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西周伯制考索
被引量:
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文献和西周金文验证西周存在王官伯和方伯两种伯。王官伯由身为王官之长的上公出任,对方伯诸侯有统领权力。西周王朝针对殷商旧族、蛮夷异族势力强劲地区设立方伯,由力量强大的地方诸侯,主要是姬姓王亲和异姓姻亲诸侯出任,其权力主要体现在奉王命讨伐反叛的诸侯及敌对戎狄方面。
作者
邵蓓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编审
出处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2,共10页
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Studies
关键词
西周伯制
王官伯
方伯
分类号
K224 [历史地理—中国史]
H022 [语言文字—语言学]
作者简介
邵蓓(女),1972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编审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4
参考文献
45
共引文献
641
同被引文献
146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35
参考文献
45
1
王冠英.
殷周的外服及其演变[J]
.历史研究,1984(5):80-99.
被引量:16
2
陈恩林.
先秦两汉文献中所见周代诸侯五等爵[J]
.历史研究,1994(6):59-72.
被引量:38
3
王健.
史密簋铭文与齐国的方伯地位[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5(2):98-102.
被引量:3
4
王健.
西周方伯发微[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5):42-44.
被引量:2
5
王健.
从楚公逆钟铭文论到西周的方伯制度[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17(2):52-66.
被引量:7
6
王健.
论周初管叔的方伯地位[J]
.中州学刊,2003(1):92-96.
被引量:2
7
王健.
西周卫国为方伯考[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20(4):72-76.
被引量:2
8
《西周政治地理结构研究》第4章《西周方伯研究(上)》.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9
《西周政治地理结构研究》第5章《西周方伯研究(下)》,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10
王健.《西周政治地理结构研究》第4章第1节之“西周方伯的起源”,第138-146页.
二级参考文献
104
1
林志纯.
孔孟书中所反映的古代中国城市国家制度[J]
.历史研究,1980(3):123-132.
被引量:22
2
贾连敏,姜涛.
虢国墓地出土商代王伯玉器及相关问题[J]
.文物,1999(7):46-49.
被引量:4
3
李学勤.
戎生编钟论释[J]
.文物,1999(9):75-82.
被引量:49
4
姜涛,贾连敏.
虢国墓地出土商代小臣玉器铭文考释及相关问题[J]
.文物,1998(12):57-62.
被引量:15
5
李学勤.
释郭店简祭公之顾命[J]
.文物,1998(7):44-45.
被引量:31
6
王龙正,姜涛,袁俊杰.
新发现的柞伯簋及其铭文考释[J]
.文物,1998(9):53-58.
被引量:54
7
方述鑫.
《史密簋》铭文中的齐师、族徒、遂人——兼论西周时代乡遂制度与兵制的关系[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85-91.
被引量:7
8
徐敏.
从祝融之兴到熊绎建国的再考察[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6(3):33-46.
被引量:4
9
张懋鎔.
金文所见西周世族政治[J]
.人文杂志,1986(6):22-28.
被引量:6
10
刘运兴.
三监考[J]
.人文杂志,1985(6):68-73.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641
1
王进锋.
何簋与周初对功臣的等差封赏[J]
.中华文化论坛,2020,0(1):29-39.
2
朱凤瀚.
中国国家博物馆近年来征集的西周有铭青铜器续考[J]
.中国书法,2021(2):56-83.
3
沈之杰.
干、盾补说[J]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0(1):23-31.
4
王泽文.
对毳器时代的认识——兼论觯形尊出现的时代[J]
.形象史学,2023(2):85-106.
5
王晨光.
藩屏王家:清华简《皇门》《四告》的权力互动及政治伦理[J]
.史学月刊,2023(6):5-16.
被引量:1
6
杨永生.
清华简《系年》“京师”与平王东迁[J]
.史学月刊,2021(5):37-47.
被引量:2
7
张瀚墨.
本体与喻体的融合:早期宗教礼制改革背景下《老子》之“道”的考察[J]
.思想与文化,2022(2):95-138.
8
徐良高.
考古所见西周王朝西南地区的人群与文化[J]
.三代考古,2023(1):194-206.
9
张全礼.
西周燕国青铜器研究现状及相关问题[J]
.首都博物馆论丛,2022(1):1-17.
10
张全礼.
克罍克盉铭文研究现状综述[J]
.首都博物馆论丛,2021(1):1-9.
同被引文献
146
1
杨永生.
清华简《系年》“京师”与平王东迁[J]
.史学月刊,2021(5):37-47.
被引量:2
2
陈恩林.
先秦两汉文献中所见周代诸侯五等爵[J]
.历史研究,1994(6):59-72.
