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综述
被引量:31
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8-80,共3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参考文献6
-
1余子侠,熊贤君,周洪宇.重在学习研究贵在实践发展——陶行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教育研究,1997,18(1):33-36. 被引量:4
-
2董宝良.论陶行知的中西教育观[J].教育研究,1997,18(1):23-27. 被引量:3
-
3黄伟.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与中西文化[J].教育研究,1993,(1).
-
4张正元.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特质[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9(3):243-248. 被引量:4
-
5唐迅.陶行知现代教育思想命题新探[J].教育研究,1999,20(11):58-62. 被引量:23
-
6金林祥,李庚靖.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8(1):77-81. 被引量:33
二级参考文献8
-
1涂艳国.主体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3):1-4. 被引量:27
-
2黄崴.从传统到现代: 中西方主体性教育思想历史走向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1997(5):20-24. 被引量:10
-
3-.陶行知全集(第1卷)[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246、310、26、308-309.
-
4-.陶行知全集(第2卷)[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557、651.
-
5-.陶行知全集(第3卷)[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525、526、530、532、526、509、533-534、533、529、532.
-
6-.陶行知全集(第4卷)[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537、3、537、5、543、541、543.
-
7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06-607.
-
8魏立言.教育主体性问题论争述略(上)[J].上海教育科研,1994(3):5-8.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60
-
1周艳.践行“六大解放”,打造数学生本课堂[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2(1):64-66.
-
2李桃.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对小学教育的启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22(2):74-77. 被引量:1
-
3童绍英.从批判到创新——略论现代教育思想流派的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08,24(9):28-28.
-
4杨振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今教育改革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6(8):11-12. 被引量:11
-
5曾德强.陶行知终身教育思想研究[J].成人高教学刊,2007(5):9-13. 被引量:4
-
6曾德强.陶行知终身教育思想研究[J].成人教育,2008,28(1):50-51. 被引量:4
-
7梁赫.论会展专业创新人才培养[J].价值工程,2010,29(23):200-201.
-
8王建平,杨秀平.教育的原点:生活——一种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解读[J].宁夏社会科学,2010(5):132-137. 被引量:32
-
9李洁,韩世万,翟树芹.报关实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1(1):64-64. 被引量:15
-
10李森,赵鑫.教学方式变革的文化审视[J].课程.教材.教法,2011,31(4):16-22. 被引量:25
同被引文献181
-
1欧阳菊,陈洪平.全域研学旅行:知行相生 研学相长[J].教育科学论坛,2020,0(2):23-26. 被引量:6
-
2张和平,张青根,尹霞.家庭资本、校外培训与教育机会公平[J].教育学术月刊,2021(2):3-11. 被引量:21
-
3林子植,胡典顺.基于因子分析的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结构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20,0(4):50-58. 被引量:5
-
4李丹,罗婧.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我国启智生态课程的启示[J].文教资料,2008(2):104-105. 被引量:1
-
5陈善卿.陶行知的德育理论实质上是生活德育论[J].道德与文明,2002(4):63-65. 被引量:23
-
6黄书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上海的传播与发展[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21(6):1-6. 被引量:5
-
7陈会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与师范教育建设──中陶会师范教育专业委员会首届三次学术研讨会综述[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1,17(1):33-34. 被引量:2
-
8唐迅.陶行知现代教育思想命题新探[J].教育研究,1999,20(11):58-62. 被引量:23
-
9张鸣年.诗·诗化了的教育理论·诗境——理解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一个视角[J].滁州学院学报,2000,2(1):18-20. 被引量:2
-
10余子侠,熊贤君,周洪宇.重在学习研究贵在实践发展——陶行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教育研究,1997,18(1):33-36. 被引量:4
引证文献31
-
1梁小玲,梁赫.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指导研究[J].新西部(理论版),2008(6):122-123. 被引量:1
-
2梁淑美,司洪昌.对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评述与反思[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1):49-54. 被引量:6
-
3梁赫.论会展专业创新人才培养[J].价值工程,2010,29(23):200-201.
-
4吴派.陶行知生活教育观对历史教学的启示[J].文理导航,2010(25):32-32. 被引量:1
-
5刘畅.“创造力”与教育的大众化——对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社会学考察[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6):170-175. 被引量:3
-
6慕景强.新世纪10年陶行知研究综述(2000—2009)[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28(1):1-7. 被引量:4
-
7慕景强.新世纪10年陶行知研究热点综述(2000—2009)[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1):106-112. 被引量:3
-
8王紫斌.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历史、问题及趋势[J].基础教育研究,2013(4):7-10. 被引量:3
-
9商和功,周红利.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研究[J].全国商情,2013(8):74-76.
-
10王紫斌.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历史、问题及趋势[J].科教导刊,2013(7):4-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52
-
1李宸劼.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学园,2020(33):20-21.
-
2任锐.青春期学生心理特点及家庭教育策略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2(31):25-28.
-
3庄孔韶,王媛.评议“离农”“为农”争论--教育人类学视角的农村教育[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2):79-83. 被引量:20
-
4捌马阿末.康巴藏区幼儿教育的困境及突破[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21(3):103-106. 被引量:2
-
5刘大伟.陶行知研究范式的新转向[J].云梦学刊,2013,34(1):11-14. 被引量:2
-
6单丽卿,王春光.离农:农村教育发展的趋势与问题——兼论“离农”和“为农”之争[J].社会科学研究,2015(1):124-132. 被引量:18
-
7陈晓瑜.浅析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2):237-237. 被引量:1
-
8罗福益,曾萍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综述——基于“中国知网”相关文献的分析[J].教育史研究辑刊,2016(1):23-28. 被引量:1
-
9黄亚栋,周文鼎.近年来陶行知研究综述(2010—2016)[J].教育科学研究,2016(12):18-25. 被引量:1
-
10陈律.苏派教育思想对职业院校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启示[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1):64-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