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4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亚系列澳洲坚果品种在贵州的适应性研究
1
作者 康专苗 郭广正 +4 位作者 王代谷 何凤平 曾辉 王文林 涂行浩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90,共8页
为筛选出适合在贵州热区栽培的澳洲坚果品种,在贵州省兴义市和望谟县3个地点引进南亚2号、12号和116号等3个南亚系列澳洲坚果品种种植,以主栽品种HAES788(简称788)为对照,调查分析各品种在3个引种点的株高、冠幅、茎粗、产量、果实性状... 为筛选出适合在贵州热区栽培的澳洲坚果品种,在贵州省兴义市和望谟县3个地点引进南亚2号、12号和116号等3个南亚系列澳洲坚果品种种植,以主栽品种HAES788(简称788)为对照,调查分析各品种在3个引种点的株高、冠幅、茎粗、产量、果实性状和果仁内在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在3个试验点4个品种株高、冠幅和主茎粗差异均不显著,产量、果实性状和果仁品质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对照(788)相比,南亚2号投产早,产量高,果实出籽率高,果仁蛋白质含量高,粗脂肪含量低,且种植后第4~8年青皮果株产年均增产123.6%;南亚12号投产早,产量高,果实大,着果率高、出籽率高,出仁率高,第4~8年青皮果株产年均增产128.2%;南亚116号产量高,稳产性好,出仁率高,果壳薄,第4~8年青皮果株产年均增产179.6%。说明3个南亚系列澳洲坚果品种在贵州适应性好,具有投产早、产量高和品质优等特点,符合澳洲坚果高产品种选育要求,适宜在贵州南亚热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澳洲坚果 南亚系 品种 株高 产量 果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物联网的设施农业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
2
作者 蒙福山 赵明飞 高靖峰 《江西农业》 2025年第4期89-91,94,共4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物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智能化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尤其是在设施农业领域。温室大棚作为农业生产和科研的重要载体,其智能化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物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智能化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尤其是在设施农业领域。温室大棚作为农业生产和科研的重要载体,其智能化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能够集成传感器、无线网络传输与中央控制系统,实现大棚环境的精确调控,促进作物产量与品质提升,减少环境污染。文章先对物联网设施的特点展开分析,接着分析了基于物联网的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设计,旨在提升设施农业温室大棚智能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设施农业 温室大棚 智能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应用进展及对策建议
3
作者 陈燕羽 罗劲梅 +6 位作者 李萍 石旺鹏 王树昌 陈俊谕 迟元铭 陈丽丽 王昊祺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7,共8页
豇豆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广泛种植,因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广受大众喜爱。豇豆病虫害多发重发,广大种植户常常频繁过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农药残留超标。绿色防控技术是持续控制豇豆病虫害发生和确保农药残留不超标的有效手段。本文概述了豇... 豇豆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广泛种植,因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广受大众喜爱。豇豆病虫害多发重发,广大种植户常常频繁过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农药残留超标。绿色防控技术是持续控制豇豆病虫害发生和确保农药残留不超标的有效手段。本文概述了豇豆主要病虫害及环境影响因子,并从抗药性监测及筛选高效药剂,应用生防菌剂、筛选优势天敌昆虫(捕食螨)等生物防治技术,昆虫性信息素及能量转换膜等理化诱控技术,“防虫网+”IPM技术体系和技术规程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总结了部分省市在实践中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的效果。最后,本文提出了优化IPM技术体系、重视科学用药管理、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豇豆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病虫害绿色防控 研究应用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洲坚果桂热1号人工授粉有效性及花粉直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潘浩男 潘贞珍 +7 位作者 环秀菊 覃潇敏 郑树芳 陆宇明 康专苗 陶亮 王文林 覃振师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61,共11页
