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香兰素的合成与分离提取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介绍了香兰素的主要化学与生物合成方法以及分离提取的特征反应,对超临界CO2萃取、吸附分离、溶剂抽提、水结晶提纯、大孔沸石提取和液-液及液-固萃取器萃取等各种分离提取方法进行了概述。
作者
刘礼旺
机构地区
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农技服务》
2010年第8期1038-1039,共2页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
关键词
香兰素
合成
分离提取
分类号
S573 [农业科学—作物学]
作者简介
刘礼旺(1981-),男,安徽池州人,助理工程师,从事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13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10
1
岳金钟.
香兰素的市场动态分析[J]
.现代化工,1994,14(8):34-36.
被引量:7
2
刘树文.香料化学[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4.250-251.
3
GOGOTOV A F,RYBALCHENKO N A,MAKOVSKAYA T I,et al. Catalytic nitrobenzene oxidation of lignins [ J ]. Nank Ser Khim, 1996, (12) : 3004-3007.
4
LI T,ROSAZZA J P N. Biocatalytic synthesis of vanillin[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2002,6 ( 2 ) :684 - 687.
5
苗勇,亓平言,雷文,戴玲妹,苏玉山.
亚硫酸氢钠反萃取法提取香兰素工艺特性研究[J]
.精细化工,1999,16(6):37-40.
被引量:5
6
苗勇,亓平吉,雷文,戴玲妹,周倜,苏玉山.
香兰素提取新工艺[J]
.食品科学,1999,20(5):27-29.
被引量:3
7
江伟强,伍培辉.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天然香料[J]
.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2001,7(2):31-32.
被引量:7
8
FORSSKAJ G,TALKA ESKO T,FREMRKAJ ERIK. Method for the isolation of vanillin from lignin in alkaline solutions:US ,4277626 [ P ]. 1981- 07-07.
9
吴学,张南哲,齐长河.
酸法制浆废液中用树脂法富集香兰素[J]
.中华纸业,2003,24(4):21-23.
被引量:5
10
诸富根,贺五海,邢妙林.碱性溶液中萃取香兰素钠盐的萃取剂:中国,87101077[P].1989-01-11.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岳金钟.
香兰素的市场动态分析[J]
.现代化工,1994,14(8):34-36.
被引量:7
2
林志明.
食用香精在饮料中的应用[J]
.中国食品工业,1996(11):20-20.
被引量:3
3
徐寿昌.有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32.
4
刘树文.香料化学[M].北京: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4.166-167.
5
LuoLian.LiJie[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1990,6(4):55-59.
6
陆九芳 李总成 包铁竹.分离过程化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12,181-182.
7
钱庭宝.离子交换及应用技术[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86-211.
8
陈煜强,香料产品开发与应用,1994年
9
徐寿昌,有机化学,1991年
10
刘树文,香料化学,1984年
共引文献
19
1
王俏.
用β-环糊精交联树脂作催化剂选择合成香兰素[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9(S1):64-66.
2
王昌禄,李士炼,周庆礼,张民,曾俊华,张盈.
大孔吸附树脂对发酵液中香兰素的吸附效果[J]
.精细化工,2005,22(6):458-460.
被引量:10
3
平兆艳,李广学.
制备香兰素的研究[J]
.应用化工,2005,34(7):400-403.
被引量:6
4
吕金顺,朱惠琴,周建峰,朱巧军.
白丁香鲜花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J]
.食品科学,2007,28(1):285-288.
被引量:10
5
顾仁勇,汪果利.
丁香精油抑菌及抗氧化作用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07,28(6):80-81.
被引量:20
6
喻娟,赵希荣.
从咖喱粉中提取香兰素的工艺研究[J]
.食品科学,2007,28(9):230-234.
被引量:3
7
顾仁勇,张石峰,刘莹莹,汪果利,伍聪,楚战杰.
五种香辛料精油抑菌及抗氧化性能研究[J]
.食品科学,2008,29(3):106-108.
被引量:44
8
肖谷清,谢祥林,徐满才.
疏水/亲水大孔PDVB/PAEM IPN树脂对香兰素的吸附性能[J]
.物理化学学报,2009,25(1):97-102.
被引量:3
9
李平,孙凤琴,赵惠敏,鲁彬.
香草醛的应用及制备[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3(2):250-254.
被引量:14
10
苗勇,亓平吉,雷文,戴玲妹,周倜,苏玉山.
香兰素提取新工艺[J]
.食品科学,1999,20(5):27-29.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39
1
周智明,陈张好,李静,张弦,刘小娟.
化妆品中18种香豆素类物质的液相色谱检测和质谱确证[J]
.香料香精化妆品,2021(2):53-58.
