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圣境、进步儒学与美国新儒家——安靖如的儒学研究评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安靖如是美国当代著名汉学家,他在宋明理学和儒家政治哲学领域均卓有建树。该文通过梳理安氏的学思历程和研究成果,主要从重新审视和发掘宋明理学的现代意义,举"进步儒学"大旗、提倡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价值增稠,方法反思与跨文化视域下的哲学审视三个方面评介其学术贡献。
作者
马俊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2019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安靖如
进步儒学
圣境
中国人权观
有根的全球哲学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简介
马俊,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宋明理学、儒家政治思想。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5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7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安靖如,蔡文菁.
比较哲学中的分化——对托马斯·墨子刻之方法论的若干思考[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3-9.
被引量:2
2
安靖如,谢晓东,邓彦.
牟宗三论自我坎陷:诠释与辩护[J]
.中国儒学,2012(1):468-484.
被引量:1
3
马俊.
“开新式返本”与“创造性会通”:中国哲学方法论反思与范式转换[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1):1-8.
被引量:1
4
王堃.
反向坎陷:当代儒家政治哲学的一种方法——评安靖如的“进步儒学”[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7(1):17-24.
被引量:2
5
朱学勤.
老内圣开不出新外王——从《政道与治道》评新儒家之政治哲学[J]
.探索与争鸣,1991(6):40-50.
被引量:11
6
林安梧.
解开“道的错置”──兼及于“良知的自我坎陷”的一些思考[J]
.孔子研究,1999(1):14-26.
被引量:23
7
程志华.
由“儒学在美国”到“美国的儒学”:百年美国儒学发展脉络[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4(3):5-16.
被引量:4
8
黄金荣.
人权的中国特色及其普遍性之途——评安靖如的《人权与中国思想:一种跨文化的探索》[J]
.清华法学,2014,8(6):162-174.
被引量:7
9
托马斯.墨子刻,胡庆祝.
西方自由主义与中国文化的政治逻辑之间分歧有多严重?——评史蒂森·安靖如的《人权与中国思想:一种跨文化的探索》[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6,2(3):100-113.
被引量:2
10
李明辉.
儒家、康德与德行伦理学[J]
.哲学研究,2012(10):111-117.
被引量:30
二级参考文献
55
1
高鸿钧.
权利源于主体间商谈——哈贝马斯的权利理论解析[J]
.清华法学,2008,2(2):6-32.
被引量:47
2
刘华秋.
中国代表团团长刘华秋副部长在世界人权大会上的讲话[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1993,15(3):1-3.
被引量:6
3
颜炳罡.
从“依傍”走向主体自觉——中国哲学史研究何以回归其自身[J]
.文史哲,2005(3):26-32.
被引量:10
4
刘笑敢.
反向格义与中国哲学方法论反思[J]
.哲学研究,2006(4):34-39.
被引量:56
5
安乐哲.
儒家学说与社会进步——美国的“东方化”[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6(6):9-13.
被引量:10
6
蔡信安.“论孟子的道德抉择”[J].台湾大学哲学评论,1987,(10):135-175.
7
蔡信安,2002年.《孟子.德行和原则》,载《台湾大学哲学论评》第25期.
8
李明辉,2005年.《<论语>“宰我问三年之丧”章中的伦理学问题》,载《复旦哲学评论》第2辑,上海辞书出版社.
9
潘小慧,1992年.《德行与原则-孔,孟,苟儒家道德哲学基型之研究》,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县.辅仁大学出版社.
10
汪文圣编,2011年.《汉语哲学新视域》,台湾学生书局.
共引文献
73
1
周秀勤,赵小琪.
1979—2000年中国内地小说中的西方形象[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4(1):315-329.
2
陈明.
霸王道杂之:中华帝国的政治架构与文化精神——基于文明论视角的宏观扫描[J]
.中国政治学,2020(2):89-105.
被引量:5
3
陈乔见.
冯契“智慧说”与德性伦理学[J]
.思想与文化,2021(1):32-50.
4
刘晓飞.
美德伦理学的兴起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形态的再检视[J]
.伦理学术,2023(2):251-268.
5
韦芳婧.
对“aretē—virtūs—virtue—德”转译链的重新思考——兼论阿奎那关于virtūs的定义[J]
.基督宗教研究,2022(1):180-196.
6
齐延平.
当代中国人权的人学基础[J]
.当代法学,2023,37(3):3-16.
被引量:5
7
李维武.
儒学生存形态的历史形成与未来转化[J]
.中国哲学史,2000(4):90-97.
被引量:18
8
林安梧.
儒学与当代中国[J]
.求是学刊,2008,35(1):12-20.
被引量:4
9
陈迎年.
良知的界限与匹夫的责任——王阳明圣贤有分说的法哲学阐释[J]
.人文杂志,2010(6):18-23.
被引量:3
10
朱丽霞,张三萍.
儒家的“心性之学”与现代化[J]
.湖北社会科学,2011(3):103-105.
1
刘春生.
从扶贫视角看中国人权观的发展[J]
.智富时代,2017,0(9X):123-123.
2
刘冰.
大数据背景下舆论调查方法反思[J]
.中国出版,2018(22):50-53.
被引量:4
3
杜志民.
凸显“三性”,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J]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8(7):32-33.
4
《咬文嚼字》2018十大流行语发布[J]
.传媒评论,2018,0(12):4-4.
5
刘淑英,王垚.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审视[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8,0(6):19-22.
6
舒琛.
打开地理学方法论之门[J]
.中国不动产,2018,0(12):74-75.
7
刘志强.
改革开放与我国人权观的变迁[J]
.人权,2018(4):9-25.
被引量:4
8
李斐然(采访).
问一个一边喝酒一边写诗的德国汉学家[J]
.人物,2019,0(1):168-171.
9
安氏兽[J]
.红领巾(探索),2017(10):28-31.
10
李丹红.
职业高中立体几何教学方法反思[J]
.高考,2018(20):297-298.
社会科学论坛
201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