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社会扶贫是指多元行动主体针对贫困人口和社会弱势群体所提供的各种救助、开发以及社会服务活动。在治理理论背景下,它呈现出行动主体的网络互动,行动目标的价值理性,行动内容的需求导向以及行动方式的内源发展四个特点。面对当前复杂的贫困治理环境,社会扶贫主体需要构建反思性的扶贫理念,协调平衡主体间关系,创新社会扶贫机制,深度嵌入到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结构之中,促进贫困群体的主动参与,最终实现外部输入与内源发展相结合,提升贫困治理效率。
出处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4-148,共5页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Minzu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建设(培育)项目"中国反贫困发展报告"(11JBGP038)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苏海,男,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发展社会学和反贫困问题。
向德平,男,华中师范大字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发展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