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法律的客观目的解释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法律的适用离不开解释,解释填补着法律和事实之间的空隙,客观目的解释是在社会急遽变迁时根据法律的自身目的对法律规范意旨的探索,其意义在于它能够发现法律、填补漏洞并完善立法。无论是原初的客观目的还是新生的客观目的,最终都来源于特定时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事实。客观目的解释可以极大提高法律的社会适应性,由于司法的谦抑性,唯有在法律和事实之间出现断裂时方可适用。
作者
郑文革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律方法》
CSSCI
2015年第2期208-219,共12页
Legal Method
关键词
客观目的
法律解释
司法谦抑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11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梁慧星.
论法律解释方法[J]
.比较法研究,1993,7(1):47-64.
被引量:100
2
胡晓进.
“肯定性行动”与逆向歧视——以美国最高法院的相关判决为中心[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8,45(2):45-51.
被引量:22
3
朱岩.
危险责任的一般条款立法模式研究[J]
.中国法学,2009(3):30-52.
被引量:59
4
魏东.
从首例“男男强奸案”司法裁判看刑法解释的保守性[J]
.当代法学,2014,28(2):38-46.
被引量:37
二级参考文献
109
1
华涛.
约翰逊总统与美国“肯定性行动”的确立[J]
.世界历史,1999(4):33-40.
被引量:26
2
吴丙新.
刑事司法的实体法渊源——罪刑法定原则的刑法解释学分析[J]
.当代法学,2004,18(1):100-106.
被引量:8
3
赵薇.
论“肯定性行动”对美国教育和就业的影响[J]
.外国问题研究,1996(1):38-42.
被引量:5
4
张立平.
论肯定性行动[J]
.太平洋学报,2001,9(3):70-80.
被引量:25
5
张明楷.
刑法学者如何为削减死刑作贡献[J]
.当代法学,2005,19(1):3-13.
被引量:64
6
魏东.
论“使用盗窃”犯罪的立法设置方案[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4):59-62.
被引量:6
7
朱岩.
大规模侵权的实体法问题初探[J]
.法律适用,2006(10):9-13.
被引量:105
8
苏彩霞.
实质的刑法解释论之确立与展开[J]
.法学研究,2007,29(2):38-52.
被引量:113
9
Grutter v. Bollinger, 539 U.S. 244 (2003).
10
Gratz v. Bollinger, 539 U.S. 306, 348 (2003).
共引文献
211
1
唐波.
虚假陈述比例连带责任研究[J]
.证券法律评论,2023(1):340-367.
2
蓝寿荣,李圣瑜.
民间借贷超高利息的司法裁决问题——对中国裁判文书网2016—2019年发布的165份民间借贷裁判文书进行的分析[J]
.私法,2022(2):211-231.
3
杭广远.
高度危险责任中抗辩事由的冲突与适用[J]
.人大法律评论,2021(1):267-288.
被引量:2
4
李继华,王兴周,杜同舟.
人身检查措施的违法性认定与适用原则[J]
.中国检察官,2023(24):27-30.
被引量:1
5
李海平,沙洲.
合宪性解释的司法运用:实践与反思[J]
.河北法学,2024,42(5):2-22.
被引量:1
6
杨丽美.
已登记但未通知的应收账款转让效力分析与法律续造[J]
.法学杂志,2022,43(4):160-172.
被引量:2
7
李宗健.
论战后日本针对部落民的肯定性行动[J]
.反歧视评论,2024(1):231-250.
8
王子予.
转向比例原则,还是经济分析——一般条款在视频广告屏蔽案中的适用[J]
.法律和社会科学,2020(1):179-211.
9
罗彧.
同性恋与法律法规的同心圆结构[J]
.法律和社会科学,2019(1):113-158.
10
赵佩婕.
证券服务机构勤勉尽责标准解释论[J]
.法律方法,2024(2):169-187.
同被引文献
11
1
陈金钊.
司法过程中的法律方法论[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8(4):24-36.
被引量:78
2
张明楷.
实质解释论的再提倡[J]
.中国法学,2010(4):49-69.
被引量:568
3
余军,林淡秋.
规则悖反案件的两种论证模式[J]
.浙江学刊,2019(1):183-194.
被引量:6
4
孙光宁.
目的解释方法在指导性案例中的适用方式——从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13号切入[J]
.政治与法律,2014(8):143-150.
被引量:24
5
黄锴.
“目的性限缩”在行政审判中的适用规则——基于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21号的分析[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4,17(6):42-52.
被引量:13
6
张千帆.
刑法适用应遵循宪法的基本精神——以“寻衅滋事”的司法解释为例[J]
.法学,2015(4):3-9.
被引量:53
7
杨绪峰.
反思与重塑:刑法上类推解释禁止之研究[J]
.环球法律评论,2015,37(3):5-30.
被引量:15
8
陈坤.
所指确定与法律解释——一种适用于一般法律词项的指称理论[J]
.法学研究,2016,38(5):108-129.
被引量:20
9
冯健鹏.
我国司法判决中的宪法援引及其功能——基于已公开判决文书的实证研究[J]
.法学研究,2017,39(3):44-59.
被引量:62
10
周详.
建立一座法律解释论的“通天塔”——对实质的刑法解释论的反思[J]
.刑事法评论,2010(1):57-83.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2
1
赵运锋.
刑法类推解释检视与辨析机制研究[J]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7,26(6):55-64.
2
缪海伦.
目的解释方法在指导性行政案例中的司法适用与完善[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10):166-168.
1
夏长久.
浅析目的解释及其适用[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20):25-26.
2
吴天昊.
司法谦抑:司法权威的道德基础[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7,8(1):98-104.
被引量:8
3
余倩棠.
交通肇事逃逸的性质[J]
.社会科学家,2017,32(2):119-123.
被引量:3
4
熊松涛.
目的解释适用范畴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6):231-232.
被引量:1
5
黄先雄.
从美国司法审查看行政案件中的司法谦抑[J]
.求索,2007(3):83-85.
被引量:9
6
邰筐,郑崎.
“打飞机”引发的法律争论[J]
.方圆,2013(16):48-50.
被引量:2
7
何建.
民办学校举办者可类推适用公司法行使知情权[J]
.人民司法,2017(8):62-65.
被引量:2
8
张晓.
填补漏洞,还需迈过几道坎[J]
.新华月报,2012(2):58-59.
9
余作泽.
从法的安定性看司法者职务行为[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17):14-14.
10
韩新远.
论刑法目的解释的立场[J]
.研究生法学,2010,25(2):83-91.
法律方法
201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