【目的】筛选广西澳洲坚果主栽品种桂热1号的授粉品种,以提高其产量与果实品质,为澳洲坚果人工授粉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桂热1号澳洲坚果为母本,用种植面积次之的4个不同澳洲坚果品种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同时设置自交和开放授... 【目的】筛选广西澳洲坚果主栽品种桂热1号的授粉品种,以提高其产量与果实品质,为澳洲坚果人工授粉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桂热1号澳洲坚果为母本,用种植面积次之的4个不同澳洲坚果品种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同时设置自交和开放授粉试验组,比较不同授粉组合的坐果率、产量、果实形态和品质性状差异,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桂热1号澳洲坚果存在明显的自交不亲和现象。2022年不同品种人工授粉40串的平均产量较自然授粉(CK)整株产量高出229.6%,其中用HAES695和Own Choice授粉的产量最高,分别为6.42 kg和6.12 kg。在果实外观形态方面,不同品种授粉的果皮颜色、果顶乳头状突起、壳果腹缝线和壳果斑纹没有明显差异,但青皮果和壳果的纵横径、单果质量以及青皮果果形指数,均表现出花粉直感效应。在果实品质方面,不同品种授粉在单个果仁质量,出仁率,粗蛋白,总糖和矿质P、Fe、Ca元素含量以及脂肪酸中的棕榈酸、棕榈油酸、十七碳烯酸、亚油酸含量等方面均表现出花粉直感效应,且矿质Fe元素含量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结果显示,695授粉综合得分最高,为0.720。【结论】695作桂热1号授粉树,能够提高产量且果仁品质较优,适宜作广西桂热1号授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人工授粉 花粉直感 果实品质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洲坚果油脂性状在广西不同产地间的稳定性及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涛 宋海云 +5 位作者 涂行浩 贺鹏 陈茜 韦哲君 郑树芳 王文林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5-143,共9页
为系统地评价不同产地澳洲坚果油脂性状的变异及稳定性,本研究以从广西9大澳洲坚果主产区13个地点采集的主栽品种桂1果实为材料,开展果实油脂性状多样性以及各油脂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然后基于各油脂性状对13个产地进行聚类分析,最后对... 为系统地评价不同产地澳洲坚果油脂性状的变异及稳定性,本研究以从广西9大澳洲坚果主产区13个地点采集的主栽品种桂1果实为材料,开展果实油脂性状多样性以及各油脂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然后基于各油脂性状对13个产地进行聚类分析,最后对聚类结果进行O2PLS-D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澳洲坚果果实油脂含量均超过70%,各产地果实均检测出13种脂肪酸,多数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和棕榈油酸含量相对较高,与前人的研究一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T9(神经酸C24∶1)以外,其余12个油脂性状在各产地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多重比较结果显示9个油脂性状在4个或者4个以上产地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脂肪含量在产地间变异系数相对最小,脂肪和油酸含量变化较为稳定,因此可作为直观评判澳洲坚果油脂品质潜力的重点观测指标。聚类分析将13个产地分成3类,以14种油脂性状指标为X变量,13个不同澳洲坚果产地为Y变量进行O2PLS-DA分析,验证系统聚类的结果。结合差异和多重比较结果分析,棕榈油酸(C16∶1)、硬脂酸(C18∶0)、花生酸(C20∶0)、顺-11-二十碳烯酸(C20∶1)、亚油酸(C18∶2n6c)、顺-5,8,11,14,17-二十碳五烯酸(C20∶5n3(EPA))、芥酸(C22∶1)在三类产地间差异极显著,可作为不同澳洲坚果产地间差异显著的特征性油脂性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脂肪酸 稳定性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地协同下地块尺度柑橘黄龙病监测技术研究
6
作者 谢国雪 黄启厅 +3 位作者 杨绍锷 梁永检 覃泽林 苏秋群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8,共9页
为实现大区域地块尺度柑橘黄龙病高效监测,该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为例,按季度地面采集健康、黄化、黄龙病柑橘叶片样本,完成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ce chain reaction,PCR)、叶绿素、高光谱检测,分析不同状态柑橘特征变化规律,提取... 为实现大区域地块尺度柑橘黄龙病高效监测,该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为例,按季度地面采集健康、黄化、黄龙病柑橘叶片样本,完成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ce chain reaction,PCR)、叶绿素、高光谱检测,分析不同状态柑橘特征变化规律,提取监测黄龙病有效波段和影像特征;构建健康柑橘监测模型缩减待判别对象,形成柑橘生长异常地块,基于多时序Sentinel-2影像有效特征,集成多分类器算法提取柑橘黄龙病受灾地块。