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5-44,共10页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World
同被引文献399
-
1沈艳,陈赟,黄卓.文本大数据分析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的应用: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学(季刊),2019,18(4):1153-1186. 被引量:93
-
2齐沪扬.谈区别词的内部分类[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2):187-198. 被引量:6
-
3李劲荣.汉语量范畴研究的若干问题[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5):1-7. 被引量:8
-
4沈家煊.如何处置“处置式”?——论把字句的主观性[J].中国语文,2002(5):387-399. 被引量:345
-
5刘楚群.论形容词的及物性[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8(S1):133-137. 被引量:2
-
6李国南.有关OXYMORON的几个问题[J].外国语,2001,24(4):28-32. 被引量:17
-
7韩玉国.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句法功能及再分类[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2):47-54. 被引量:28
-
8李剑锋.“跟X一样”及相关句式考察[J].汉语学习,2000(6):71-76. 被引量:16
-
9张颖.汉语程度范畴初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4):34-35. 被引量:4
-
10张宝胜.副词“还”的主观性[J].语言科学,2003,2(5):71-76. 被引量:47
引证文献56
-
1钱小飞.基于词汇移植和构式特征的“好不+X”构式识别[J].语言文字应用,2021(3):133-143.
-
2李劲荣.汉语量范畴研究的若干问题[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5):1-7. 被引量:8
-
3全湘燕.模糊性在现代汉语数量表达中的运用[J].时代文学,2008(6):59-60. 被引量:2
-
4吴立红.状态形容词在使用过程中的程度磨损[J].修辞学习,2005(6):19-22. 被引量:36
-
5张国宪.性质形容词重论[J].世界汉语教学,2006,20(1):5-17. 被引量:48
-
6肖奚强,郑巧斐.“A跟B(不)一样(X)”中“X”的隐现及其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6,20(3):113-120. 被引量:10
-
7齐春红.语气副词与句末语气助词的共现规律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9(3):125-130. 被引量:12
-
8王进.《元曲选》中含“杀”的感叹句[J].语言研究,2008(2):111-114. 被引量:2
-
9徐秋林.形容词的动态意义[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4):113-115. 被引量:2
-
10孙浩.“A1的A1,A2的A2”格式浅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0(6):297-298.
二级引证文献229
-
1赵建军,王水.大连方言中程度范畴构式“XA”式[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4,40(3):23-27.
-
2曹育珍.修饰现象研究新进展——《修饰》述评[J].语言学研究,2019(2):207-218.
-
3李金阳.壮语南北方言状貌词比较研究——以柳江壮语与大新壮语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3,44(6):43-54.
-
4王连盛,吴春相.新兴主观极量表达的补位强势现象分析[J].语言研究集刊,2019,0(2):74-84. 被引量:2
-
5姚家兴.程度显赫:撒拉语及亲属语言形容词的程度等级序列[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5(2):103-110. 被引量:1
-
6臧国全,张凯亮,肖洋,贾瑞莹.数据隐私风险的识别与消减——以医疗数据为例[J].情报学进展,2024(1):205-246.
-
7阮蓓.“A跟B一样(X)”句式的否定形式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5(6):117-124.
-
8吴燕侠,袁谦谦.从提喻认知模式看楹联形容词句位与立场转变[J].汉字文化,2023(3):16-18.
-
9徐鲲,张皓月,宋正雯.考虑语调的区域创新政策测度指标改进及评价:基于七个主要经济区政策文本挖掘的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21(5):60-70.
-
10李洪馨.现代日语程度副词与形容词的共现机制考察——以程度副词「ちょっと」为案例[J].高等日语教育,2024(1):124-139.
-
1宋淑敏.中英文化中量词对比研究(英文)[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39-140. 被引量:3
-
2耿京茹.汉法形容词的比较[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2(1):41-48.
-
3杨雷.一论俄语语法中的零形式[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73-74. 被引量:1
-
4赵日新.形容词带程度补语结构的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6):45-51. 被引量:38
-
5李华,杨雷.再论俄语语法中的零形式[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2-93.
-
6温锁林.形容词的生动形式“A又A”[J].南开语言学刊,2010(2):94-101. 被引量:3
-
7曹石珠.诗歌中的标点符号零形式[J].当代修辞学,1993(4):17-19.
-
8陈昌来,占云芬.“多少”的词汇化、虚化及其主观量[J].汉语学报,2009(3):8-15. 被引量:24
-
9曹妍.副词“就”与“才”的句法结构与语义的关系[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1(6):79-80. 被引量:3
-
10徐丹.关于汉语里“动词+X+地点词”的句型[J].中国语文,1994(3):180-185. 被引量: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