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学说理论林立,是一片既充斥着巨大争议,又有着无比探寻价值的学术宝地。我国刑法传统理论由于在因果关系判断方法论上的不足,学者们不断将关注目光投入到域外的理论与实践当中,研究成果丰富。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的传统立场认为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客观的因果联系,其立足于哲学的知识论立场来解决问题,由立场所致的判断方法,难以在复杂的司法案件中准确认定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从而受到了理论上的批判和反思。域外刑法因果关系理论源远流长,德国的条件说和客观归责理论、日本的相当因果关系说和危险的现实化理论、英美的双层次理论等先后被引入国内,受到高度关注。各有特点也各有不足,但经过理论与实践的渐进衍变,至少在理论上理清了归因与归责的关系,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以归责为特征成为了学界普遍共识。尤其是危险的现实化理论和客观归责理论在结果归属的判断上更具方法论意义,成为当今学术和实践的增长点。理论价值可以为我所用,以扭转立场理念、优化判断规则,并检验司法实务中争议较大的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对于我国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判断,应走出一条在借鉴归责层面理论有益素材基础上纳入规范判断的归责优化之路,既要以规范思考的方法为依托,又要注重提炼、归纳出复杂因果流程的具体类型。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0-106,共7页
Social Scientist
基金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刑事诉讼法典中刑法因素分析”(19BFX104)
作者简介
刘冕(1981-),湖北黄石人,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省纪委监委第一案件审理室副处长,主要研究方向:刑法学;康均心(1968-),湖北仙桃人,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刑法学、反恐怖主义与基层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