研究结果发现:①检测结果显示黄龙病与黄化叶片样本的叶绿素值十分相近,3月、12月黄龙病柑橘叶绿素值高于黄化柑橘,6月、9月相反;②高光谱曲线表明12月是识别黄龙病、黄化的重要时期,其中波长530~650,740~1050 nm是诊断黄龙病、黄化有效范围;③Sentinel-2影像12月时相特征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地表水分指数(land surface water index,LSWI)、绿度归一化植被指数(green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ve index,GNDVI)和倒红边叶绿素指数(inverted red-edge chlorophyll index,IRECI)能够有效分离柑橘生长健康和生长异常地块;④10—12月及翌年1—2月时序Sentinel-2影像特征指数NDVI、改进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MNDWI)、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GNDVI、IRECI、叶绿素吸收指数(modified chlorophyll absorption ratio index 2,MCARI2)、归一化红边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index,NDI45)、特征色素(pigment specific simple,PSSRa)监测黄龙病具有优势;⑤蒙山县黄龙病地块识别准确率为86.6%、漏检率为7.8%、错误率为10.4%,2021年柑橘黄龙病地块964个,面积220.13 hm 2,大面积黄龙病发病率为2.02%,主要集中在新圩镇、文圩镇、蒙山镇、夏宜瑶族乡等。卫星遥感与地面实测结合能够实现大区域柑橘黄龙病地块监测,文章研究技术可为柑橘黄龙病大范围监测防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地面实测 地块尺度 柑橘黄龙病 监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板栗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7
作者 黄春薇 蓝秋彤 +3 位作者 王文林 陆宇明 范稚莲 莫良玉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34-145,共12页
板栗是我国重要的木本粮食作物,药食两用,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因此备受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为把握国内外板栗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在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选取2003—2023年的期刊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并借助CiteSpace软... 板栗是我国重要的木本粮食作物,药食两用,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因此备受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为把握国内外板栗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在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选取2003—2023年的期刊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并借助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发文作者、机构、国家、关键词等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国内外板栗研究发文热度不减,呈现上升趋势;美国、中国是主要的发文国家,发文量均在1000篇以上,研究实力较强。(2)国内外都出现了明显的合作团队,但大部分是同一机构内部的合作;(3)国内目前主要研究热点是板栗品种选育、品质评价、板栗壳活性成分提取、抗褐变等方面;国外则侧重于板栗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板栗品质评价2方面的研究。应从加强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与交流、促进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吸引更多国内省份基金项目投入板栗领域研究,提高我国科研水平,促进板栗资源利用等方面推动板栗研究与发展。本研究结果将为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板栗提供方向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研究进展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方法集的广西澳洲坚果油脂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8
作者 张涛 宋海云 +5 位作者 贺鹏 陈茜 涂行浩 韦哲君 丁玉 王文林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52,共10页
为探索澳洲坚果油脂领域综合评价研究的新思路,并为其科学标准化采收提供理论参考,以从广西9大澳洲坚果主产区13个地点采集的主栽品种‘桂热1号’果实为试验样品,开展果实及种子表型性状指标、种仁脂肪酸和油脂含量分析,通过各性状间的P... 为探索澳洲坚果油脂领域综合评价研究的新思路,并为其科学标准化采收提供理论参考,以从广西9大澳洲坚果主产区13个地点采集的主栽品种‘桂热1号’果实为试验样品,开展果实及种子表型性状指标、种仁脂肪酸和油脂含量分析,通过各性状间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与油脂含量相关的特征性指标,利用特征性指标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优劣解距离法模型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等5种单一方法进行评价排序,在单一评价基础上,再采用3种组合方法(均值法、Borda法、Copeland法)进行评价排序,均通过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和Kendall一致性检验后确定最终评价排序;最后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检验法对最终评价排序与5种单一评价方法排序进行比较并筛选最好单一评价方法。