被引量:38
3
李学勤.
小盂鼎与西周制度[J]
.历史研究,1987(5):20-29.
被引量:42
4
王贵民.
商朝官制及其历史特点[J]
.历史研究,1986(4):107-119.
被引量:20
5
杨宽.
西周中央政权机构剖析[J]
.历史研究,1984(1):78-91.
被引量:25
6
王冠英.
殷周的外服及其演变[J]
.历史研究,1984(5):80-99.
被引量:16
7
王世民.
西周春秋金文中的诸侯爵称[J]
.历史研究,1983(3):3-17.
被引量:53
8
阎步克.
春秋战国时“信”观念的演变及其社会原因[J]
.历史研究,1981(6):3-12.
被引量:17
9
李学勤.
大盂鼎新论[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8(3):51-55.
被引量:18
10
徐中舒.
禹鼎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J]
.考古学报,1959(3):53-66.
被引量:81
引证文献
11
1
沈陈.
边缘困境与春秋霸政——基于道义现实主义的扩展讨论[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1(1):51-72.
被引量:5
2
张卉.
■公簋与晋国早期历史问题刍议[J]
.江汉考古,2012(4):69-74.
被引量:2
3
张卉,吴毅强.
戎生编钟铭文补论[J]
.考古与文物,2011(3):104-107.
被引量:5
4
吴毅强,张卉.
晋公■与唐叔虞身份小议[J]
.考古与文物,2014(6):97-99.
被引量:1
5
杨永生.
从引簋看周代的命卿制度[J]
.史学集刊,2015(5):109-118.
被引量:3
6
邵蓓.
《封许之命》与西周外服体系[J]
.历史研究,2019(2):17-31.
被引量:16
7
张利军.
西周五服制的国家形态与国家治理[J]
.古代文明,2021,15(2):41-54.
被引量:4
8
刘泽琳.
“五侯九伯”考辨[J]
.阴山学刊,2022,35(3):68-71.
9
叶先闯.
两周之际政局与郑武公霸业先兴——兼论“郑庄小霸”之得失[J]
.中华文化论坛,2024(1):145-159.
10
付瑞珣.
论春秋霸政政治合法性的构建[J]
.青海民族研究,2024,35(3):222-228.
二级引证文献
35
1
王坤鹏.
“蛮土是保”:近出諻■缶铭文所反映的疆域观念[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0(2):141-149.
被引量:1
2
黄家信,黄丽娜,韦亮节.
壮族土司家国叙事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塑[J]
.民族论坛,2024(1):124-132.
3
查飛能.
商周服制中的“男”服[J]
.甲骨文与殷商史,2022(1):351-364.
4
贾连翔.
《封许之命》缀补及相关问题探研[J]
.出土文献,2020(3):13-20.
被引量:14
5
南普恒,潜伟,李延祥,吉琨璋.
羊舌晋侯墓地铜器矿料来源的微量元素分析[J]
.中原文物,2017(2):100-106.
被引量:7
6
李秀亮.
高青陈庄遗址研究综述[J]
.管子学刊,2019(2):119-125.
7
周书灿.
清华简《封许之命》“吕丁侯于许”新解[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20,40(4):24-29.
被引量:4
8
叶先闯.
从大保氏的建立探析西周早期采邑封授[J]
.管子学刊,2021(2):93-105.
被引量:2
9
王霄蛟.
春秋晚期禮樂遷移的一個標本太室塤銘文分域研究[J]
.中国文化,2021(1):86-98.
10
汪晨.
简论中国古代分封制度与东亚外交之间的联系[J]
.品位·经典,2021(23):42-45.
被引量:1
1
王术.
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家思想[J]
.人才资源开发,2013(2):99-100.
2
王美华.
世家旧族与唐代家礼修撰[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0(6):38-42.
被引量:6
3
张远,姜华山.
地方诸侯“撒豆成兵”[J]
.企业观察家,2013(11):41-45.
4
谭景玉.
汉代上公制度考述[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5-80.
被引量:2
5
杜成辉,罗娟.
大理国科举制度再考[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11(2):5-8.
被引量:1
6
张健.
李善长籍贯歙县说[J]
.安徽史学,1992(2):15-15.
7
潘洪钢.
清代的另类“车改”[J]
.理财(审计),2015(10):102-104.
8
郭俊然.
汉代上公及三公系统职官丛考——以印泥、简牍等实物资料为中心[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2(5):19-21.
9
孙静.
试论明末苗人满朝荐仕途之三起三伏[J]
.黑龙江史志,2013(9).
10
郭俊然.
汉代“上公”职官述论[J]
.唐山学院学报,2012,25(5):48-51.
被引量:1
中国史研究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