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法制与社会发展》
1996年第3期54-61,共8页
Law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同被引文献345
-
1吴泽勇.《大清民事诉讼律》修订考析[J].现代法学,2007,29(4):186-193. 被引量:10
-
2段自成.明清乡约的司法职能及其产生原因[J].史学集刊,1999(2):45-49. 被引量:18
-
3田成有.功能与变迁:中国乡土社会的法治实践[J].学习与探索,1999(6):74-79. 被引量:26
-
4刘敏.论传统调解制度及其创造性转化—— 一种法文化学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1999(1):57-62. 被引量:42
-
5王志强.南宋司法裁判中的价值取向——南宋书判初探[J].中国社会科学,1998(6):117-130. 被引量:82
-
6韩秀桃.中国古代礼法合治思想在基层乡里社会中的实践[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2(1):94-98. 被引量:11
-
7马作武.古代息讼之术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52(2):47-51. 被引量:56
-
8武树臣.中国古代法律样式的理论诠释[J].中国社会科学,1997(1):125-139. 被引量:38
-
9张晋藩.论中国古代民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政法论坛,1985,3(5):3-15. 被引量:24
-
10张晋藩.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与行政法[J].中国社会科学,1985(1):79-9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42
-
1丁国峰,魏春明.试论中国古代调处制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4):74-78. 被引量:1
-
2李显冬,姜涛.传统“无讼”观与移植法律在当代中国的碰撞与融合[J].学习与探索,2006(4):116-119. 被引量:5
-
3刘敏.论传统调解制度及其创造性转化—— 一种法文化学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1999(1):57-62. 被引量:42
-
4唐东楚.我国诉讼文化的乡村视域[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3(6):22-25. 被引量:2
-
5全民义务植树日 胡锦涛等植树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 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J].中国林业产业,2005(4):1-1.
-
6王生智.反诉:还击恶意新闻侵权诉讼的撒手锏[J].视听界,2006(4):77-78. 被引量:1
-
7周学.对中国传统调解制度的解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9(5):19-21. 被引量:3
-
8于语和,刘志松.从民间调解的历史性与现实性看中国法学的发展[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4(1):98-104. 被引量:1
-
9傅贤国.行动者的法:纠纷的主体及其解决主体——立足于水权纠纷的再次解读[J].理论与改革,2008(6):137-139.
-
10程宗璋.中国传统社会“无讼观”再认识[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1):21-2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70
-
1谢超.礼法纠缠:民初异姓继承的交易逻辑与裁判考量[J].原道,2020(1):190-201.
-
2卢菲,苏志远.社会治理视域下“慎诉”理念的实践向度——相对不起诉制度扩大适用的再审视[J].刑事司法论丛,2022(1):226-238.
-
3林洧.民事禁令程序构建原理——以《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的衔接为视角[J].司法改革论评,2022(1):232-258.
-
4黄宗智.再论调解及中西正义体系融合之路[J].中外法学,2021(1):125-140. 被引量:15
-
5杨晔.中国基层纠纷调解的制度变迁与模式转变[J].民间法,2022(2):348-366.
-
6黄宗智.资本主义农业还是现代小农经济?——中国克服“三农”问题的发展道路[J].开放时代,2021(3):32-46. 被引量:47
-
7黄宗智.再论内卷化,兼论去内卷化[J].开放时代,2021(1):157-168. 被引量:83
-
8于雪.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网格化管理:制度基础、技术路径与底层逻辑[J].法律和政治科学,2022(2):212-246.
-
9丁国峰,魏春明.试论中国古代调处制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4):74-78. 被引量:1
-
10汪俊英.试论中国“无讼”法律文化的成因及其消极影响[J].学习与探索,2006(4):120-123. 被引量:3
-
1修改民诉法 破解“打官司难”[J].农民文摘,2008,0(4):16-16.
-
2王玲.浅论民事诉讼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5(4):12-14.
-
3刘璞.浅析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4):81-84.
-
4李海滢.浅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J].长白学刊,2001(4):42-44. 被引量:8
-
5付冬梅.把民事诉讼程序中的调解制度从审判程序中分离出来[J].前沿,1998(5):51-52.
-
6丈夫犯罪,能离婚吗[J].农村新技术,1995,0(2):50-50.
-
7陈殿福.浅议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范围[J].人民司法,2002(2):51-53. 被引量:8
-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J].中国社会保障,2008(10):71-72. 被引量:2
-
9朱雨欣.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选择权问题及其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6(22). 被引量:1
-
10刘凤彬.浅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请求中的死亡赔偿金[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3):146-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