结果显示:单种重、油酸、棕榈酸、α-亚麻酸与油脂含量相关性强,关联度高;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优劣解距离法模型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等五种单一评价模型排序存在一定差异,但经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和Kendall一致性检验显示评价排序高度一致,可以进行下一步组合评价排序;均值法、Borda法、Copeland法等3种组合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经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和Kendall一致性检验显示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可汇总不同组合方法的评价排序值,来确定最终评价的名次排序;因3种组合评价结果不一致,故进行二次组合评价,二次组合评价结果排序值相同,得到最终排序值Z i;最终评价排序与5种单一评价方法排序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检验显示熵值法与最终评价排序完全一致;熵值法不同指标权重值显示棕榈酸的权重值最大,其次为油酸。研究表明:单种重、棕榈酸、α-亚麻酸、油酸、油脂含量可作为澳洲坚果综合评价模型构建关键指标;熵值法为澳洲坚果综合评价模型构建的最好单一评价方法,该方法下棕榈酸和油酸是澳洲坚果油脂性状评价研究的最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集 澳洲坚果 油脂 综合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研项目财务管理体系的优化策略——以广西区本级科研项目为例
9
作者 农君鑫 吴琴斯 《广西糖业》 2024年第3期204-208,共5页
在当前乡村振兴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国家对农业科研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如何确保科研经费安全和高效运转,对于农业科研项目管理的成效至关重要。文章以广西区本级农业科研项目为例,阐述其预算编制沟... 在当前乡村振兴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国家对农业科研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如何确保科研经费安全和高效运转,对于农业科研项目管理的成效至关重要。文章以广西区本级农业科研项目为例,阐述其预算编制沟通协调不畅、反馈机制不完善,信息化系统应用程度低,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规定不具体、经费支出审批流程繁琐,以及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方式落后、绩效考核形式化的财务管理现状,针对其存在预算与执行不一致、财务风险评估不足、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和监督与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实行精细化预算管理、强化财务风险管理、细化业务层面内控制度、优化健全监督与考核机制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提升农业科研项目财务管理专业水平、提高农业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和效益及农业科研项目的持续稳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项目 经费使用 财务管理体系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洲坚果树年生长周期固碳特性研究——以密植9龄树为例
10
作者 陈菁 宋喜梅 +3 位作者 杜丽清 龚同庆 曾辉 王文林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6,共6页
为了探明澳洲坚果树年生长周期固碳特性,测定了密植9龄H2、桂热1号2个澳洲坚果品种树年生长周期中不同时期地上部新生器官干物质累积量、碳含量。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树地上部新生器官碳含量平均值为42.1%,其中新梢碳含量为42.1%,花穗为40... 为了探明澳洲坚果树年生长周期固碳特性,测定了密植9龄H2、桂热1号2个澳洲坚果品种树年生长周期中不同时期地上部新生器官干物质累积量、碳含量。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树地上部新生器官碳含量平均值为42.1%,其中新梢碳含量为42.1%,花穗为40.9%,果实为42.2%,花穗碳含量最低;密植9龄澳洲坚果树地上部每年碳累积量为8 828.6 g/株,折合成每公顷6.30 t;新梢碳累积量占地上部碳累积量的51.6%,花穗占比2.8%,果实占比45.6%,各时期新梢碳累积量占地上部碳累积量比例为:晚秋梢2.1%,冬梢0.9%、春梢14.1%,中夏梢29.6%,晚夏梢4.8%。新梢碳累积以中夏梢、春梢为主。研究结果为评估澳洲坚果经济林固碳能力和碳汇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9龄树 年生长周期 碳累积 碳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甘蔗褐条病病原菌鉴定与杀菌剂敏感度测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潇航 张小秋 +9 位作者 黄海荣 宋修鹏 李文教 梁永检 雷敬超 王泽平 祝光湖 刘期怀 李翔 颜梅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6-823,共8页
