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泰州地区高中化学学科教学规范性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1
作者 高兴邦 王慧 《化学教与学》 2012年第4期2-4,19,共4页
在五严规定背景下,高中化学如何规范教学行为?作者就此在一个地区展开了调查研究,并形成了调查分析报告。
关键词 泰州 高中化学 规范教学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学生高阶思维培育的数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探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娟 于玮 《江苏教育》 2024年第13期52-55,共4页
数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载体。当下,数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文本阅读意识淡薄造成学生认知片面、阅读策略单一导致学生思维发展受限等。教师要注重对高阶思维视域下学生数学非连续性文本阅... 数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载体。当下,数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文本阅读意识淡薄造成学生认知片面、阅读策略单一导致学生思维发展受限等。教师要注重对高阶思维视域下学生数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本质理解,并从意识唤醒、技能扎根、思想建模等三个方面落实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高阶思维 阅读教学 数学非连续性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实践——以一节"爱"为主题的美文读写课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顾琴 卞学华 《江苏教育》 2020年第27期33-36,41,共5页
以一节美文读写课为例,探讨高中英语教师在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读写结合教学中,如何以主题为中轴,开展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在阅读中分析和内化,进而在读后写作中迁移和应用,实现输入与输出的一致性,逐步提升学生... 以一节美文读写课为例,探讨高中英语教师在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读写结合教学中,如何以主题为中轴,开展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在阅读中分析和内化,进而在读后写作中迁移和应用,实现输入与输出的一致性,逐步提升学生的读写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意义 读写结合 读写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思语文课堂中的教学对话——以省初中语文优质观摩课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小东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14,共3页
回想去年参加的省初中语文优质课观摩活动,面对精选出来的10多位选手的精彩展示与观摩教师如潮的掌声,我在欢欣鼓舞之余也感觉到一丝隐忧。他们的课堂教学中不乏先进的理念、精当的设计、过人的技巧和顺滑的流程,但在这些优点的背后... 回想去年参加的省初中语文优质课观摩活动,面对精选出来的10多位选手的精彩展示与观摩教师如潮的掌声,我在欢欣鼓舞之余也感觉到一丝隐忧。他们的课堂教学中不乏先进的理念、精当的设计、过人的技巧和顺滑的流程,但在这些优点的背后,却普遍存在着对话精神失落、对话流于形式等问题。课堂对话双方常常是“在场不相遇”或“相遇两惘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对话 初中语文 观摩课 语文课堂 语文优质课 观摩活动 课堂教学 精神失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自然地“生长”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所滨 《中小学教师培训》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66,共4页
儿童是生长的,儿童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也在螺旋上升过程之中不断地生长着。当我们用"生长"的理念去观照儿童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成长历程,引领儿童参与经验的原点缕析、践行体验、探究积累、反省提升和综合应用的过程,数学将展... 儿童是生长的,儿童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也在螺旋上升过程之中不断地生长着。当我们用"生长"的理念去观照儿童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成长历程,引领儿童参与经验的原点缕析、践行体验、探究积累、反省提升和综合应用的过程,数学将展现出更"温情"的一面,儿童在生长过程中才能够获得经验的启迪、素养的滋润和生长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经验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让生成性资源悄悄流失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所滨 《江苏教育》 2006年第03B期29-29,共1页
[案例1]一位教师教学工程问题.出示下题:一天,王大妈去水果市场批水果,苹果、梨一共买了8千克。她带去的钱如果只买梨可买15千克。如果只买苹果可买10千克。王大妈那天买梨、苹果各多少千克?学生解设苹果买来x千克,则梨买来(8-x... [案例1]一位教师教学工程问题.出示下题:一天,王大妈去水果市场批水果,苹果、梨一共买了8千克。她带去的钱如果只买梨可买15千克。如果只买苹果可买10千克。王大妈那天买梨、苹果各多少千克?学生解设苹果买来x千克,则梨买来(8-x)千克,列出下列方程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性资源 流失 水果市场 工程问题 教师教学 苹果 列方程 学生 解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理科生的文科素养 被引量:1
7
作者 卞学华 《江苏教育》 2016年第43期37-39,共3页
文科素养的缺失对相当多的高中理科学生的英语学习形成了制约,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理科学生的文科素养,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灵活多样的表达能力,让他们更加轻松地学好英语。
关键词 文科素养 教学活动 英语学习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微“文”“言”处理路径
8
作者 王小东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38,共3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初中阶段要学习浅易文言文,下面就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的处理路径进行一点拓展、细化与创新。
关键词 “言” “文” 路径 文言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 初中阶段 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中考记叙文写作困境
9
作者 王小东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56,共3页
初中以记叙文写作训练为主,中考作文设题也大多体现出侧重考查学生写记叙性文章的能力的倾向。中考作文中记叙性文章的比例也是高得惊人的。贴合考场写作特点与日常训练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指导上宜多花些心思。文本拟结合考... 初中以记叙文写作训练为主,中考作文设题也大多体现出侧重考查学生写记叙性文章的能力的倾向。中考作文中记叙性文章的比例也是高得惊人的。贴合考场写作特点与日常训练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指导上宜多花些心思。文本拟结合考场作文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谈谈走出中考作文写作困境的三点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叙文写作 中考作文 困境 记叙性文章 训练为主 考场作文 写作指导 作文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分数”单元教学指导
10
作者 张所滨 《江苏教育》 2005年第12B期34-35,共2页
“认识分数”是数学课程标准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只让学生认识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分数,而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的情况.安排在三年级下册。... “认识分数”是数学课程标准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只让学生认识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分数,而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的情况.安排在三年级下册。本单元的内容安排先是认识几分之一,然后再认识几分之几,在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结合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学习一些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分数” 单元教学 教学建议 苏教版 三年级 第十单元 上册 小学 数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义建构: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11
