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定性的教义学分析——兼与刘明祥教授商榷 被引量:4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通过刑法规制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已经取得基本共识,但是以何种罪名论处还存在较大争议。虽然以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论处是较为有力的主张,但将其贯彻到底,不仅在入罪逻辑、法益归类等问题上存在不足,而且难以保证特殊情形下处理结论的正确。从教义学的视角展开具体分析,可以明确网络虚拟财产在民法上属于物权的对象,在刑法中属于财物的范畴,且属于无体物形态;通过对刑法第264条与第265条的关系进行梳理,可以明确刑法第264条在规范上并未否定盗窃罪的对象包括无体物。通过解构刑法第264条的具体内容,可以通过"数额型盗窃罪的量刑规则"以及"情节型盗窃罪的量刑规则"来具体确定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以及量刑幅度。
作者 姚万勤
出处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2-85,共14页 Contemporary Law Review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刑法适用公众参与机制研究"(13BFX057) 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特殊群体权利保护与犯罪预防研究" 西南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团队资助项目(2016XZCXTD-0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4

二级参考文献342

同被引文献505

引证文献41

二级引证文献19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