[目的]明确广西甘蔗褐条病的致病菌,为科学有效防控甘蔗褐条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植物组织分离法从广西甘蔗褐条病发病植株中分离纯化菌株,通过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测及rDNA-ITS、GAPDH、LSU和EF-1α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病原... [目的]明确广西甘蔗褐条病的致病菌,为科学有效防控甘蔗褐条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植物组织分离法从广西甘蔗褐条病发病植株中分离纯化菌株,通过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测及rDNA-ITS、GAPDH、LSU和EF-1α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病原菌,并在室内使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该病原菌对9种杀菌剂的敏感度。[结果]从甘蔗褐条病病叶中分离出1株病原真菌,编号为GHT-01,其菌落呈棕色或黑色,有少量白色气生菌丝;孢子单生或丛生,直或略弯曲,孢子为3隔4细胞,第3个细胞相较其他细胞更大、颜色更深,分生孢子大小为12.3~24.1μm×5.2~12.8μm;多位点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与Curvularia lunata的模式菌株(CBS730.96,CBS157.34)聚为一支;科赫式法则(Koch’s rules)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接种健康新鲜甘蔗叶片后表现的症状及从接种发病的叶片上再分离获得的病原菌,其分生孢子形态特征均与最初分离到的病原菌菌株一致。因此,鉴定该病原菌为新月弯孢菌(C.lunata)。9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敏感度测定结果表明,40%苯甲·吡唑醚乳油和45%咪鲜胺水乳剂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较好,其抑制中浓度(EC_(50))分别为1.43和1.54μg/mL,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的抑菌效果较差,其EC_(50)达205.82μg/mL。[结论]在广西发生的甘蔗褐条病病原菌为新月弯孢菌,且为首次报道,筛选出对该病原菌抑菌效果较好的杀菌剂分别为40%苯甲·吡唑醚乳油和45%咪鲜胺水乳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褐条病 分子检测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甘蔗品种抗旱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海霞 李恒锐 +4 位作者 何文 刘连军 黎萍 郭素云 梁振华 《中国糖料》 2019年第1期28-32,共5页
干旱已成为制约我国甘蔗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研究甘蔗的抗旱机理,选育具备较强抗旱性的甘蔗品种,是降低甘蔗生产成本、提高甘蔗产量的有效途径。为探讨不同甘蔗品种的抗旱性,以桂南亚08-186、桂糖05-3846等7个甘蔗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 干旱已成为制约我国甘蔗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研究甘蔗的抗旱机理,选育具备较强抗旱性的甘蔗品种,是降低甘蔗生产成本、提高甘蔗产量的有效途径。为探讨不同甘蔗品种的抗旱性,以桂南亚08-186、桂糖05-3846等7个甘蔗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控水桶栽法研究其抗旱性。测定甘蔗+1叶脯氨酸含量、叶片膜透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4个生理指标的变化,根据抗旱隶属函数加权值大小对其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所有甘蔗品种抗旱能力的强弱与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呈正相关;与叶片膜透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呈负相关;根据隶属函数分析结果,参试甘蔗品种抗旱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桂糖05-3864>桂南亚08-186>柳城06/241>柳城03/1137>桂糖06-400>ROC22(CK)>桂热2号(凉蔗0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抗旱性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茶树品系叶片解剖结构特征与特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农玉琴 陈远权 +4 位作者 李金婷 骆妍妃 陆金梅 廖春文 韦锦坚 《中国热带农业》 2020年第5期58-61,共4页
采用改良石蜡切片方法制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对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选取的10个茶树品系的叶片进行解剖学的观察研究,通过叶片解剖结构特征的变化差异,分析其潜在生产力、抗逆性以及适制性。鉴定结果表明,生产潜力最高的茶树品系... 采用改良石蜡切片方法制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对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选取的10个茶树品系的叶片进行解剖学的观察研究,通过叶片解剖结构特征的变化差异,分析其潜在生产力、抗逆性以及适制性。鉴定结果表明,生产潜力最高的茶树品系是杨板塘;具有较好抗逆性的有加尤中学2号、王丰瑞茶园6号、板塘C及风相平17号等4个茶树品系;制作绿茶品质最好的是ABCD18号茶树品系,加尤中学2号品系最适制红茶,其余都为适制红茶、绿茶兼制的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系 叶解剖结构 潜在生产力 抗逆性 适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番荔枝果实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景美 史国英 +4 位作者 周子义 罗培四 赵静 周彩霞 丁家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01-2209,共9页