被引量:8
2
何惠宇,阿达来提.阿合买提江,李静,阿尔孜古丽.吐尔逊.
beagle犬骨髓间质干细胞与β-磷酸三钙多孔陶瓷复合培养的实验研究[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29(11):1028-1031.
被引量:1
3
徐红燕,刘秀琳,李梅,余丽丽,王成建,蒋民华,崔得良.
ZnO多孔纳米固体厚膜气敏传感器的制备和性质表征[J]
.功能材料,2004,35(z1):2930-2933.
被引量:2
4
陈馨.
陶瓷修复技术之锯钉补瓷技术的起源发展及其相关[J]
.文博,2006(3):49-58.
被引量:17
5
周仁,张福康,郑永圃.
我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和殷周时代制陶工艺的科学总结[J]
.考古学报,1964(1):1-27.
被引量:65
6
马清林,李现.
甘肃古代各文化时期制陶工艺研究[J]
.考古,1991(3):263-272.
被引量:27
7
叶文程,徐本章.
也谈德化屈斗宫“鸡笼窑”类型问题[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3(4):46-49.
被引量:1
8
李文杰,黄素英.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的成就[J]
.华夏考古,1993(3):66-87.
被引量:11
9
李乃胜,张敬国,毛振伟,冯敏,王昌燧.
我国最早的陶质建材——凌家滩“红陶块”[J]
.建筑材料学报,2004,7(2):127-132.
被引量:8
10
赵超,李建明,裘南畹.
ZnO多孔陶瓷气敏电导的渗流模型[J]
.山东工业大学学报,1989,19(2):51-5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魏国峰,张正春,张坤,项文彦,任艳芬.
香兰素及其乙醛酸法合成工艺技术[J]
.石油科技论坛,2011,30(6):63-65.
被引量:2
2
林永淳.
多孔陶瓷的发展过程和现状[J]
.陶瓷,2013(11):13-19.
被引量:3
3
王倩,张新儒,王永洪,侯蒙杰,张桃,李龙,刘成岑.
渗透汽化-结晶耦合分离稀溶液中的香兰素[J]
.化工学报,2017,68(8):3126-3132.
4
吴坤,刘李婷,魏宁果,王珺,孙亚南.
食用植物油中3种香兰素类及6种香豆素类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J]
.粮食加工,2024,49(3):115-119.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孙硕,孙翠,刘志学,周集体.
铁屑过滤-生化处理香兰素废水实验研究[J]
.环境工程,2013,31(S1):160-162.
被引量:1
2
高赛生态,张永锋,王敏建.
莫来石泡沫陶瓷浆料性能研究[J]
.中国陶瓷,2017,53(4):75-80.
被引量:4
3
刘洋.
多孔陶瓷在汽车尾气处理领域的应用及市场展望[J]
.新材料产业,2018(9):56-59.
被引量:6
4
严茂伟,程西云,张建锋.
La_2O_3对氧化铝/高岭土复合定向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J]
.人工晶体学报,2016,45(3):803-807.
被引量:5
5
王玉成,宋伟,艾连中,吴静.
一种利用甘氨酸氧化酶生产乙醛酸的方法[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21,43(1):42-48.
被引量:1
1
香料皇后——香草兰[J]
.中国农业信息,2003,15(5):41-41.
2
曹孟德,陈奇才,李家儒,王君健.
香荚兰愈伤组织的培养及其香兰素形成的研究[J]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7,25(5):79-81.
被引量:3
3
张树珍,曾宪松,郑学勤,陈惠吟,昝丽梅.
香荚兰细胞培养及产香兰素研究初报[J]
.热带作物学报,1999,20(1):44-48.
被引量:6
4
张树珍,曾宪松,郑学勤,陈惠吟,昝丽梅.
香兰素在香荚兰植物体中的分布[J]
.热带作物研究,1997(4):69-70.
被引量:1
5
赵花,刘强,张达正,曹志强.
香兰素存放时间对测定人参总皂苷含量结果的影响[J]
.人参研究,2007,19(1):19-21.
被引量:6
6
曹孟德,李家儒,秦东春,王君健.
吸附剂及培养基组成对香荚兰细胞悬浮培养产生香兰素的影响[J]
.植物研究,2002,22(1):65-67.
被引量:7
7
赵士豪,马同锁,张红兵,陈连文.
紫花苜蓿冰淇淋的研制[J]
.食品工业,2006,27(2):59-60.
被引量:2
8
黄玉环,刘鸿洲,尤瑞琛.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香兰素[J]
.亚热带植物通讯,1998,27(2):17-20.
被引量:2
9
刘霆,段玉玺,陈立杰,马希斌.
球孢白僵菌代谢产物对植物幼苗的影响研究[J]
.种子,2006,25(9):51-52.
被引量:6
10
邹怀波,周蓉,梁辉,南建忠.
两种香兰素腙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初步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7):1388-1389.
被引量:3
农技服务
2010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