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湖北铜绿山春秋时期炼铜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
1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湖北大冶位于鄂东丘陵地带,从古到今是我国重要的铜铁产地。铜绿山在大冶县城关镇的西南方约五华里,北面和东面紧靠大冶湖,水运可通长江。同治《大冶县志》记载:"铜绿山……山顶高平,巨石对峙,每骤雨过时,有铜绿如雪花小豆点缀土石之上,故名。绵延数嶂,土色紫赤,皆官山也,
作者
卢本珊
王富国
机构地区
黄石市博物馆
出处
《文物》
1981年第8期30-39,共10页
Cultural Relics
关键词
铜绿山
春秋时期
炼铜遗址
高岭土
红色粘土
耐火材料
竖炉
铁矿石
化学成分
炼渣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21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46
同被引文献
221
1
李建西,李延祥.
铜料名称“■铝”考[J]
.江汉考古,2010(2):124-130.
被引量:9
2
倪智勇,李诺,张辉,薛良伟.
河南大湖金钼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锶钕铅同位素约束[J]
.岩石学报,2009,25(11):2823-2832.
被引量:23
3
张静,杨艳,胡海珠,王志光,李国平,李忠烈.
河南银洞沟造山型银矿床碳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J]
.岩石学报,2009,25(11):2833-2842.
被引量:43
4
孙庆伟.
试论曲沃羊舌墓地的归属问题[J]
.南方文物,2012(2):74-76.
被引量:11
5
唐际根.
中商文化研究[J]
.考古学报,1999(4):393-420.
被引量:77
6
彭子成,孙卫东,黄允兰,张巽,刘诗中,卢本珊.
赣鄂皖诸地古代矿料去向的初步研究[J]
.考古,1997(7):53-61.
被引量:24
7
杜国林.
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和民族关系[J]
.思想战线,1986,12(6):72-79.
被引量:4
8
赵世超.
晋“和戎狄”评议[J]
.史学月刊,1985(2):27-31.
被引量:11
9
湖南麻阳战国时期古铜矿清理简报[J]
.考古,1985(2):113-124.
被引量:14
10
赵青云,李京华,韩汝玢,丘亮辉,柯俊.
巩县铁生沟汉代冶铸遗址再探讨[J]
.考古学报,1985(2):157-183.
被引量:27
引证文献
14
1
张远建.
甲骨金文“ ■”字考订[J]
.汉字文化,2024(17):71-73.
2
舒之梅.
试论越文化对楚文化的影响[J]
.民族研究,1986(4):60-65.
被引量:3
3
于保田.
楚俑研究[J]
.东南文化,1998(4):86-98.
被引量:4
4
杜廼松.
东周青铜器研究[J]
.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3):3-17.
5
董希如.
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青铜冶铸业[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7(1):15-20.
被引量:1
6
蒋刚.
盘龙城遗址群出土商代遗存的几个问题[J]
.考古与文物,2008(1):35-46.
被引量:21
7
梁葆莉.
春秋后期越国华夏化的精神历程及《左传》的“隐含叙述”[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8(6):21-25.
8
徐少华.
铜绿山与盘龙城及中国早期青铜文明之关系[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1(1):15-18.
被引量:3
9
曲英杰.
“工商食官”辨析[J]
.中国史研究,1985(2):3-12.
被引量:2
10
秦臻,陈建立,张海.
河南舞钢、西平地区战国秦汉冶铁遗址群的钢铁生产体系研究[J]
.中原文物,2016(1):109-117.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46
1
尚如春,赵欣欣.
江汉淮楚地所见越文化因素及相关问题[J]
.边疆考古研究,2022(2):214-229.
被引量:1
2
李恒全.
实体性宗族的解体与春秋战国商品经济的发展[J]
.人文杂志,2005(6):129-135.
被引量:1
3
朱继平.
“鄂王城”考[J]
.中国历史文物,2006(5):33-37.
被引量:7
4
邵蓓.
西周伯制考索[J]
.中国史研究,2008(2):3-12.
被引量:11
5
蒋刚.
夏商西周文化对其西方和北方地区文化渗透的方向性与层级性[J]
.考古,2008(12):53-65.
被引量:6
6
曹新晴.
古城(镇)选址分析及对现代城市建设的启示——盘龙城为例[J]
.科技创新导报,2009,6(28):124-125.
被引量:3
7
王立新.
也谈文化形成的滞后性——以早商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形成为例[J]
.考古,2009(12):47-55.
被引量:28
8
朱继平.
考古所见楚对鄂东铜矿的争夺与控制[J]
.中国历史文物,2010(6):63-69.
被引量:2
9
豆海锋.
试论安徽沿江平原商代遗存及与周边地区的文化联系[J]
.江汉考古,2012(3):69-80.
被引量:9
10
秦小丽.
夏商时期江淮河地区与中原地区的地域间文化动态关系——以陶器资料分析为中心[J]
.江汉考古,2013(2):54-72.
被引量:2
1
潘红耘.
中国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侧记[J]
.中国博物馆,1986(1):83-86.
被引量:1
2
刘建民.
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研究综述[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1):99-102.
被引量:3
3
向红.
无字的史书[J]
.对外传播,1999,0(11):36-36.
4
大冶金湖古文化遗址调查[J]
.江汉考古,1994(3):9-13.
被引量:2
5
陈树祥.
新见西汉冶铜炉与铜绿山春秋战国冶铜炉比较研究[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0(6):1-8.
6
后德俊.
试论楚国配矿技术中的化学问题[J]
.江汉考古,1987(1):87-90.
7
后德俊.
越人矿冶技术的起源与成就及其对楚国科学技术的贡献[J]
.东南文化,1996(3):34-42.
被引量:1
8
朱达.
铜绿山古矿遗址的早期开发与影响[J]
.祖国(教育版),2013(6):9-10.
9
廖永民.
郑州市发现的一处商代居住与铸造铜器遗址简介[J]
.文物,1957(6):73-74.
被引量:8
10
徐国胜.
介绍鄂城出土的几件文物[J]
.江汉考古,1982(1):77-78.
被引量:2
文物
1981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