[目的]明确广西番荔枝(Annona atemoya)炭疽病病原菌的种类,探究其生物学特性,为田间科学防治番荔枝炭疽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集到的番荔枝炭疽病病果样本进行分离,使用柯赫氏法则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 [目的]明确广西番荔枝(Annona atemoya)炭疽病病原菌的种类,探究其生物学特性,为田间科学防治番荔枝炭疽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集到的番荔枝炭疽病病果样本进行分离,使用柯赫氏法则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病原菌,利用ITS、GAPDH、CAL、ACT、CHS-1和TUB2序列构建串联系统发育进化树。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并检测多菌灵、百菌清、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咪鲜胺、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戊唑醇对病原菌的防治效果。[结果]从广西番荔枝炭疽病病果中分离得到病原菌5株,所有菌株形态一致。选取代表性菌株FLZGB3和FLZ5进行分子生物学测定,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FLZGB3和FLZ5菌株与暹罗炭疽菌聚类于同一分支,结合形态特征,将广西番荔枝果实炭疽病病原菌鉴定为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对FLZGB3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最佳菌丝生长温度为28.0℃,最佳pH为8,最佳光照条件为连续黑暗培养,最佳培养基为查彼(Czapek)培养基,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酵母浸膏;对FLZGB3菌株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和多菌灵对菌丝生长具有较强抑制效果,抑菌率分别为100.00%和97.16%。[结论]广西番荔枝果实炭疽病病原菌为暹罗炭疽菌,咪鲜胺和多菌灵能显著抑制该病原菌生长,可在广西番荔枝果实炭疽病防治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荔枝 暹罗炭疽菌 炭疽病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番荔枝在广西崇左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树芳 陈海生 +7 位作者 谭秋锦 周春衡 潘贞珍 宋海云 樊灵丹 方仁 韦媛荣 许鹏 《中国热带农业》 2024年第2期11-16,共6页
为了调优热带水果品种比例,于2016年自湛江引入优良品种AP番荔枝进行试种。经过7年的引种栽培试验,AP番荔枝在广西崇左生长结果表现良好,果实大小中等、均匀。果实性状方面,AP番荔枝平均单果重297.8g,比普通番荔枝品种(CK)的181.6g增加6... 为了调优热带水果品种比例,于2016年自湛江引入优良品种AP番荔枝进行试种。经过7年的引种栽培试验,AP番荔枝在广西崇左生长结果表现良好,果实大小中等、均匀。果实性状方面,AP番荔枝平均单果重297.8g,比普通番荔枝品种(CK)的181.6g增加64.0%,差异达极显著;可食率66%,比CK的57%增加15.8%,可溶性固形物24.5%,比CK的20.5%提高19.5%,这两项指标差异达显著;单果种子28粒,比CK的45粒减少37.8%,差异达极显著;可溶性糖18.3%,比CK的16.8%提高8.90%,平均株产量比CK高4.2%~10.5%,两项指标差异不显著。AP番荔枝具有早结丰产特性,其果实大、品质好、可食率高、可溶性固形物高,适合广西崇左发展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荔枝 引种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桂南亚08336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文清 郭强 +5 位作者 闭德金 唐利球 秦昌鲜 彭崇 施泽升 何洪良 《中国糖料》 2021年第2期20-24,共5页
‘桂南亚08336’是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从‘粤农73-204’ב新台糖22号’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成的甘蔗新品种。多年多点试验研究表明:‘桂南亚08336’中大茎,前期生长快,生势好,分蘖力强,蔗茎均匀,易脱叶;宿根发株率高,宿根... ‘桂南亚08336’是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从‘粤农73-204’ב新台糖22号’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成的甘蔗新品种。多年多点试验研究表明:‘桂南亚08336’中大茎,前期生长快,生势好,分蘖力强,蔗茎均匀,易脱叶;宿根发株率高,宿根性较强;中早熟、高产、高糖、综合性状好。6年新植4年宿根试验结果:平均蔗茎产量98.605 t/hm^(2)、蔗糖产量14.332 t/hm^(2)、平均甘蔗蔗糖分15.10%,分别较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10.68%和18.68%,蔗糖分高0.96个百分点。遗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桂南亚08336’共含有17个不同基础种质,遗传组成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新品种 选育 桂南亚08336 高产 高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林下生态养鸡的综合效益和技术要点 被引量:2
17
