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地方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师资团队建设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师资是高校最重要的资源,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师资团队建设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成为地方本科院校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制定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对策和师资团队建设的运行机制。
作者
刘国远
机构地区
惠州学院人事处
出处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41,共2页
Continuing Education Research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高层次人才引进
师资团队建设
运行机制
分类号
G650 [文化科学—教育学]
作者简介
刘国远:惠州学院人事处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研究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5
1
张首先.
论新升本科院校中和谐校园构建的五大关系[J]
.继续教育研究,2009(4):72-73.
被引量:1
2
李璞.
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层次分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探究[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9):409-411.
被引量:22
3
项茜,黄小芳.
浅析地方院校人才引进工作需遵循的三大原则[J]
.闽江学院学报,2008,29(3):132-134.
被引量:2
4
秦亮生 章劲柳.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动因、发展趋势及对策.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5-196.
5
刘国远.
关于地方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思考[J]
.惠州学院学报,2009,29(1):94-97.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
8
1
刘华才.
新建本科院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思考[J]
.孝感学院学报,2004,24(4):5-9.
被引量:2
2
刘越,张岩.
高校“人才引进热”的冷思考[J]
.科技成果纵横,2006,0(3):51-52.
被引量:5
3
吴科明.
高校人才引进问题的探讨[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6(1):53-54.
被引量:3
4
王道红.
论合作教育之“合作”[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11):7-10.
被引量:1
5
增强忧患意识锐意开拓进取[N].人民日报.2007年03月19日.
6
梁秋柏.
论高校引进人才的后续管理[J]
.理论界,2008(4):226-226.
被引量:12
7
项茜,黄小芳.
浅析地方院校人才引进工作需遵循的三大原则[J]
.闽江学院学报,2008,29(3):132-134.
被引量:2
8
吴少新.
论公立高校的资源扩张机制[J]
.江汉论坛,2004(1):49-52.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40
1
周达孙.
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评价与激励机制[J]
.文教资料,2007(15):11-13.
被引量:2
2
史保东.
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与评价机制研究[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4(6):7-10.
被引量:11
3
刘国远.
关于地方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思考[J]
.惠州学院学报,2009,29(1):94-97.
被引量:19
4
王金文.
高校高层次人才服务与管理机制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09(15):35-36.
被引量:6
5
冯未俊,何明军.
以人事改革为契机,优化高校人才资源配置[J]
.中国西部科技,2009,8(13):76-77.
6
房坤,胡卫新.
高等院校人才引进策略探讨[J]
.文教资料,2009(16):140-141.
被引量:2
7
朱金玉.
高校师资队伍管理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09(21):261-262.
被引量:3
8
尹猛.
新时期高等学校人才团队引进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0(7):242-243.
被引量:4
9
朱祝武,国虹.
高校高层次人才质量评价模型构建及实现[J]
.管理观察,2010(14):161-162.
10
李玉荣,秦亮生.
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概述[J]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2):191-193.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11
1
陈清.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10,(6):42-45,51.
2
胡赤弟,蔡简建.
市场机制下高校教师人力资源配置探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0(3):57-61.
被引量:4
3
季世平,牟思惠,李茜.
试论企办高职师资团队的构建模式[J]
.科学咨询,2008(23):26-26.
被引量:1
4
冯拾松,何农,傅拥军.
高职教育专业师资团队建设的“雁阵战略”[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1):1-4.
被引量:9
5
陈锡坚.
大学教师核心竞争力的学术文化视角[J]
.现代大学教育,2011,27(5):89-93.
被引量:3
6
谭冠中.
新建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的理性引进[J]
.教育评论,2011(5):15-17.
被引量:10
7
关菲明,郑超文.
以“行动学习”为指导 构建师资团队建设培养目标[J]
.交通职业教育,2011(6):30-33.
被引量:1
8
戈芝卉.
学习型组织理论下的高校师资团队培养分析[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4(1):87-90.
被引量:3
9
徐剑波,陆道坤,付瑶瑶.
论创新高校高层次人才“引”“培”“用”机制[J]
.高教探索,2013(2):39-42.
被引量:20
10
朱骅,陈冠亚.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探究[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3):88-92.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4
1
岳岚.
浅析人才高度流动背景下高校人力资源开发[J]
.人力资源管理,2011(8):121-121.
2
董彦龙.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
.现代企业教育,2012(16):62-63.
3
徐璐洁.
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环境的现状与优化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14,34(8):31-33.
4
汪一丁.
新建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15(3):35-37.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牛晓雨.
谁到高等职业院校教书?——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选择中的典型形象与推拉因素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22,43(36):51-57.
被引量:10
2
杜宇.
新建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探析[J]
.中国集体经济,2016(25):109-110.
3
高红伟.
新建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8(16):114-115.
4
代凯歌.
新建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研究——基于西部地区的比较分析[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0(4):71-76.
被引量:1
5
王亚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民办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策略研究[J]
.科技视界,2020(25):189-190.
被引量:1
1
陈维荣.
情智共育,让艺术充盈幸福校园[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6,0(5):35-35.
2
刘国远.
浅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团队建设[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13(5):34-35.
3
吴喜仓.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学校师资团队建设实践研究[J]
.吉林教育(综合),2017,0(1):33-33.
4
孙青丽.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河南景观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13,22(3):37-42.
被引量:1
5
赖利君.
以校企合作为契机 促进师资团队建设[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18(6):14-15.
被引量:7
6
张拥军.
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借鉴与启示--以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为例[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12):90-95.
被引量:8
7
扈艳丽.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相结合的思路及对策研究——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视角[J]
.课程教育研究,2016,0(24):24-25.
8
王晓梅,陈建平,周云艳.
提高建筑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的探讨[J]
.西藏教育,2017(3):49-51.
9
易明勇.
论复合型商务英语师资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5):140-141.
被引量:2
10
张天华,王绪龙.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资源开发研究[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4):75-78.
被引量:11
继续教育研究
201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