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建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的理性引进
被引量: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对高等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内涵提升至关重要。人才引进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工作重点之一,发挥"后发优势"和集聚效应,是深化人才工作的重要选择。从人性引进、柔性引进、弹性引进、刚性引进等方面阐述高校人才工作的价值观,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工作创新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作者
谭冠中
机构地区
肇庆学院人事处
出处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17,共3页
Education Review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人才引进
理性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作者简介
谭冠中,肇庆学院人事处处长、助理研究员(肇庆526061)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60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4
1
何沐蓉,黎莉.
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探讨[J]
.中国高等教育,2010(22):58-60.
被引量:27
2
陶青芝,成云,肖婷.
高校教师柔性管理模式建构探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2(1):66-68.
被引量:11
3
俞杰龙,杨国勇.
创新人才柔性引进机制的探讨——以浙江地方高校为例[J]
.现代商业,2009(3):85-86.
被引量:9
4
潘静.
关于省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思考[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2(4):45-47.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楼世洲.
浙江省高校人才引进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
.理工高教研究,2004,23(4):34-36.
被引量:6
2
李宁宁,张亚能.
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的灵魂[J]
.江西教育科研,2005(2):27-28.
被引量:28
3
王雪峰,李辉.
浅议新形势下高校的人才引进、培养与稳定[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7-89.
被引量:7
4
田子俊.
双因素理论与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45-47.
被引量:10
5
骆腾,李建超,李巧兰.
软环境建设是高校人才工作的根本[J]
.中国高等教育,2006(3):54-56.
被引量:11
6
史保东.
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与评价机制研究[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4(6):7-10.
被引量:11
7
孔庆如.
高校人才柔性引进政策与人力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9(12):145-147.
被引量:15
8
2005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9
《周易说卦正解》.
10
徐建平.现代学校管理应倡导柔性管理[EB/OL].http://nankong.zjqzez.com/Article/lxsy/lxsy-zx/200503/653.html.
共引文献
60
1
崔惠淑.
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思考[J]
.中国林业教育,2009,27(6):36-38.
被引量:1
2
周密,陆佳炜.
新形势下高校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思考——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J]
.高教与经济,2009,22(2):56-60.
被引量:10
3
杨公科,伍宏捷,罗惠娜.
试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S1):43-46.
被引量:2
4
劳志云,张军花.
激励视角下手术室护理岗位管理的创新[J]
.中国护理管理,2013,13(S1):35-37.
被引量:3
5
周密,周兰君,陆佳炜.
对高校人才资源科学开发的思考[J]
.现代物业(中旬刊),2009,8(3):120-121.
被引量:2
6
张燕玲,胡中锋.
高校管理中女性领导者角色的研究[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13-116.
被引量:6
7
张海滨.
构建福建高校人才高地[J]
.发展研究,2009,26(8):87-89.
被引量:2
8
施宙,管清佩,张殿云,孙雪琳.
创新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J]
.中国冶金教育,2009,14(5):9-11.
被引量:11
9
刘新波.
高校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和对策[J]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4):71-73.
被引量:9
10
吕素珍.
我国当代高校教师管理的人性观反思[J]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9,23(4):67-70.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37
1
徐振鲁.
高校高层次人才:概念、类型与特征[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5):69-71.
被引量:62
2
方步青.
对新建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思考[J]
.传承,2012(8):90-91.
被引量:1
3
范如永.
地方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电力教育,2007(9):16-17.
被引量:7
4
陈清.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10,(6):42-45,51.
5
梁朦朦.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开发研究[D].2012.
6
刘国远.
关于地方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思考[J]
.惠州学院学报,2009,29(1):94-97.
被引量:19
7
王丹莉,张丽.
高校人才引进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8):207-208.
被引量:7
8
何卫华,闫鱼,周薇.
高校人才引进后的管理机制探索——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J]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9(6):8-12.
被引量:3
9
许青云.
地方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战略思考[J]
.中国电力教育,2010(4):11-13.
被引量:7
10
陈桂治.
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引进策略的思考[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8(3):124-12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0
1
刘国远.
地方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30(5):17-19.
被引量:2
2
吴晓莉,吴卫,罗晓媛.
新建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配置现状分析[J]
.黑龙江科学,2014,5(10):268-269.
3
汪一丁.
新建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15(3):35-37.
被引量:5
4
王华.
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型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研究[J]
.高教学刊,2015,1(19):165-166.
5
杜宇.
新建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探析[J]
.中国集体经济,2016(25):109-110.
6
代凯歌.
新建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研究——基于西部地区的比较分析[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0(4):71-76.
被引量:1
7
聂婷婷.
论高校人才引进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7,26(2):37-39.
被引量:2
8
孙佩佩,曹丽丽.
浅析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教文汇,2018(34):122-123.
被引量:3
9
贺威姿,易红郡,田英.
何为、实为与应为——地方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的考察[J]
.中国高教研究,2022(10):68-74.
被引量:4
10
包苗苗.
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引进的战略思考[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15,0(4):66-6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牛晓雨.
谁到高等职业院校教书?——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选择中的典型形象与推拉因素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22,43(36):51-57.
被引量:10
2
岳菲.
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存在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
.大众标准化,2020(14):163-164.
被引量:2
3
王华.
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型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研究[J]
.高教学刊,2015,1(19):165-166.
4
杜宇.
新建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探析[J]
.中国集体经济,2016(25):109-110.
5
高红伟.
新建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8(16):114-115.
6
代凯歌.
新建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研究——基于西部地区的比较分析[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0(4):71-76.
被引量:1
7
聂婷婷.
论高校人才引进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7,26(2):37-39.
被引量:2
8
孙佩佩,曹丽丽.
浅析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教文汇,2018(34):122-123.
被引量:3
9
孙建波,张纪轩.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精准建设路径研究[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1):67-71.
被引量:2
10
何理丽,符慧颖,李远辉.
区域人才政策比较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0(12):102-103.
被引量:1
1
姬文超.
关于如何做好高校人才工作的几点看法[J]
.考试周刊,2012(83):158-159.
2
郑支农.
创新高校人才工作的几点思考[J]
.巢湖学院学报,2003,5(5):52-54.
3
李杨.
关于高校人才工作的几点看法[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S2):188-189.
4
吴永辉.
地方农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24(1):110-113.
被引量:1
5
任保军.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
.课外阅读(中下),2012(16):115-115.
6
黄小放.
努力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队伍——浅谈创造“吸引人才”环境[J]
.上海教育,2001(24):51-52.
7
吴漱玉.
班主任工作如何营造培养创新人才的环境[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2):79-82.
8
于全梅,段淑梅.
浅议高校师资管理[J]
.山西教育(管理版),2003(3):19-20.
被引量:4
9
王永春.
地方高校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管理与评价初探[J]
.科教导刊,2016(8):26-27.
被引量:5
10
王强,曹传明,李睿.
高校人才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几个关系问题[J]
.辽宁教育研究,2004(6):87-88.
被引量:5
教育评论
201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