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学地理学关键词研究
被引量:
31
New Terms in the Criticism of Literary Geography and Their Relev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学地理学批评理论在最近十年来有了新的突破,然而也还有发展的空间。本文提出“地理感知”“地理记忆”“地理根系”与“地理思维”四个术语,体现了文学地理学观念里的一些新概念,同时也体现了对文学地理学批评方法的新思考。四个术语拥有各自不同的内涵与功能,同时相互之间也存在重要的关联性,笔者对此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与深入的论述。
作者
邹建军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51,共8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关键词
地理感知
地理记忆
地理根系
地理思维
文学地理学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59
引证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20
参考文献
1
1
杜雪琴.
“天地之物”:文学地理学批评之根[J]
.文学教育,2012(15):24-25.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5
1
.《山海经》[M].,..
2
《易经.系辞》.
3
《尚书-禹贡》.
4
《地理学》.
5
http://baike.baidu.com/v1ew/5504.htm.
共引文献
6
1
邹建军.
文学地理学批评的核心理论问题[J]
.美学与艺术评论,2019(2):44-55.
被引量:4
2
陈富瑞.
《五行与世界》中的“五行”与“世界”[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4(2):194-198.
3
杜雪琴.
《三峡交响曲》的审美空间建构──以“地理圈”为视点[J]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2):162-168.
被引量:1
4
邹建军.
文学地理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问题[J]
.关东学刊,2017(9):5-18.
被引量:3
5
邹建军.
文学地理学批评理论的五个板块及其结构[J]
.关东学刊,2020(4):20-28.
被引量:2
6
师玉瑶.
陕西印象的跨媒介呈现——以《装台》的改编为例[J]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23,41(2):35-39.
同被引文献
159
1
姚裕瑞.
在秩序與自由之間——“理”在黄老政治哲學中的意義和作用[J]
.诸子学刊,2020(2):71-82.
被引量:1
2
熊飞宇.
区域文学、地方路径与文学地理学——全国第六届“区域文化与文学”学术研讨会的三大议题[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2):450-460.
被引量:1
3
刘成纪.
中国美学与传统国家地理[J]
.社会科学战线,2020(1):140-158.
被引量:9
4
邹建军,卢建飞.
地理叙事的生成、形态、特征及其当代意义[J]
.美学与艺术评论,2022(1):211-221.
被引量:1
5
杜华平.
论地理意象[J]
.美学与艺术评论,2021(2):118-128.
被引量:3
6
曾大兴.
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构[J]
.美学与艺术评论,2019(2):1-20.
被引量:5
7
郜元宝.
“连自己也烧在这里面”——读《祝福》[J]
.鲁迅研究月刊,2020,0(1):4-9.
被引量:11
8
邹建军,卢建飞.
“地方性”与世界文学的形态、演进及审美特性[J]
.文艺论坛,2023(3):83-91.
被引量:4
9
周毅.
高旭帆:不该被遗忘的康巴文学探路人——重读《山吼》与《古老的谋杀》[J]
.阿来研究,2020(1):157-163.
被引量:3
10
马迎春.
格绒追美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J]
.阿来研究,2020(1):104-10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1
1
李林虹,张晶.
论毛姆《人生的枷锁》中的地理叙事[J]
.郑州师范教育,2024,13(1):66-69.
2
甘小盼.
在大地上追寻生活的本质——论车延高诗歌中的地理感知及其审美意义[J]
.新文学评论,2019(4):123-127.
3
董迎春,覃才.
“甘南”的生态语义场与“藏地”书写——藏族诗人诺布朗杰诗歌论[J]
.写作,2019,18(6):89-96.
4
邹越,陈晞.
约翰·韦恩诗歌中的商品拜物教冲击和伦理诉求[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24(1):57-63.
5
冯莉.
地理视野、理论创新与批评实践——读《文学地理学批评引论》[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24(1):211-217.
6
丁萌.
道形、道体与道境——《老子》中的地理感知[J]
.中国美学,2024(1):93-106.
7
陈爱中,朱星雨.
论新诗地理学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新诗[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9(5):115-121.
8
黄洁藜.
书写故乡与凝视故乡——林渊液散文中的“潮汕书写”[J]
.肇庆学院学报,2019,40(1):6-11.
9
唐诗人.
冯娜诗歌的精神地理学考察[J]
.民族文学研究,2019,37(2):147-156.
被引量:1
10
蒋林欣.
河流叙事与国族文化想象建构--以徐则臣《北上》为中心[J]
.扬子江文学评论,2020(1):70-77.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孙胜杰,田野.
论现代小城文学的河流书写[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1(1):247-256.
2
孙胜杰.
民族复兴与“黄河”影像话语的建构[J]
.电影文学,2020(16):44-47.
被引量:8
3
张淑云.
新时代广西少数民族小说的精神地理书写——以2017-2019年的几部长篇小说为例[J]
.大学教育,2020(10):158-160.
4
蒋林欣,任宇欣.
“江河湖”与李劼人的地缘诗学建构[J]
.当代文坛,2021(2):115-121.
被引量:1
5
张经武,赵婷婷.
讲好黄河故事:黄河在电影中的存在方式[J]
.文艺评论,2021(3):92-97.
6
覃才,董迎春.
论苗延秀诗歌的革命叙事及其历史价值--以《大苗山交响曲》为例[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2(2):31-35.
7
傅梅红.
文学研究中的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分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9):70-72.
被引量:2
8
何铭轩.
中国电影中黄河“风景”的概念逻辑与含义指涉[J]
.视听,2023(2):52-56.
9
谢欣然.
河流叙事对国家民族形象建构之比较——以《北上》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例[J]
.今古文创,2023(36):35-38.
10
容雪丹.
作为他者的世界——论徐则臣《北上》中的他者[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1(5):1-6.
1
和勇.
呼唤“南平记忆”[J]
.政协天地,2017,0(11):64-64.
2
沈闪.
论地理环境对废名小说创作的影响[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7(1):191-195.
3
李富强.
国外高中地理教材的特点及启示[J]
.考试周刊,2017,0(51):162-162.
4
毛鸽.
高校“以文化人”育人机制的构建及实现路径[J]
.长江丛刊,2018(23):193-194.
被引量:2
5
何泰伯.
浅谈初中教育中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新丝路(下旬),2018,0(18):114-114.
6
陈静.
“楼上”与“楼下”之间的“雅各之梯”——浅析《爱》中的人物原型[J]
.青年文学家,2018,0(3Z):120-120.
7
齐欣.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组织文化分析及阐述[J]
.现代商业,2018(8):54-55.
被引量:1
8
郝永宇.
艺术批评中的意图主义[J]
.艺术科技,2017,30(12):281-281.
被引量:1
9
龙月婷.
佤族丧葬仪式中“棺舞”的文化内涵与功能研究[J]
.读天下(综合),2017,0(23):260-261.
10
潘天波.
工艺文化批评:解读与再构[J]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8(3):11-19.
被引量:1
当代文坛
201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