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前辈学者的研究已经指出庐山慧远对大乘般若实相的理解是一种实在的法性论。本文通过对《大乘大义章》中庐山慧远本体论思路的梳理,以及鸠摩罗什对其思想的批评,展示了本体论思路与实相论思路的各种歧异,指出两者根本的区别在于本体论执着诸法有一个实在的体性,从实在论的角度做出或有或无的独断。般若实相论否定有任何实在法性,实相是远离有无两边的中道。但是罗什的这个重要思想在当时和后世却都很少得到理解。
                
                
    
    
    
    
                出处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9-144,共6页
                    
                
                    Religious Studies
     
    
    
    
                作者简介
覃江,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