作者 张所滨 《教育视界》 2017年第16期13-14,共2页
意义建构理论认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在学习者将要学习的新概念、新知识与已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起的一种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教学时教师应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组织一定的操作、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元表征,... 意义建构理论认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在学习者将要学习的新概念、新知识与已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起的一种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教学时教师应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组织一定的操作、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元表征,从而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学习 意义建构 建构理论 学习过程 认知结构 问题情境 学习内容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篇教学
12
作者 卞学华 《教育视界》 2021年第27期1-1,共1页
去学校调研,我常常会问学生,你的老师是如何教课文的?学生的回答令我忧心忡忡。高中英语新课标实施三年来,有的教师仍然不讲课文,只是画出重点句型让学生背诵默写;有的教师让学生自学课文,然后背诵几个段落,默写所有生词;有的教师让学... 去学校调研,我常常会问学生,你的老师是如何教课文的?学生的回答令我忧心忡忡。高中英语新课标实施三年来,有的教师仍然不讲课文,只是画出重点句型让学生背诵默写;有的教师让学生自学课文,然后背诵几个段落,默写所有生词;有的教师让学生跟着音频朗读课文,然后逐句翻译,讲解关键词句。学生觉得英语课没有意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句 朗读课文 语篇教学 默写 高中英语新课标 教课文 英语课 讲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思维品质,提高写作能力——兼评顾琴老师的读后续写教学设计
13
作者 卞学华 《教育视界》 2021年第21期59-60,共2页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读后续写是结合阅读理...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读后续写是结合阅读理解进行写作练习的一种方法,将语言输入与输出紧密结合,将语言的模仿与创造性使用有机结合,将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切实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练习 深度学习 教学设计 思维品质 语言输入与输出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读后续写 提高写作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教版国标本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备课参考
14
作者 张所滨 郑兴河 《江苏教育》 2008年第14期82-84,共3页
教材与学情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通过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探索、理解周长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关键词 正方形 长方形 备课参考 学情分析 三年级 苏教版 教材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格、人性、人文:学校管理的文化因子
15
作者 钱德春 《江苏教育》 2019年第2期41-42,共2页
"人"是学校管理的第一要素,学校管理需要依靠人,最终目标是发展人。从文化层面来看,学校管理的主要因子是人格、人性、人文;从校园环境管理看,学校管理要尊重人格、基于人性、彰显人文。
关键词 人格 人性 人文 文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材:小学数学意义建构的基石——以苏教版四下《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为例
16
作者 张所滨 《江苏教育》 2017年第33期56-58,共3页
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是基于一定的学材开展的,作为教师要在基于学情、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已有的教材进行深度开发。在进行教材开发时不可轻易改动或放弃使用教材。我们所提供的学材一是内容的选择,二是内容呈现的时机与方式,都要给学生... 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是基于一定的学材开展的,作为教师要在基于学情、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已有的教材进行深度开发。在进行教材开发时不可轻易改动或放弃使用教材。我们所提供的学材一是内容的选择,二是内容呈现的时机与方式,都要给学生以学习的支持,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义建构。作者以苏教版四下《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为例,剖析了教材选择安排的学材,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困与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的实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材之问 学生之困 教师之惑 教学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弧度制"教学
17
作者 石志群 《江苏教育》 2020年第27期26-29,共4页
弧度制是一种重要的角的度量制度,同时也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难点之一.经过教学反思,可以发现,因为弧度制是用"长度"度量角,使学生产生了认知障碍,所以弧度制教学可以基于简化圆心角、半径及弧长之间的关系,统一它们的进位制为... 弧度制是一种重要的角的度量制度,同时也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难点之一.经过教学反思,可以发现,因为弧度制是用"长度"度量角,使学生产生了认知障碍,所以弧度制教学可以基于简化圆心角、半径及弧长之间的关系,统一它们的进位制为目标进行数学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度制 弧度制 数学审美 高中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强化教材分析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设计——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例
18
作者 石志群 《江苏教育》 2021年第20期29-32,共4页
教学内容分析的基本点通常有内容的现实与文化背景、表征方式、探索路径等,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多角度分析,可以设计出自然地发现与提出问题、自然地发现解决问题思路的思维过程,从而进一步启迪我们设计出符合数学本质和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 教材分析 教学设计 问题情境 数学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英语课堂讨论的有效实施策略
19
作者 卞学华 《江苏教育》 2018年第51期46-48,共3页
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讨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凸显其主体地位。但由于很多教师缺乏有效的实施策略,课堂讨论时机不当、聚焦不力、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把控不到位,耗时多而收效寡。本文围绕英语课堂讨论中存在的... 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讨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凸显其主体地位。但由于很多教师缺乏有效的实施策略,课堂讨论时机不当、聚焦不力、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把控不到位,耗时多而收效寡。本文围绕英语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课堂讨论 实施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化学教师职业倦怠个案分析与缓解策略
20
作者 付勇 高兴邦 《化学教与学》 2015年第3期59-60,78,共3页
通过研究高中化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个案以及实施缓解策略的效果发现,化学教师个人心理调节是缓解职业倦怠的重要途径,应根据不同化学教师个案采用针对性的缓解策略。从长远来看,缓解化学教师职业倦怠需要个人自我调节和组织公平。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师 职业倦怠 个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