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公民教育——传统德育的历史性转型 被引量:16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公民具有与私民、臣民相对应 ,与国民、人民相区别的内涵 ,公民教育不是传统德育名词的简单更换 ,而是标志着我国传统德育历史性转型的一种崭新的教育目标体系。确认公民教育 ,在认识上需走出三个误区 :把公民教育简单地与资本主义性质联系起来 ;把公民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对立起来 ;把公民教育狭义地等同于公德教育。同时 ,公民教育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以公民的独立人格为前提 ;以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为基础 ;以合法性为底线。因此 ,在本质上 ,公民教育必然是主体性教育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为其基本的教育取向 ,而且是区别于“圣人教育”的“平民教育”
作者 李萍 钟明华
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6-69,共4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赵素娟.公民概念的澄清与公民教育的探讨."21世纪价值教育和公民教育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2000年6月.
  • 2C·沃伦·霍利斯特.西方传统的根源[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 3朱贻庭.民本-德治-邦宁-从传统德治思想到社会主义以德治国,"全国高校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理论研讨会"交流论文,2001年6月.
  • 4鲁洁.转型期中国(大陆)道德教育所面临的选择,"21世纪价值教育与公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2000年6月.
  • 5柏特丽夏·怀特.公民品德与公共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6-8.

共引文献2

同被引文献951

引证文献165

二级引证文献60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