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动量副词的类别及其选择性
被引量:
29
On the Types and Selections of Adverbs of Quantification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动量副词是表示动作的时间量的一类副词 ,是汉语动量表达的一种主要手段。文章首先从语义角度对动量副词进行了界定和分类 ,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了不同类别的动量副词与动词、否定副词、动态助词、其他表量成分之间的选择限制以及动量副词小类的共现顺序 ,揭示了动词的动量特征 ,并从语义和认知角度对各种选择限制做出了解释。
作者
史金生
胡晓萍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解放军外语学院二系
出处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14,共6页
Linguistic Research
关键词
动量副词
选择性
共现顺序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1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405
同被引文献
227
引证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78
参考文献
9
1
郭锐.
过程和非过程——汉语谓词性成分的两种外在时间类型[J]
.中国语文,1997(3):162-175.
被引量:193
2
马庆株.时量宾语和动词的类[J].中国语文,1981,(2).
3
马庆株.动词后面时量成分与名词的先后次序[A].语言学论丛(第十三辑)[C].商务印书馆,1984.
4
沈家煊.
“有界”与“无界”[J]
.中国语文,1995(5):367-380.
被引量:992
5
史金生.“逐渐”类副词与动词的类[A]..语法研究和探索11[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6
史金生.
语气副词的范围、类别和共现顺序[J]
.中国语文,2003(1):17-31.
被引量:212
7
史金生.
情状副词的类别和共现顺序[J]
.语言研究,2003,23(4):1-9.
被引量:28
8
张谊生.现代汉语时间副词三论[A].语言问题再认识[C].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9
周小兵.频度副词的多角度研究[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二级参考文献
41
1
袁毓林.
定语顺序的认知解释及其理论蕴涵[J]
.中国社会科学,1999(2):185-201.
被引量:105
2
陆丙甫.
从语义、语用看语法形式的实质[J]
.中国语文,1998(5):353-367.
被引量:128
3
张伯江.
认识观的语法表现[J]
.当代语言学,1997(2):15-19.
被引量:137
4
黄国营.
句末语气词的层次地位[J]
.语言研究,1994,14(1):1-9.
被引量:32
5
廖秋忠.
《语气与情态》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89(4):157-163.
被引量:46
6
史金生.
试论汉语主题的陈述性──从一种副名组合谈起[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17(2):77-81.
被引量:3
7
竟成.
关于动态助词“了”的语法意义问题[J]
.语文研究,1993(1):52-57.
被引量:48
8
杨成凯.
关于短语和句子的构造原则的反思——汉语语法特点散论之二[J]
.汉语学习,1993(2):10-16.
被引量:9
9
黄国营.
语气副词在“陈述—疑问”转换中的限制作用及其句法性质[J]
.语言研究,1992(1):9-11.
被引量:9
10
马庆株.
能愿动词的连用[J]
.语言研究,1988,8(1):18-28.
被引量:67
共引文献
1405
1
吕田,单庆玲.
英语前置修饰语之全集量化语的认知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9,0(35):148-148.
2
徐媛媛.
浅议名量词的选择[J]
.作家天地,2019,0(23):14-15.
3
董秀芳,高银美.
身体姿势动作与状态表达的历时演变[J]
.中国语言学研究,2022(2):27-46.
被引量:1
4
何文彬.
论结构助词“的”的语法意义[J]
.语言历史论丛,2021(1):15-53.
5
王远杰.
单双音节搭配限制的作用范围[J]
.语言学论丛,2019(2):130-146.
被引量:1
6
夏俐萍.
湘语完成义标记“咖”“哒”的分途与交汇[J]
.中国语文,2021(2):210-224.
被引量:6
7
杨欢.
泰语形容词重叠: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J]
.语言学研究,2020(2):111-125.
被引量:1
8
李占炳,陆丙甫.
“很大X”类结构探究[J]
.语言研究集刊,2023(2):242-252.
9
赵彧,白雪飞.
“原来”的反预期性质及其相关问题[J]
.语言研究集刊,2022(1):53-67.
被引量:2
10
张新华.
副词“就”的话题焦点功能研究[J]
.语言研究集刊,2021(1):26-4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27
1
刘丹青.
汉语类指成分的语义属性和句法属性[J]
.中国语文,2002(5):411-422.
被引量:249
2
李云彤.
外国留学生常用错的一组副词——“一直”和“总”[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13(3):18-19.
被引量:4
3
方经民.
