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语用学
被引量:
7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语用学(Pragmatics),即语言实用学,是符号学中的实用学在语言学领域中的运用。作为哲学范畴的实用学是一种研究符号和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的理论。最早把实用学和语言学联系起来的是1938年《符号理论基础》的作者、哲学家Charles Morris。数十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基本上局限于哲学领域。直到七十年代,才有较大发展。1977年《语用学杂志》
作者
胡壮麟
出处
《当代语言学》
1980年第3期1-10,共10页
Contemporary Linguistics
关键词
语用学研究
语义学
语言学界
句法学
符号学
言语行为
说话人
情景语境
相互作用
社会语言学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26
引证文献
74
二级引证文献
274
同被引文献
726
1
程刚,赵长江.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民族典籍英译研究——以《仓央嘉措诗集(汉英对照)》为例[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5):135-139.
被引量:6
2
胡壮麟.
外语教学理念的发展[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1).
被引量:32
3
胡壮麟.
在中国环境下说英语[J]
.大学英语,2003(2):2-4.
被引量:19
4
徐文丽.
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J]
.教育探索,2008(4):90-91.
被引量:4
5
朱永生,苗兴伟.
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J]
.外国语,2000,23(3):25-30.
被引量:195
6
胡壮麟.
隐喻与文体[J]
.外语研究,2000,17(2):10-17.
被引量:39
7
王振华.
语篇语义的研究路径——一个范式、两个脉络、三种功能、四种语义、五个视角[J]
.中国外语,2009,6(6):26-38.
被引量:27
8
高航,严辰松.
语用学在中国20年综述[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4):12-19.
被引量:23
9
王建文,宋世明.
论我国民商事立法语言风格的定位——立法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冲突与协调[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6(2):106-112.
被引量:5
10
赵娟.
文学语用学研究初探[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S1):110-112.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74
1
刘灏.
医患会话研究的动态可视化分析[J]
.华中学术,2022(2):163-176.
2
何伟,沈维.
新中国理论语言学研究70年:回顾与反思[J]
.外语研究,2021,38(2):1-9.
被引量:1
3
杨淑云.
论语用学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的运用[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19(S1):290-292.
被引量:1
4
杨柳.
浅析利用语际语用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影响进行教学[J]
.科技信息,2009(1):603-604.
5
高航,严辰松.
语用学在中国20年综述[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4):12-19.
被引量:23
6
何自然.
语用学的研究及其在外语教学上的意义(一)[J]
.现代外语,1984,7(2):7-11.
被引量:7
7
沈家煊.
我国的语用学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8(1):1-5.
被引量:70
8
吴亚欣.
自然语言的不确定性和语用学研究[J]
.外语教学,2001,22(1):18-22.
被引量:13
9
刘根辉,李德华.
中国语用学研究状况与发展方向[J]
.现代外语,2005,28(1):72-81.
被引量:22
10
黄华新,吴恩锋.
言语行为理论术语汉译版本的标准化探讨[J]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3):25-2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74
1
李佳.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用教学模式下口语课问题的相关研究[J]
.作家天地,2021(9):55-56.
2
汪曼曼,裴学梅.
语用学应用于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J]
.校园英语,2020(47):42-43.
3
魏佳宁,赵世忠.
浅谈跨文化营销中的广告翻译[J]
.校园英语,2020(37):245-246.
4
马锦然.
工科院校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影响因素——基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分析[J]
.现代英语,2021(6):121-123.
被引量:1
5
袁国荣.
隐喻的语言哲学研究:语义—语用界面视角[J]
.绥化学院学报,2022,42(12):69-72.
6
王迪.
博弈语用学视域下外交话语的言语行为研究[J]
.理论观察,2024(4):139-144.
7
Xiaohong Jin.
New Interpretation of Western Semio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mbolic Concepts in Zhouyi[J]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2021,7(1):57-78.
被引量:1
8
刘灏.
医患会话研究的动态可视化分析[J]
.华中学术,2022(2):163-176.
9
洪晓雯.
上海景区解说语篇结构研究[J]
.汉字文化,2022(15):17-19.
10
张夏媛.
语用学与我国外语课堂教学问题[J]
.东西南北,2020,0(2):240-240.
1
任育新.
身份认同:面子和礼貌研究的新视角——《语用学杂志》2007年4月专刊述评[J]
.外语教育,2008(1):24-28.
被引量:3
2
都曦薇.
幽默与性别语用研究综述[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5):382-383.
3
沈昌洪.
语用学与外语课堂教学[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25(1):110-115.
被引量:1
4
易仲良.
语用学的方法论和解释力[J]
.现代外语,1996,19(1):17-20.
被引量:9
5
严世清,陈腾澜.
语义学与语用学的互补性[J]
.山东外语教学,1998,19(1):1-7.
被引量:6
6
茅生荣.
论“特征”[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11(2):57-62.
被引量:2
7
张春隆.
英国的语用学研究[J]
.语文建设,1992(4):43-46.
被引量:1
8
雷晓靓,杨真洪.
语用理论在英语翻译中的运用[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3(3):62-64.
被引量:3
9
杨捷.
语用学理论与外语教学[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2(1):76-78.
10
修辞学文摘[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3-43.
当代语言学
198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