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事证明标准论纲——以刑事证明标准为对应的一种解析
被引量:
2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证明标准的性质或高低决定于指控或争议对象的性质、诉讼结果的轻重以及其他相应的价值取向。英美法系国家基本的民事证明标准以盖然性权衡为基础 ,又强调一定程度的可变性。我国民事证明标准变革的思路在于理性与现实性、应然与实然的统一 ,证明标准的定位以盖然性权衡与排除合理怀疑标准之间的中等证明标准为妥。
作者
牟军
机构地区
云南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36,共10页
Studies in Law and Business
关键词
刑事证明标准
民事
盖然性
英美法系国家
排除合理怀疑
诉讼结果
应然
中等
价值取向
实然
分类号
D915.1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82
同被引文献
336
引证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193
参考文献
13
1
Peter Murphy, Murphy on Evidence,Blaekstoae Press Limited, 6th ed, 1997, p. 109, p. 116, p. 116, p. 116.
2
John W. Strong. etc. Mc Cormick on Evidence, Horn Book Series West Group,5th ed. 1999,p. 516,p. 514,p. 514,p. 515,p. 515,p. 515,p. 516,p. 516.
3
[美]理查德·A·波斯纳 徐听译.《证据法的经济分析》[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4
Speiser v. Randall,357U. S,513,525-526(1958).
5
Mike Redmayne, Standards of Proof in Civil Litigation, the Modern law Review, Vol. 62, No. 2(1999),p. 188,p. 171 ,p. 169,p. 176,p. 176,pp. 193-194.
6
Bater v. Bater[1950]2All ER458.
7
Miller v. Minister of Pensions [1947]2 AIIER372.
8
Rhesa Shipping Co. SAv. Edmunds [1985] 1 WLR 948.
9
M. N. Howard, Q.C. and Specialist Editors, Phipson on Evidence , Sweet & Marwell, 15th ed, 2000, p.57.
10
Addington v.Texas, 441 U.S. 418, 425 (1979).
共引文献
82
1
张璐.
刑事涉案财物处理的证明体系研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4(3):77-92.
被引量:7
2
张薇.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0(4):38-39.
3
蒋经中.
行政诉讼“充分合理”证明标准研究——以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101号为例[J]
.公法研究,2021(1):1-45.
被引量:1
4
冷根源.
论英美证据法上的民事证明标准──兼论我国民事证明标准之革新[J]
.政治与法律,2000(5):34-37.
被引量:9
5
郭杰.
两大法系证明标准之比较[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22(12):5-10.
被引量:2
6
秦宗文.
论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以刑事和民事诉讼为基点的分析[J]
.西部法学评论,2001(2):53-59.
被引量:3
7
秦策.
诉讼证明的盖然性范畴:功能与限度[J]
.金陵法律评论,2013(1):27-43.
被引量:5
8
常怡,黄娟.
传统与现实之间[J]
.法学研究,2004,26(4):81-91.
被引量:9
9
阳露昭.
论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的证据法问题[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5):54-58.
10
张云强,胡国建.
对“盖然性证明标准”的反思[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8(10):51-53.
同被引文献
336
1
曹建军.
论检察公益调查核实权的强制性[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0,28(2):53-70.
被引量:58
2
田亦尧,刘英.
环境侵权诉讼中关联性的证明责任[J]
.法律适用,2019,0(24):98-106.
被引量:10
3
汪红飞.
帮助型犯罪问题研究[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3,16(5):78-81.
被引量:8
4
陈瑞华.
对证明标准问题的一点思考[J]
.人民检察,2003(5):20-21.
被引量:14
5
韩庆解,廖朝平.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之审前程序结构模式研究[J]
.法学评论,2001,19(6):96-101.
被引量:10
6
冷根源.
论英美证据法上的民事证明标准──兼论我国民事证明标准之革新[J]
.政治与法律,2000(5):34-37.
被引量:9
7
熊志海.
论诉讼证明的证明标准[J]
.探索,2000(5):90-94.
