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微粉结实性对杂种纯度及其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0
Effect on hybrid purity and yield of the seed resulting from the trace pollen of 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 in rapese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具有低温敏感性 ,在不育系完全隔离的条件下 ,低温产生微粉导致的结实率可达到天然条件下的 18% ,但相对正常花粉 ,微粉受精结实竞争力较弱 ,开花 3d内 ,外源花粉仍有较强的竞争能力。由微粉产生的不育株对杂种产量有较大的影响 ,要保持杂种的产量优势 ,纯度标准必须达到 85 %以上。
作者
陈卫江
李莓
易冬莲
机构地区
湖南省作物研究所
出处
《作物研究》
2002年第3期116-117,122,共3页
Crop Research
基金
湖南省计委高技 (2 0 0 1) 90 7号 4 - 1
关键词
胞质雄性不育系
结实性
杂种纯度
油菜
微量花粉
种子产量
分类号
S565.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110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43
参考文献
5
1
沈俊高,刘宁,曹华,尹敬芳.
两系杂交油菜南北异地制种气象因素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1):24-25.
被引量:4
2
张德发,冯林,李凤扬,黄良彬,周昌明,王毓贵.
提高甘蓝型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制种杂交率的技术途径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1993,6(3):27-32.
被引量:6
3
高世海.
影响杂交油菜制种纯度技术因素[J]
.湖北农业科学,1998,37(6):29-30.
被引量:5
4
侯燕,何惠平,朱文秀,李厚英.
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秋播制种技术研究Ⅱ母本摘苔对杂种纯度和产量影响的研究[J]
.种子,1997,16(2):38-39.
被引量:7
5
杜才富,侯国佐,潘文生.
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春播制种技术研究 Ⅲ.母本结实情况与温度关系[J]
.贵州农业科学,1993,21(3):11-14.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6
1
杨光圣,傅廷栋,杨小牛,马朝芝.
甘蓝型油菜生态雄性不育两用系的研究Ⅰ.雄性不育两用系的遗传[J]
.作物学报,1995,21(2):129-135.
被引量:30
2
李冬肖,王钊.
F_1不育株率对油菜杂交种产量的影响[J]
.中国油料,1996,18(2):9-10.
被引量:15
3
苏振喜,中国油料作物杂志,1999年,2期,5页
4
刘尊文,中国油料作物杂志,1998年,1期,13页
5
李凤扬,张德发,冯林.
油菜雄性不育三系育种的研究实践与浅见[J]
.作物研究,1990,4(3):35-40.
被引量:3
6
刘大增,杨应忠.
“秦油二号”冬季制种初探[J]
.种子,1992,11(6):45-46.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20
1
侯国佐,潘文生.
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春播制种技术研究V不同施氮量及不同时期施用比例研究[J]
.贵州农业科学,1994,22(2):5-9.
被引量:1
2
何惠萍,侯国佐.
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春播制种技术研究Ⅵ增强父本长势的技术[J]
.贵州农业科学,1994,22(4):15-18.
被引量:1
3
蒲晓斌,张锦芳,李浩杰,张启行,蒋梁材.
甘蓝型油菜NEA胞质不育双低杂交种川油58的选育[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2):172-176.
被引量:3
4
李大雄,陈华璋,饶勇,毛小锋.
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油菜杂交种南种北制实施效果[J]
.种子,2007,26(6):114-116.
被引量:2
5
侯国佐,高维洁,何惠萍,侯燕.
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秋播制种技术研究 Ⅰ.母本适宜播期的研究[J]
.贵州农业科学,1997,25(3):13-16.
被引量:2
6
侯燕,朱文秀,李厚英.
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秋播制种母本打薹及适宜施肥技术研究[J]
.种子,1997,16(4):33-35.
被引量:2
7
李孟良,郑琳,杨安中,牟筱玲,余海兵,邵庆勤.
江淮地区双低油菜“油蔬两用”高产栽培技术初探[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3):147-151.
被引量:7
8
李孟良.
不同摘薹高度对优质油菜产量和效益的影响[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22(2):4-6.
被引量:22
9
张迁西,吴平,刘尊文,周贱根,袁卫红,周小萍.
甘蓝型两系杂交油菜异地(青海)制种技术[J]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3):15-17.
被引量:2
10
蒋梁材,张德发,张启行,杨先惠,董云麟,王行寿,蒲晓斌.
我院油菜育种四十八年之回顾[J]
.西南农业学报,1998,11(S1):106-113.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110
1
陈卫江,李莓,曲亮.
甘蓝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的应用改良[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S1):166-169.
被引量:1
2
王同华,陈卫江,王建喜.
甘蓝型油菜pol-CMS杂交种纯度SSR鉴定与田间鉴定单株吻合率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13(10):4-6.
被引量:1
3
侯国佐,潘文生.
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春播制种技术研究 Ⅱ.适宜播种期的研究[J]
.贵州农业科学,1993,21(1):5-10.
被引量:3
4
陆光远,杨光圣,傅廷栋.
甘蓝型油菜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构建及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的图谱定位[J]
.Acta Genetica Sinica,2004,31(11):1309-1315.
被引量:15
5
梅德圣,李云昌,李英德,徐育松,胡琼.
用酯酶同工酶和AFLP标记鉴定甘蓝型油菜“中油杂2号”的种子纯度[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27(1):59-62.
被引量:17
6
沈金雄,陆光远,傅廷栋,杨光圣,魏泽兰.
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杂种纯度鉴定[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4,26(4):12-15.
被引量:25
7
彭武生,卓宇红.
