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林译”小说的时代文化特色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林纾的翻译小说在当时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几乎成为一种文化潮流,五四时期的文学巨人鲁迅、周作人、郭沫若等都曾说自己受到“林译”小说的很大影响。林纾不经意间获得的惊人成功说明他无意中迎合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时尚。因此,要了解当时的文化时尚,对“林译”小说进行分析考察无疑会是一个好途径。
作者
杨红军
机构地区
肇庆学院中文系
出处
《肇庆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8,共4页
Journal of Zhaoqing University
关键词
林纾
“林译”小说
文化
时代特色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简介
杨红军(1971-),男,河南驻马店人,肇庆学院中文系讲师,硕士。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4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李宗刚.
对林译小说风靡一时的再解读[J]
.东岳论丛,2004,25(6):131-135.
被引量:12
2
杨联芬.
林纾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4):1-28.
被引量:35
3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二级参考文献
68
1
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A]..《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23-127.
2
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A]..胡适学术文集.新文学运动[M].北京:中华书局,1993..
3
钱钟书.《林纾的翻译》[A]..《旧文四篇》[C].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83-84页.
4
林薇.《林纾传》[A]..见《林纾选集》(林薇选注)小说卷上[C].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
5
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A]..《胡适文集》第三卷[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53页.
6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7页.
7
鲁迅.《呐喊·自序》[A]..《鲁迅全集》第1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15-416页.
8
郑振铎.《林琴南先生》[A]..载《翻译论集》[C].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184,188页.
9
钱钟书.《林纾的翻译》,《旧文四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10
钱玄同.《写在半农给启明的信底后面》[J].语丝,1925:3-3.
共引文献
44
1
康钰钏,杜菁菁,梁力文,郝田虎.
林纾译著《荒唐言》:原书版本考证及其序跋分析[J]
.语言教育,2023,11(4):100-109.
2
陆艳.
翻译规范理论关照下的林译小说[J]
.作家,2011(14):164-165.
3
杨晓红.
桐城派诗学观与林译小说中的归化策略[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1):177-179.
4
李波.
翻译的职业化与职业道德[J]
.上海科技翻译,2004(3):61-63.
被引量:20
5
胡焕龙.
林纾“落伍”问题研究[J]
.文艺理论研究,2004(6):17-25.
被引量:1
6
李生滨.
倡导之功 创造之力——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论中国白话新诗的奠基[J]
.兰州学刊,2004(6):292-295.
被引量:1
7
毕新伟.
中国经验与西方经验的相遇——林译《巴黎茶花女遗事》研究[J]
.外国文学研究,2004,26(3):161-165.
被引量:2
8
何荣誉.
章太炎的“文各体要”论[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38-144.
9
邵金峰.
言说者的形象[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5(9):40-43.
10
邵金峰.
言说者的形象[J]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22(6):36-40.
同被引文献
12
1
吴微.
“小说笔法”: 林纾古文与“林译小说”的共振与转换[J]
.明清小说研究,2002(3):111-118.
被引量:5
2
苏桂宁.
林译小说与林纾的文化选择[J]
.文学评论,2000(5):60-67.
被引量:7
3
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8.
4
刘洋,黄勤.后殖民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林纾翻译观探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0,(3).
5
姚艳波.
林纾《黑奴吁天录》翻译方法的诗学阐释[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4(4):85-89.
被引量:4
6
刘洪涛,刘倩.
论林译小说《迦茵小传》中的创造性叛逆[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4-51.
被引量:18
7
文月娥.
魏易与林纾的合译初探[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8,9(3):111-112.
被引量:4
8
黄焰结.
译本解读:《吟边燕语》的个案研究[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5(4):37-43.
被引量:5
9
郭杨.
林译小说口译者小考[J]
.中国文学研究,2008(4):40-42.
被引量:8
10
祝朝伟.
林纾与庞德翻译思想比较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5(3):78-82.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1
1
李妍.
我国近十年林纾翻译研究综述[J]
.学理论,2013(35):193-194.
1
本刊编辑部.
温暖[J]
.中州今古,2004,0(3):2-2.
2
文学小说[J]
.全国新书目,2015,0(11):28-29.
3
王坤红.
作家班学员[J]
.大家,1999,0(6):182-191.
4
野平.
中国都市掠影[J]
.朔方,1996,0(2):25-27.
5
赵葆华.
“石头”的启示——我看《疯狂的石头》[J]
.电影,2006(9):10-10.
6
韩少功.
在小说的后台[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3(2):62-63.
被引量:1
7
龚政文.
略论文化全球化导致的后果及我们的对策[J]
.创作与评论,1999,0(6):53-55.
被引量:4
8
孙浩.
东北戏剧:东西对话中的独立人格——关于近年来东北戏剧发展的走向[J]
.戏剧文学,1993,0(8):4-11.
9
笑佬.
陈子昂的炒作[J]
.晚报文萃,2010(13):28-28.
10
丁福林.
鲍照几首诗歌写作时间的再认识[J]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54-57.
被引量:1
肇庆学院学报
200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