78-81.
被引量:11
3
谢萍娟,李旭云.
清香型铁观音的制作技术[J]
.中国茶叶,2006,28(4):32-33.
被引量:9
4
林思棕,王锦阳.
提高清香型铁观音秋茶优质率的加工技术[J]
.福建茶叶,2014,36(2):28-29.
被引量:5
5
王辉荣,王文良,王文彬,王文骞,汤佳彭丽.
传统花果香铁观音制作工艺[J]
.南方农业,2019,13(17):190-191.
被引量:5
6
赵玉香,杨秀芳,邹新武,李宗垣.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国家标准修订概述[J]
.中国茶叶加工,2008(3):42-45.
被引量:17
7
张梁,陈琪,宛晓春,李大祥.
中国茶叶生物化学研究40年[J]
.中国茶叶,2019,41(9):1-10.
被引量:27
8
黄欢,赵展恒,王玉娇,游轻寒,易美桂,梁玉祥.
铁观音加工过程中咖啡碱、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2014,29(3):282-285.
被引量:16
9
肖涵,陈圆圆,陈春月.
不同加工方式茶叶游离氨基酸组分分布特征初探[J]
.昆明学院学报,2018,40(6):32-37.
被引量:10
10
夏涛.
试析茶叶红变原理及红茶色泽形成的调控[J]
.福建茶叶,1996,19(4):15-18.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99
1
张佳,王川丕,阮建云.
GC-MS及GC测定茶叶中主要游离氨基酸的方法研究[J]
.茶叶科学,2010,30(6):445-452.
被引量:38
2
萧伟祥,李纯,萧慧.
红茶色素的形成与降解作用的初步研究[J]
.茶叶科学,1992,12(1):49-54.
被引量:18
3
廖琼满.
安溪铁观音优异品质成因综述[J]
.茶叶科学技术,2004(3):35-36.
被引量:7
4
王泽农.
30年来茶叶生物化学在我国的发展[J]
.茶叶科学,1994,14(2):95-100.
被引量:5
5
吴雅红,罗宗铭.
茶多酚与咖啡碱相互作用对绿茶饮料质量的影响[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22(2):21-25.
被引量:7
6
顾谦,严洁,谢长征.
提高红碎茶品质的新探索——增压处理茶萎凋叶的研究报告[J]
.中国茶叶加工,1995(1):17-20.
被引量:13
7
陈鹤立.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茶多酚及咖啡碱含量[J]
.福建医药杂志,2006,28(1):80-81.
被引量:16
8
倪德江,陈玉琼,胡建程.
辉锅温度对炒青绿茶香气的影响[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15(1):94-99.
被引量:36
9
张峻萍,方从兵,宛晓春,檀华蓉.
茶叶中茶氨酸的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定量方法初步研究[J]
.茶业通报,2006,28(3):108-110.
被引量:15
10
夏涛,童启庆.
浅谈红茶加工中香气的形成与调控措施[J]
.蚕桑茶叶通讯,1996(4):13-15.
被引量:22
共引文献
125
1
廖献盛,邵淑贤,杨如兴,林馨颖,俞滢,任卫威,王鹏杰,叶乃兴.
茶树黄化种‘天山黄芽’的广泛靶向及靶向代谢组学分析[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29(6):1411-1417.
被引量:3
2
杨文俪.
不同做青方式对铁观音做青叶态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分析[J]
.茶业通报,2022,44(2):63-66.
被引量:3
3
余艳芳,王晓,刘厚红,郭建峰.
两种测定信阳茶叶中咖啡碱含量的方法比较[J]
.茶业通报,2019,41(3):110-114.
4
罗丽,郭雅玲.
福建乌龙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分析[J]
.中国茶叶加工,2004(3):32-34.
被引量:15
5
黄椿鉴,傅虬声,李志达,练怡,林莉莉.
乌龙茶在浸提中温度和时间的最佳决策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1995,11(4):180-184.
被引量:8
6
凌彩金,王秋霜,卓敏,潘顺顺.
茶叶审评技术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3):68-71.
被引量:22
7
吴平,张宏,樊春燕,温志杰.
《六堡茶》广西地方标准的术语和定义介绍——兼谈对《茶叶感官审评术语》标准修订的建议[J]
.广东茶业,2010(1):46-49.
被引量:5
8
池仰坤.
清香型铁观音加工技术研究[J]
.福建茶叶,2010,33(5):32-34.
被引量:5
9
王忠华,吴月燕,张燕忠.
不同加工工艺制成桑叶茶的感观品质及营养活性成分分析[J]
.蚕业科学,2011,37(2):272-277.
被引量:34
10
池玉洲,黄林敏.
萎凋、发酵等关键工序对工夫红茶品质影响的生产实践与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11,33(3):11-14.
被引量:23
同被引文献
95
1
梅双,陈维,马成英,陈栋,乔小燕.
广东花香型红茶与单丛茶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J]
.现代食品科技,2020,36(1):242-252.
被引量:7
2
蔡建明.
安溪铁观音品质形成的生化原理初探[J]
.福建茶叶,1994,17(1):8-12.
被引量:13
3
晏嫦妤,罗军武,赵超艺,陈金华,黄建安.
凤凰单丛主要品质成分比较[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6):628-631.
被引量:23
4
陈勇.