被引量:1
8
刘晴辉.
正当程序视野下的诉前禁令制度[J]
.清华法学,2008,2(4):137-143.
被引量:29
9
谢俊.
临时性救济程序功能的比较研究[J]
.人大法律评论,2011(1):76-92.
被引量:1
10
余剑.
“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在我国刑事审判中的运用——合理定位及实践意义探讨[J]
.东方法学,2008(5):154-160.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27
1
郭杰.
两大法系证明标准之比较[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22(12):5-10.
被引量:2
2
施鹏鹏,尚晶.
违法所得特别没收程序的构造与完善[J]
.人民检察,2014(7):16-21.
被引量:4
3
娄正前.
两大法系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之差异及其原因[J]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7-12.
4
汤维建,常廷彬.
2002年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法学家,2003(1):78-83.
被引量:1
5
牟聪,郭玥.
浅谈民事诉讼中证明标准[J]
.理论界,2005(8):69-69.
被引量:1
6
何涛.
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新论[J]
.法制与社会,2008(12):112-113.
被引量:1
7
徐莹.
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之重构[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59-61.
被引量:4
8
韦留柱.
论我国诉讼证明标准体系的重构[J]
.河南社会科学,2007,15(2):65-67.
被引量:2
9
魏虹.
论我国刑事证明的最高标准之重构[J]
.法学论坛,2007,22(3):97-103.
被引量:3
10
赵琳琳.
浅析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2):170-170.
二级引证文献
193
1
熊晓彪.
证明标准多维解构与体系重塑[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4):157-176.
被引量:11
2
潘志玉.
虚假诉讼检察监督职能再定位[J]
.政法论丛,2023(2):149-160.
被引量:8
3
洪泉寿.
因果关系证明责任的规范构成——以环境污染侵权法律、实践与理论互动为视角[J]
.仲裁研究,2020(4):108-116.
4
李芳芳.
网络著作权犯罪量刑实证研究[J]
.刑事法评论,2021(1):403-436.
被引量:2
5
孙洪坤,陈雅玲.
“绿色民法典”时代环境民事公私益诉讼衔接制度研究[J]
.私法,2023(2):69-96.
6
李剑林.
民事虚假诉讼的法律规制:反思、归因与对策[J]
.司法改革论评,2019(2):196-218.
被引量:1
7
顾桂娟.
民事虚假诉讼检察监督的职能优势与完善路径——以一起“套路贷”虚假诉讼为例[J]
.司法改革论评,2019(2):57-72.
8
陶敬一.
《刑法修正案(十一)》视角下知识产权民刑关系问题研究[J]
.经济刑法,2022(1):90-105.
9
王康.
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损害赔偿规则适用研究[J]
.河北法学,2024,42(7):50-67.
被引量:6
10
崔玮.
回归理性: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范围拓展之省思[J]
.河北法学,2023,41(11):78-98.
被引量:8
1
牟军.
民事证明标准论纲——以刑事证明标准为对应的一种解析[J]
.宁夏社会科学,2002(5):12-20.
被引量:5
2
冷根源.
论英美证据法上的民事证明标准──兼论我国民事证明标准之革新[J]
.政治与法律,2000(5):34-37.
被引量:9
3
韩建政.
民事证明标准之探讨[J]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3):43-45.
被引量:1
4
赵娟.
浅谈对民事证明标准的认识[J]
.管理观察,2010(36):40-40.
5
张志英.
论我国民事证明标准的立法现状及完善[J]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2):60-63.
被引量:4
6
张文星.
民事证明标准制度探析[J]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4,0(12):31-31.
7
黄晓玲,杨俊逸.
论民事诉讼证明标准[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32):121-121.
8
顾保军.
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新思考——兼评现行民事立法的证明标准[J]
.法制与社会,2007(1):30-31.
9
龙大光.
“排除合理怀疑”标准适用研究[J]
.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4(12).
10
安国江,龙大光.
“排除合理怀疑”标准探究[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6(3):65-67.
法商研究
200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