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改革教学评价模式 促进工学结合发展
被引量:
6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使得职业教育在时间上、空间上、内涵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学评价也必须改变以往单纯的量化的评价方式,质的评价应当成为教学评价改革的主导,对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要实现评价的内容扩展化,评价的方式过程化,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作者
杨延
机构地区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
出处
《中国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6-57,共2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关键词
教学评价模式
工学结合
改革
职业教育
分类号
G712.4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62
同被引文献
220
引证文献
64
二级引证文献
241
参考文献
4
1
曾君.
教育研究中定量与定性研究法的比较[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3):12-18.
被引量:20
2
张晋.
当代知识观视野中的职教改革价值取向[J]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21(9):22-24.
被引量:11
3
冯莹.
表现性评价在职校学生评价中的运用[J]
.职教论坛,2006,22(12X):11-13.
被引量:27
4
沈澄英.
化工专业顶岗实习的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36):33-34.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陈向明.
“质的研究”中研究者的个人倾向问题[J]
.教育研究,1998,19(1):21-25.
被引量:15
2
陈向明.
定性研究方法评介[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3):62-68.
被引量:48
3
黄崇本.
构建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技术(技能)与实践教学体系[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77-79.
被引量:4
4
雷燕,李燕红.
表现性评价及其在幼儿评价中的应用[J]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4(1):91-94.
被引量:4
5
刘红.
教育部发布2006年工作要点[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2):1-1.
被引量:10
6
林智理,郭敏龙,林桢.
旅游管理专业阶梯式实习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
.台州学院学报,2006,28(2):94-96.
被引量:9
7
[EB/OL].http://www.pgcps.pg.k 12.md.us/-elc/designsteps.htm12003-06-5/2006-08-10.
8
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9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辑译小组译,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10
(美)希尔(Hill,T.E.)著,刘大椿等.现代知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共引文献
62
1
张杨.
论课程评价中的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6(3):37-39.
被引量:29
2
陈锁庆.
对高职院校二级教学单位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2011(S1):127-130.
被引量:3
3
闫彩云.
构建与水利专业相适应的公共基础课教学体系[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3):54-55.
4
仇瑶琴,袁长蓉,唐云翔,师晓宁,陈晓英.
定性研究及其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2):62-63.
被引量:10
5
戴斌荣.
定量与定性结合——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1):119-124.
被引量:16
6
胡中锋,黎雪琼,刘桂秋.
论新课程评价中质的评价与量的评价整合[J]
.课程.教材.教法,2006,26(2):3-7.
被引量:31
7
方兰然.
20世纪西方教育实验的嬗变[J]
.职业教育研究,2006(5):159-160.
8
郑茂平,张大均.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及其互补——对第二届“全国音乐心理学研讨会”关于研究方法趋向的元认知反思[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4):103-109.
被引量:8
9
张世贤,史晓燕.
学生评价价值判断基本模式研究综述[J]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0(4):71-72.
10
鲜兰.
论教育研究中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的结合[J]
.教学研究,2008,31(2):107-109.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20
1
卢志文.
五维评价:新时期的教师评价制度[J]
.河北教育(综合版),2006,44(4):27-29.
被引量:4
2
林冬妹.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探析[J]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2):24-27.
被引量:3
3
谭文培.
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学业评价的思考[J]
.消费导刊,2010(1):140-140.
被引量:8
4
陈锁庆.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改革[J]
.江苏社会科学,2010(S1):83-86.
被引量:6
5
徐芳.
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1(4):44-47.
被引量:23
6
虞雪凡.
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几点思考[J]
.消费导刊,2008,0(15):163-163.
被引量:2
7
彭磊义.
实施工学结合模式的理性思考——以C校工学结合为例[J]
.消费导刊,2008,0(4):143-144.
被引量:3
8
李庆蕾.
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分析及实施策略[J]
.现代教育论丛,2012(Z2):61-64.
被引量:23
9
张建民,卢巧丹,徐斌.
新形势下“三育人”目标的制度化和量化研究[J]
.教育探索,2004(10):54-56.
被引量:1
10
李继平.
21世纪护士能力培养、测评及职业发展[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10):477-480.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
64
1
谭文培.
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学业评价的思考[J]
.消费导刊,2010(1):140-140.
被引量:8
2
朱静宜,王传东.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管理ET-CMM模型设计及实施[J]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1,17(2):40-45.
3
杨晓华.
新形势下职业院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创新[J]
.江苏社会科学,2012(S1):99-101.
4
陈锁庆.
对高职院校二级教学单位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2011(S1):127-130.
被引量:3
5
陈锁庆.
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设问题[J]
.江苏社会科学,2009(S1):114-117.
被引量:14
6
沈卓娅,刘境奇.
广东经济背景下高职广告设计教学体系的建立[J]
.创意与设计,2010(5):32-37.
被引量:8
7
单嵩麟,范网田.
工学结合模式下建筑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与质量监控[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4(18):11-13.
被引量:9
8
韩宜中.
谈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的高职学生的职业指导[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10(4):34-37.
被引量:1
9
姚晓平.
高职应用电子专业建设探索[J]
.科教文汇,2008(33):43-43.
被引量:1
10
刘如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08,17(5):27-29.
二级引证文献
241
1
刘婷婷.
健康中国背景下体医融合的运动处方库构建[J]
.体育世界,2020(1):164-165.
被引量:6
2
李军,杨俊芳.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中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研究[J]
.中华少年,2019,0(36):284-284.
3
黄启红.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J]
.传承,2010(15):44-45.
被引量:5
4
陈婕娴,徐国辉.
《AutoCAD应用实训》课程的项目教学研究与方法[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3):69-69.
5
陈彩凤.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与工学结合的“双螺旋”理念探索[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3):49-52.
6
刘汉清,庄严.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的实践与探索[J]
.职业教育研究,2009(8):68-69.
被引量:3
7
张艳霞.
构建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思考[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4):58-61.
被引量:4
8
段辉.
浅谈中职教师评价制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等职业教育(理论版),2009(10):20-22.
被引量:1
9
杨士恒.
从刘宪亮院长三次思想跨越看黄河水院高职教育发展历程[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4):55-58.
被引量:1
10
张广周,李友刚,董振英.
发达省份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思路探究[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0(6):46-48.
被引量:2
1
杜建忠.
关于中职德育课堂教学评价的个案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16,0(17):37-37.
被引量:2
2
王明海,韩振生.
以职“业能力训练证据包创”新实践教学评价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2005(9):41-41.
被引量:6
3
方向阳.
校企合作 产学研结合发展高职教育[J]
.农业职业教育,2003(2):1-1.
4
梁海虹,刘铭.
以就业为导向 办好高职教育[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3(11):53-53.
5
东方,范婵娟.
论高职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的构建[J]
.西部素质教育,2015,1(8):45-46.
被引量:3
6
杨丽.
浅谈中职旅游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J]
.现代职业教育,2016,0(2):42-42.
7
刘大欣,孟俊红.
从高职教育的特色看产学研结合发展模式的选择[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1):58-60.
8
李铭.
高职院校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
.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1(3):68-70.
9
孙伟宏.
创新职校教学评价模式[J]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09(6):31-32.
10
高潮,谢婷.
高职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初探[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21):293-293.
被引量:1
中国高教研究
2007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