现代汉语方位成分的分化和语法化[J]
.世界汉语教学,2004,18(2):5-15.
被引量:58
4
王红旗.
功能语法指称分类之我见[J]
.世界汉语教学,2004,18(2):16-24.
被引量:44
5
邓守信.
现代汉语的否定[J]
.南开语言学刊,2002(1):91-102.
被引量:6
6
蓝纯.
现代汉语预设引发项初探[J]
.外语研究,1999(3):11-14.
被引量:47
7
杨云.
不受程度副词“很”修饰的心理动词[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999(1):71-74.
被引量:16
8
沈家煊.
句式和配价[J]
.中国语文,2000(4):291-297.
被引量:222
9
郝琳.
动词受程度副词修饰的认知解释[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17(5):40-42.
被引量:31
10
周小兵.
频度副词的划类与使用规则[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4):116-119.
被引量:38
引证文献
29
1
仝国斌.
论“回”与“次”[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3):145-148.
被引量:7
2
王敏.
频率副词的选择性差异[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6,8(4):74-75.
3
储泽祥.
“十五”期间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J]
.汉语学习,2005(1):3-8.
被引量:3
4
王世凯,刘嵚.
汉语中的“动不动_1”和“动不动_2”[J]
.语文研究,2006(2):29-31.
被引量:10
5
肖奚强,钱如玉.
现代汉语副词研究综述[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4(3):55-62.
被引量:9
6
王敏.
频率副词的选择性差异[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6(10):52-53.
7
李璇,任海波.
“时时”和“不时”的用法考察及其句式语义分析[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7(1):46-50.
被引量:4
8
邹海清.
频率副词的离散性特征对无界谓词的选择制约[J]
.海外华文教育,2007(3):31-35.
9
邹海清.
“时时”、“不时”、“时不时”的句法语义分析--兼谈其在频率副词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J]
.汉语学习,2008(6):48-53.
被引量:9
10
刘靖.
时间副词“一直”与“总”比较研究综述[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9(2):134-13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78
1
黄嘉颖,刘燕婷.
广州话A-Neg-A和A-Neg-B频率副词[J]
.中国语言学研究,2023(1):325-344.
2
黄婧.
“事态触发词”内涵及汉语事件表述系统——以突发事件触发词为例[J]
.语言与翻译,2020(1):36-42.
3
余珩.
“总是”语义及用法流变考察[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1(2):200-211.
4
叶建军,武远佳.
频率副词“时不时”的生成机制与动因——兼论频率副词“时时”“不时”的来源[J]
.语言研究集刊,2021(1):251-264.
被引量:3
5
马洪海,单光素,马思鸣.
消极评价句式“NP动不动就VP”及其教学问题[J]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2020(1):144-156.
6
马雨晨.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人际意义探究——以2024年新年贺词译本为例[J]
.现代英语,2024(12):106-108.
7
张艺.
频率副词“时时”“时不时”在国际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汉字文化,2022(15):61-63.
被引量:1
8
李志忠.
副词释义的理想模式[J]
.语言与翻译,2008(2):31-34.
被引量:4
9
郎晓秋.
对“保持”义副词的语义分析[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8(6):43-45.
被引量:1
10
甘智林.
动量词“下”、“次”语义特征的比较研究[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3):121-123.
被引量:3
1
金稀玉.
日语格助词的类别及其共现考察——兼与韩国语的格助词作比较[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16(5):75-84.
被引量:3
2
林乐青,张北林,李光赫,吴世兰.
让步句中关联副词“也”“都”“还”的共现规律[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4(9):92-93.
3
周志锋.
宁波话里跟时间量相关的后置词“庉”[J]
.方言,2013,35(3):286-287.
4
宝音额木和.
蒙古语时间量词研究[J]
.中国蒙古学(蒙文),2015,43(4):1-7.
5
唐波.
格式“一X(的)工夫”探析[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75-78.
6
竟成.
关于动态助词“了”的语法意义问题[J]
.语文研究,1993(1):52-57.
被引量:48
7
林华勇.
广东廉江粤语的传信语气助词[J]
.语言科学,2015,14(4):405-416.
被引量:6
8
史金生.
传信语气词“的”“了”“呢”的共现顺序[J]
.汉语学习,2000(5):32-35.
被引量:16
9
张谊生.
副词的连用类别和共现顺序[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9(2):86-95.
被引量:56
10
史金生.
情状副词的类别和共现顺序[J]
.语言研究,2003,23(4):1-9.
被引量:28
语文研究
200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