作者 梅敏敏 马文清 +4 位作者 李紫元 李桂珍 刘敏芳 孔德华 邹永新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4期110-113,共4页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林下生态养鸡模式逐渐成为促进农村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林下生态养鸡模式注重鸡只生长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生态循环,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本文结合广西地区特性,分析林...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林下生态养鸡模式逐渐成为促进农村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林下生态养鸡模式注重鸡只生长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生态循环,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本文结合广西地区特性,分析林下生态养鸡结合蔗叶利用新模式的综合效益,介绍该模式的关键技术要点,推动乡村振兴和绿色养鸡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林下生态养鸡 蔗叶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管服改革下农业科研经费管理与核算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琴斯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第8期189-190,共2页
科研经费是农业科研单位主要的经费来源,科研经费的管理与核算是农业科研单位财务部门的日常工作,也是重点工作,关系着农科科研单位科研工作的顺利推进。2016年国务院出台了“放管服意见”后,对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结算工作提... 科研经费是农业科研单位主要的经费来源,科研经费的管理与核算是农业科研单位财务部门的日常工作,也是重点工作,关系着农科科研单位科研工作的顺利推进。2016年国务院出台了“放管服意见”后,对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结算工作提出了更多要求。在“放管服”改革下,农业科研单位财务部门如何落实科研经费管理和核算,避免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是农业科学研究单位需要面对的一道难题。鉴于此,对“放管服”改革下农业科研经费管理和核算工作进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经费 “放管服” 管理 核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荔枝开花传粉生物学特性及不同授粉方式果实差异性研究
19
作者 潘贞珍 郑树芳 +7 位作者 陈海生 谭秋锦 潘浩男 环秀菊 王文林 覃振师 韦媛荣 方仁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61-2068,共8页
【目的】探讨番荔枝开花传粉生物学特性,对比不同授粉方式的果实差异,为番荔枝生殖繁育系统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也为番荔枝杂交育种及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凤梨释迦、非洲骄傲、大目释迦3个番荔枝品种为研究对象,观察其花朵形态... 【目的】探讨番荔枝开花传粉生物学特性,对比不同授粉方式的果实差异,为番荔枝生殖繁育系统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也为番荔枝杂交育种及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凤梨释迦、非洲骄傲、大目释迦3个番荔枝品种为研究对象,观察其花朵形态和开花进程,用扫描电镜观察花粉形态,调查其访花传粉昆虫;于番荔枝花不同开花进程测定花粉萌发率、柱头可授性,并进行人工授粉比较试验,统计坐果率,分析果实特性。【结果】番荔枝花朵为青色,具有特殊结构,传粉室属半闭合型,主要传粉昆虫为小甲虫、蓟马。花粉为四合体,辐射对称,外壁纹饰呈网状雕纹,大目释迦脊上有丛横交错纹路,凤梨释迦、非洲骄傲脊上有不明显圆点突起。番荔枝花粉在开花前就具有一定活力,花粉活力随时间推移不断升高,在散粉阶段达到最高值,随后下降,柱头可授性在未开时期已具有可授性,初开至全开时柱头可授性仍较强,散粉时柱头可授性较弱。人工授粉坐果率均值为74.67%,自然授粉坐果率均值为32.22%,不同授粉方式的番荔枝果实品质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但人工授粉的果实果形更好,单果重、纵横径、种子数、可食率数值更大;维生素C、可溶性糖、蛋白质、总酸、总酚、总黄酮含量、氨基酸总量及钾、钙、钠、镁、铁、锰、锌等元素含量与自然坐果果实无显著差异。【结论】番荔枝花雌雄异熟,具半闭合型传粉室,主要依靠小甲虫和蓟马传粉。人工授粉坐果率显著大于自然授粉处理,其果实品质与自然授粉相近,果形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荔枝 花粉 可授性 传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个甘蔗新品种在广西龙州的适应性研究
20
作者 黄珍玲 罗晟昇 +3 位作者 何洪良 马文清 刘连军 唐利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1期42-44,48,共4页
[目的]探讨甘蔗新品种在龙州地区的适应性表现,筛选抗逆性强、宿根性好、高产、高糖的甘蔗新品种。[方法]以ROC22为对照,选择7个甘蔗品种为参试材料,进行区域试验,测定甘蔗品种的农艺性状、抗病性、抗逆性表现及甘蔗产量性状,并对不同... [目的]探讨甘蔗新品种在龙州地区的适应性表现,筛选抗逆性强、宿根性好、高产、高糖的甘蔗新品种。[方法]以ROC22为对照,选择7个甘蔗品种为参试材料,进行区域试验,测定甘蔗品种的农艺性状、抗病性、抗逆性表现及甘蔗产量性状,并对不同甘蔗品种适应性进行比较。[结果]桂糖42号综合排名第一,产量、蔗糖分、含糖量均排在第一位,在当地适应性最好,适宜推广;桂糖32号综合排名第二,产量和含糖量排名第二,但蔗糖分排名第七,比对照低0.55百分点,不建议在当地推广;桂糖43号综合排名第三,产量和含糖量排名第三,但蔗糖分排名第八,比对照低1.00百分点,不建议在当地推广;桂糖40号综合排名第四,产量和含糖量排名第四,蔗糖分排名第三,比对照高0.58百分点,适于在当地进行推广。桂糖37号综合适应指数及产量、含糖量略高于对照,蔗糖分略低于对照,可作为增加当地品种类型进行小面积推广。桂柳二号、粤糖60号综合适应指数均低于对照,不建议推广。[结论]该研究可为龙州蔗区及当地蔗糖企业引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新品种 区域试验 适应性 龙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