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2014年广西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在河池点的表现 被引量:1
1
作者 陆文娟 韦贵剑 +2 位作者 梁景文 彭天缘 覃思德 《中国糖料》 2015年第6期15-17,20,共4页
为筛选适合河池蔗区种植的甘蔗新品种.2013--2014年在河池农业科学研究所以ROC22为对照开展11个甘蔗新品种2年新植1年宿根的区域试验,分析各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指标、蔗茎产量、蔗糖分及含糖量等。试验结果表明:柳城05/136、桂糖07... 为筛选适合河池蔗区种植的甘蔗新品种.2013--2014年在河池农业科学研究所以ROC22为对照开展11个甘蔗新品种2年新植1年宿根的区域试验,分析各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指标、蔗茎产量、蔗糖分及含糖量等。试验结果表明:柳城05/136、桂糖07/994、桂糖07/1721、桂糖06/244、桂糖06/3283和桂糖03/3005的综合表现较好,其余参试品种表现一般。柳城05/136、桂糖07/994、桂糖06/3283、桂糖03/3005蔗糖分较ROC22的高0.23-0.82个百分点,桂糖07/1721、桂糖06/244与ROC22相当:柳城05/136、桂糖07/994、桂糖07/1721、桂糖06/244、桂糖06/3283、桂糖03/3005的蔗茎产量、公顷含糖量均较ROC22的高.增幅分别为5.11%-37.52%、6.74%~37.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新品种 区域试验 农艺性状 蔗糖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北地区春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燕 谢慧敏 +3 位作者 黎敦涌 黄柄壬 韦贵剑 侯青光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8期54-56,共3页
为筛选出适宜在桂西北地区栽种的高产、优质、生育期适当的春大豆新品种,2015—2017年以桂春1号作对照品种,对桂1003、桂208、桂1016、圣豆40、圣豆41、粤春2010-1、桂0513-1、桂26BC3-7和桂0511-8等品种(系)进行为期2年的区域试验和1... 为筛选出适宜在桂西北地区栽种的高产、优质、生育期适当的春大豆新品种,2015—2017年以桂春1号作对照品种,对桂1003、桂208、桂1016、圣豆40、圣豆41、粤春2010-1、桂0513-1、桂26BC3-7和桂0511-8等品种(系)进行为期2年的区域试验和1年的生产试验。结果表明,10个参试品种中,桂0513-1、桂0511-8和桂208综合性状优于对照品种桂春1号。因此,参试大豆品种桂0513-1、桂0511-8和桂208适宜在桂西北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大豆 新品种 区域试验 桂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河池甘薯新品种栽培比较试验初报 被引量:1
3
作者 黎敦涌 韦贵剑 +2 位作者 黄柄壬 梁仁敏 黄永东 《南方园艺》 2016年第3期10-11,19,共3页
对2015年在河池种植的甘薯新品种比较试验的结果分析表明:种植的13个品种中,桂经薯09-27的鲜薯产量最高,达38 711.1kg/hm^2,比对照桂薯二号增产60.1%;桂能0903-35号薯干产量最高,达12 217.1kg/hm2,比对照桂薯二号增产124.5%。综合得出... 对2015年在河池种植的甘薯新品种比较试验的结果分析表明:种植的13个品种中,桂经薯09-27的鲜薯产量最高,达38 711.1kg/hm^2,比对照桂薯二号增产60.1%;桂能0903-35号薯干产量最高,达12 217.1kg/hm2,比对照桂薯二号增产124.5%。综合得出适合河池市种植的甘薯新品种有桂经薯09-27、桂011-827、桂能05-6、桂能0903-35、桂011-196、桂经薯09-7、桂011-184、东皇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新品种 栽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对桂西北春、秋季播期的响应 被引量:4
4
作者 卢亚妮 侯青光 +4 位作者 韦维 韦林汕 黄柄壬 韦贵剑 吴庆梅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0-277,共8页
【目的】探讨桂西北玉米生态区春、秋季播期对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该区域玉米的高产稳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近年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3个不同熟期玉米品种(早熟品种青青700、... 【目的】探讨桂西北玉米生态区春、秋季播期对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该区域玉米的高产稳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近年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3个不同熟期玉米品种(早熟品种青青700、中熟品种桂单0810和晚熟品种华优168)为试验材料,春播设6个播期处理:2月20日(T1)、2月27日(T2)、3月6日(T3)、3月13日(T4)、3月20日(T5)和3月27日(T6);秋播设5个播期处理:7月28日(T7)、8月4日(T8)、8月11日(T9)、8月18日(T10)和8月25日(T11)。分别调查玉米的物候期、生长发育情况、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随播期推迟,春播玉米全生育期逐渐缩短,其缩短时间主要体现在播种至抽雄阶段,抽雄至成熟阶段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缩短;秋播玉米全生育期逐渐延长,其延长时间主要体现在出苗至抽雄阶段,平均延长天数占全生育期延长天数的59.6%。玉米的株高、穗位高在春播和秋播中随播期的推迟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不同品种、播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春播对玉米穗长、穗粗、穗粒数和出籽率影响不显著(P>0.05),对早、中熟品种的百粒重和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下同),其最大值均出现在T2处理;对晚熟品种产量影响极显著,最大值出现在T3处理。