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魏易与林纾的合译初探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魏易是林纾翻译生涯中最重要的合作者。他们的合译形式是口述加笔录。分析林纾与魏易合作的模式、合译作品的历史地位及合译的局限性。在分析合译现象的同时,彰显"林译小说"中合译者对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繁荣和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及其历史功绩。
作者
文月娥
机构地区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
2008年第3期111-112,共2页
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基金
湖南科技大学资助项目(E50625)
关键词
林纾
魏易
合译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简介
文月娥(1978-),女,湖南衡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70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2
1
杨柳.
论原作之隐形[J]
.中国翻译,2001,22(2):47-51.
被引量:50
2
郑延国.
合译:佛经翻译的一大特色[J]
.现代外语,1995,18(4):23-26.
被引量:22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杜争鸣.
《翻译与创作》:钩沉百年文学翻译的启示[J]
.中国翻译,2000(6):48-49.
被引量:17
2
冯至,陈祚敏,罗业森.
五四时期俄罗斯文学和其他欧洲国家文学的翻译和介绍[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9,5(2):131-151.
被引量:10
3
王佐良.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家[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27(1):1-7.
被引量:4
4
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
孔慧怡.翻译·文学·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6
严复 冯君豪注解.天演论[Z].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7
王克非编著.《翻译文化史论》,p.51,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8
成林,周明.劳伦斯文集[Z].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9
蒋百里.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翻译事业之先例[J].改造,(3).
10
鲁迅.《小彼得》译本序[A].鲁迅.鲁迅全集[C].1981,(4):151-153.
共引文献
70
1
李震.
论晚清小说翻译合作模式——兼为“失语”的合译者发声[J]
.东方丛刊,2019(1):190-201.
被引量:2
2
田传茂.
试论翻译主体的政治性[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6(2):128-129.
被引量:3
3
钱灵杰,张德让.
从“赞助人”的角度论出版机构对译介的影响[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10(4):153-155.
被引量:2
4
张宁.
浅谈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对立统一[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5).
5
郭娜,张思洁.
翻译过程中的文化介入与归化策略的使用[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7(6):150-151.
6
蓝红军.
谈翻译中语篇结构的归化[J]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15-19.
7
黄琪,刘颂.
意识形态和诗学对《红楼梦》译介的操纵[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2):62-64.
被引量:3
8
郑海凌,许京.
文学翻译过程中的“距离”问题[J]
.中国翻译,2002,23(3):47-49.
被引量:19
9
邱文生.
从意识逻辑角度看翻译中的语境构建[J]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85-87.
被引量:3
10
程淑芳,张桂梅.
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影响[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6):72-7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7
1
张德让.
合译,“合一”[J]
.中国翻译,1999(4):26-29.
被引量:36
2
杨柳.
论原作之隐形[J]
.中国翻译,2001,22(2):47-51.
被引量:50
3
吴微.
“小说笔法”: 林纾古文与“林译小说”的共振与转换[J]
.明清小说研究,2002(3):111-118.
被引量:5
4
苏桂宁.
林译小说与林纾的文化选择[J]
.文学评论,2000(5):60-67.
被引量:7
5
杨红军.
浅谈“林译”小说的时代文化特色[J]
.肇庆学院学报,2006,27(1):5-8.
被引量:1
6
张秀燕.
林译小说中被遗忘的口译者[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4(1):148-152.
被引量:4
7
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8.
8
刘洋,黄勤.后殖民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林纾翻译观探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0,(3).
9
谭载喜.雅可布逊论翻译的语言问题[M]//外国翻译理论评介文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42.
10
Gottlieb,Henrik. Multidimensional Translation:Semanticsturned Semiotics [C] //MuTra 2005 - Challenges of Mul-tidimensional Translation : Conference Proceedings,2005.
引证文献
4
1
李妍.
我国近十年林纾翻译研究综述[J]
.学理论,2013(35):193-194.
2
肖宏德.
重探林纾—魏易合作翻译模式[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30(6):122-124.
被引量:2
3
叶依群.
论林纾与周氏兄弟的翻译模式[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8,30(2):108-114.
被引量:1
4
杨进.
“林译小说”译介“不忠”的缘由初探[J]
.海外英语,2012(23):160-162.
二级引证文献
3
1
乔丽华.
周氏兄弟与商务印书馆“说部丛书”——兼论兄弟合译与鲁迅的“隐身”[J]
.上海鲁迅研究,2022(3):1-14.
被引量:1
2
李晓雨.
Co-translation Strategy for Chinese Culture Going-out in View of the West Learning during the Second Translation Climax in Chinese History[J]
.海外英语,2018(13):152-153.
3
梁苍泱.
魏易的小说翻译实践与小说教育观考证[J]
.外语研究,2020,37(4):94-99.
被引量:1
1
宋志坚.
三国“花果”论[J]
.杂文选刊,2012,0(8):14-14.
2
侯守斌.
一部酿成美国南北战争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上旬),2009(10):12-14.
3
王树杰.
林译小说中文化误译的根源探析[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2X):17-18.
被引量:2
4
杨雄琨.
梁启超与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事业的发展[J]
.长白学刊,2008(2):123-125.
被引量:4
5
邓笛.
从朱生豪到方平:中国莎士比亚戏剧翻译的二度转向[J]
.鲁迅研究月刊,2008(9):46-51.
被引量:7
6
唐菁.
浅谈林纾的文学翻译[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9):247-247.
7
文月娥.
从目的论看林纾与魏易合译的《黑奴吁天录》[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7(2):89-92.
被引量:3
8
徐龙华.
也谈茶花女及其他[J]
.读书,1999,0(10):35-35.
9
蔡丹君.
论曹魏诗人“以古乐府写时事”的思想根源[J]
.乐府学,2012(1):177-193.
10
宋安妮.
论林纾及其译著的历史功绩[J]
.芒种(下半月),2013,0(2):54-55.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
200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