高香型乌龙茶品种特征特性及其在新茶区无公害栽培技术示范[J]
.现代农业科技,2007(21):141-141.
被引量:2
5
陈岱卉,叶乃兴,邹长如.
茶树品种的适制性与茶叶品质[J]
.福建茶叶,2008(1):2-5.
被引量:100
6
陈荣冰,林郑和,彭艾.
30年乌龙茶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信息,2008,20(12):23-26.
被引量:7
7
钟秋生,吕海鹏,林智,谭俊峰,郭丽.
东方美人茶和铁观音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J]
.食品科学,2009,30(8):182-186.
被引量:51
8
戴素贤,谢赤军,李启念,陈栋,郑如钦.
凤凰单枞5个名枞乌龙茶香气组分分析[J]
.茶叶科学,1998,18(1):39-46.
被引量:41
9
余文权,薛凤仁.
福建红茶发展态势与展望[J]
.福建茶叶,2009,32(3):23-26.
被引量:7
10
陈荣冰.
福建红茶的发展历程及其品质特征[J]
.福建茶叶,2010,33(3):14-16.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6
1
郭丽,杜正花,姚丽鸿,陈小兵,张弋,林智,郭雅玲,陈明杰.
铁观音乌龙茶和红茶的香气化学特征分析[J]
.食品科学,2021,42(10):255-261.
被引量:28
2
何春梅,高水练,叶乃兴,金珊.
铁观音滋味与香气品质化学研究进展[J]
.中国茶叶,2021,43(11):1-6.
被引量:3
3
邱婷,曹藩荣.
乌龙茶品种适制花香型红茶综述[J]
.广东茶业,2021(6):2-5.
被引量:7
4
陈育才.
栀子花窨制铁观音红茶技术试验初探[J]
.福建茶叶,2022,44(12):35-38.
被引量:3
5
汪茜,杨家干.
乌龙茶品种特征及制作遵义红茶叶品质研究[J]
.智慧农业导刊,2023,3(2):17-20.
6
黄宝贵.
铁观音荒野茶制作新工艺及其品质表现[J]
.东南园艺,2024,12(1):30-36.
二级引证文献
39
1
蒋青香,李慧雪,李利君,黄高凌,倪辉.
基于感官检验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白芽奇兰茶叶香气分级[J]
.食品科学,2021,42(20):98-106.
被引量:20
2
曾经得.
安溪铁观音加工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规律分析[J]
.中国茶叶,2021,43(12):25-31.
被引量:1
3
林燕萍,黄毅彪,张渤,张见明,陈荣冰.
梅占红茶、白茶品质差异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2022,43(3):260-267.
被引量:17
4
黄绮婷,李妙清,李娜.
TD-GC-MSD法分析四季春与金萱挥发性香气成分[J]
.饮料工业,2022,25(2):29-36.
被引量:4
5
吴文婷.
西柚酒酿铁观音茶饮料的研制[J]
.饮料工业,2022,25(2):55-60.
被引量:4
6
刘晓慧,王琼,邓锶涵,董海玉,周心如,和秀星,周佳,王白娟.
不同等级软枝乌龙茶品质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7(3):464-470.
被引量:7
7
康育鑫,陈永快,肖两德,廖水兰,赵健.
安溪铁观音加工过程中影响色、香、味的成分变化[J]
.食品工业科技,2022,43(12):291-298.
被引量:7
8
粟本文,黄怀生,钟兴刚,黎娜,邓传建,徐仲溪.
湖南三种花香型特色工夫红茶主要香气成分分析[J]
.茶叶通讯,2022,49(2):224-231.
被引量:9
9
颜廷宇,林洁鑫,朱建新,叶乃兴,金珊,黄建锋,王鹏杰,吴芹瑶,郑德勇,杨江帆.
电子鼻和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应用于高香红茶与传统工夫红茶香气特征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22,43(18):252-261.
被引量:12
10
黄刚骅,李沅达,邓秀娟,苏丹,沈远载,李亚莉,周红杰.
四种干燥方式云南白茶的香气组分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2022,43(18):283-292.
被引量:19
1
张德宏.
绿茶初制技术要点分析[J]
.农民致富之友,2019,0(25):90-90.
2
王辉荣,王文良,王文彬,王文骞,汤佳彭丽.
基于片区管理的高品质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研究与示范[J]
.福建茶叶,2019,41(5):19-19.
被引量:1
3
林丕坚.
花香型安溪铁观音初制加工工艺[J]
.福建茶叶,2018,40(5):12-13.
被引量:9
4
微聊[J]
.普洱,2019,0(12):26-26.
5
安迪.
小改变,大智慧[J]
.少年科普世界(快乐数学4-6年级版),2020,0(1):50-50.
6
贵州石阡:红茶饼推动产业扶贫困途变坦途[J]
.茶博览,2019,0(11):94-94.
7
张成才,郭文娟.
狗牯脑茶机械初制技术[J]
.蚕桑茶叶通讯,2019(5):34-35.
8
黄慧梅.
武夷山市:开展专业化人大代表小组活动[J]
.人民政坛,2019,0(12):24-24.
9
徐国生.
提高传统铁观音茶品质的对策[J]
.福建茶叶,2020,42(1):14-14.
被引量:1
10
张茂松,吉文娟,周云,王鹏云,吴育钊.
大叶种茶气候品质评价方法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34):89-94.
被引量:10
福建茶叶
202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