摘苔对延缓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期和控制微量花粉效应的研究[J]
.作物研究,1993,7(3):17-20.
被引量:2
8
席代汶,陈卫江,宁祖良.
甘蓝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湘91S”的选育[J]
.湖南农业科学,1994(4):17-18.
被引量:25
9
席代汶,邬贤梦,宁祖良,邓锡兴,陈卫江,易冬莲,李莓,黄虎兰,丁登杰.
优质两系杂交油菜湘杂油5号的选育[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5,27(1):23-25.
被引量:10
10
刘平武,周国岭,杨光圣,傅廷栋.
双低甘蓝型油菜杂交种亲本指纹图谱构建和杂交种纯度鉴定[J]
.作物学报,2005,31(5):640-646.
被引量:44
引证文献
10
1
徐亮,赵志,杜德志.
春性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结实性评价[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6):1-3.
被引量:3
2
邬贤梦,肖钢,官春云.
甘蓝型油菜温敏核不育材料104S的发现及遗传特性分析[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5(6):597-601.
被引量:7
3
车晋叶,曲亮,李莓,王同华,陈卫江.
摘苔在杂交油菜制种中的应用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10(1):7-9.
被引量:3
4
兰刚,董军刚,孟倩,黎亚萍,董振生.
油菜杂交种合油杂2号纯度鉴定的SSR引物筛选[J]
.西北农业学报,2012,21(9):74-78.
被引量:14
5
孟倩,董军刚,葛娟,郭英芬,瞿利英,董振生.
甘蓝型油菜‘西农18’种子纯度的SSR鉴定[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153-156.
被引量:9
6
陈大伦,曾章丽.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9171A的发现及育性特征[J]
.种子,2018,37(11):108-110.
7
陈大伦,张瑞茂,曾章丽,李敏.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9171A的选育[J]
.贵州农业科学,2018,46(12):10-12.
被引量:1
8
李保军,尚丽平,王竹云,张立坚,郭凯红,赵小萍,赵卫国,李殿荣,张椿雨,王灏.
利用InDel标记鉴定化学杀雄杂交油菜‘秦油88’种子纯度[J]
.分子植物育种,2022,20(7):2350-2358.
被引量:5
9
刘新红,吴松青,李莓,郭一鸣,李宝,曲亮,杨倩,王同华.
密植条件下杂交油菜种子田间纯度与真实值的差异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23(5):24-28.
10
范连益,陈卫江,曲亮.
杂交油菜北方春播制种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2003(1):12-1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3
1
王同华,陈卫江,王建喜.
甘蓝型油菜pol-CMS杂交种纯度SSR鉴定与田间鉴定单株吻合率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13(10):4-6.
被引量:1
2
杨连勇,管锋,姜守全,刘磊珍.
榨菜北方制种最佳播期的研究[J]
.种子科技,2006,24(4):39-41.
3
杨连勇,姜守全,管锋,郭军,姚仁祥.
榨菜青海夏季制种适播期的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2007,48(1):16-17.
被引量:1
4
于澄宇.
甘蓝型油菜授粉控制系统研究现状与前景[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9):93-100.
被引量:15
5
曲亮,袁国飞,李莓,王同华.
甘蓝型杂交油菜沣油5103制种技术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12(1):1-4.
6
刘子记,曹振木,杨衍.
应用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作物杂交种纯度研究进展[J]
.种子,2013,32(6):48-52.
被引量:7
7
刘子记,曹振木,杨衍.
应用分子标记检测作物杂交种纯度研究现状及比较分析[J]
.长江蔬菜,2013(12):10-15.
被引量:5
8
刘子记,牛玉,杨衍.
热研一号油绿苦瓜种子纯度的SSR鉴定[J]
.热带作物学报,2013,34(11):2179-2182.
被引量:10
9
舒金帅,刘玉梅,方智远,杨丽梅,张黎黎,庄木,张扬勇,李占省,孙培田.
青花菜两类雄性不育系花器官形态结构的比较[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4,15(1):113-119.
被引量:5
10
刘子记,李静婷,杨衍,曹振木.
辣椒杂交种SSR分子标记鉴定及表型比较分析[J]
.华北农学报,2014,29(1):69-72.
被引量:9
1
胡虹文.
播期对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微粉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1998(9):12-13.
被引量:4
2
高世海.
影响杂交油菜制种纯度技术因素[J]
.湖北农业科学,1998,37(6):29-30.
被引量:5
3
李大雄,饶勇,肖华贵.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交种选育研究及配合力分析[J]
.种子,2000,19(4):37-40.
被引量:3
4
范连益,陈卫江,曲亮,李莓.
杂交油菜制种纯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解决途径[J]
.湖南农业科学,2002(2):8-11.
被引量:18
5
李和标,刘蔼民,邹江石.
亚优2号育性低温敏感性的遗传分析[J]
.江苏农业学报,1996,12(4):53-54.
被引量:2
6
陈卫江,李莓.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湘5A微粉结实性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00(5):12-13.
被引量:4
7
苏英.
浅谈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与油菜制种中微粉问题解决方案[J]
.陕西农业科学,2012,58(6):181-182.
被引量:6
8
田森林,陈社员,刘忠松.
油菜雄性不育系微量花粉与其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7(3):170-172.
9
席代汶.
甘蓝型油菜玻里马胞质雄性不育系微量花粉的成因及改良[J]
.作物研究,1997,11(2):17-21.
被引量:4
10
石华娟,李凤扬,董云麟.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419A分期播种育性变化的初步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1996,9(S1):92-96.
作物研究
200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