秋播不同播期对早熟品种的穗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和产量影响显著或极显著,最大值出现在T8~T9处理;对中熟品种出籽率和产量影响极显著,最大值均为T8处理;对晚熟品种穗长、百粒重、出籽率和产量影响极显著,最大值出现在T7~T8处理。【结论】春播玉米随播期推迟生育期缩短,早、中熟品种产量受播期影响程度大于晚熟品种;秋播玉米随播期推迟生育期延长,中熟品种的产量稳定性较早、晚熟品种强。百粒重是影响春播玉米产量的主要因子,出籽率是影响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秋播产量的共同因子。桂西北春播玉米早、中熟品种的适宜播期在2月下旬—3月上旬,晚熟品种可略为延迟,但最迟不宜超过3月中旬;秋播玉米的适宜播期在7月下旬—8月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熟期 播期 生长发育 产量 桂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广西常规优质稻组品种区域试验 被引量:3
5
作者 梁仁敏 韦芙仰 +12 位作者 韦荣维 黄起东 莫海玲 陈海凤 黄鸿华 唐基友 何俊 罗继腾 黄徐谋 韦春项 余裕超 韦敏超 覃思德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4期30-33,共4页
为鉴定评价新选育水稻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抗性、米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表现,2016年在广西7个区试点开展常规稻组品种区域试验,以柳沙油占202为对照,对参加2016年广西常规稻组区试的12个水稻新品种(桂七占、荃香占1号、Z15... 为鉴定评价新选育水稻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抗性、米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表现,2016年在广西7个区试点开展常规稻组品种区域试验,以柳沙油占202为对照,对参加2016年广西常规稻组区试的12个水稻新品种(桂七占、荃香占1号、Z15、粤农丝苗、源华占、明力油占、美香新占、桂野丰、永丰丝苗、河西丰占、桂育11号、桂丰29)进行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抗性表现和米质等鉴定。结果表明,除荃香占1号生育期偏长外(125.0 d),其他参试品种与对照柳沙油202全生育期相当,为116.7~123.1 d。桂七占、河西丰占、粤农丝苗、桂育11号、美香新占、桂丰29和Z15等7个品种的平均产量为6 715.5~6 886.5 kg/hm2,较对照柳沙油202显著增产5.95%~8.64%。源华占、美香新占、明力油占和柳沙油占202的稻瘟病抗性水平为中抗至中感,其他品种抗性水平为感至高感。所有参试品种对白叶枯病致病型Ⅳ抗性水平表现为中感至感;除参试品种Z15对白叶枯病致病型Ⅴ表现为感外,其余品种表现为高感。所有参试品种的米质均较对照柳沙油202差。因此,桂七占、桂野丰、粤农丝苗和桂丰29这4个品种可推荐省级评审;Z15、美香新占、河西丰占和桂育11号按试验程序继续参加2017年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荃香占1号、源华占、明力油占和永丰丝苗终止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常规优质组 区域试验 综合性状 广西壮族自治区 2016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间种大豆最佳模式探讨 被引量:12
6
作者 韦贵剑 梁景文 +2 位作者 陆文娟 罗积维 侯青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探寻甘蔗间套种大豆的最佳模式,为生产上进行甘蔗间套种大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利用桂春8号和桂糖29号进行甘蔗与大豆不同间种模式(甘蔗行距设常规行距1.0m和宽行距1.2、1.4m,间种大豆行数设0、1、2行)试验,调查甘蔗... 【目的】探寻甘蔗间套种大豆的最佳模式,为生产上进行甘蔗间套种大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利用桂春8号和桂糖29号进行甘蔗与大豆不同间种模式(甘蔗行距设常规行距1.0m和宽行距1.2、1.4m,间种大豆行数设0、1、2行)试验,调查甘蔗生长、收获性状及甘蔗、大豆产量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甘蔗间种大豆后,甘蔗分蘖率和有效茎数有所降低;对甘蔗茎径、株高影响不大,在适合的甘蔗行距(1.4m)下不会造成甘蔗减产;可提高甘蔗地总利润,其中以在1.4m行距下间种2行大豆总利润增加最为明显。此外,宽行距种植甘蔗较常规行距种植甘蔗可提高甘蔗分蘖率、茎径、株高和大豆产量;在间种适合的大豆行数(2行)下不仅会造成甘蔗减产,还可提高蔗地的总利润。【结论】1.4m宽的甘蔗行距下间种2行大豆为最佳甘蔗间套种大豆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大豆 间种 收获性状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间套种花生最佳模式探讨 被引量:19
7
作者 韦贵剑 陆文娟 +3 位作者 彭天缘 梁景文 侯青光 覃思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07-1011,共5页
【目的】通过大田试验探索甘蔗—花生间套种的最佳模式,为当地生产中甘蔗—花生的合理间套种提供参考。【方法】以桂糖29号甘蔗品种和桂花22号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常规甘蔗种植行距(1.0 m)和宽行距(1.2和1.4 m)下间种不同行数(0、1、2... 【目的】通过大田试验探索甘蔗—花生间套种的最佳模式,为当地生产中甘蔗—花生的合理间套种提供参考。【方法】以桂糖29号甘蔗品种和桂花22号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常规甘蔗种植行距(1.0 m)和宽行距(1.2和1.4 m)下间种不同行数(0、1、2行)的花生,分析不同处理对甘蔗生长、蔗茎产量及蔗地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与常规甘蔗种植行距相比,宽行距种植时甘蔗萌芽率、有效茎数及产量有所下降,甘蔗分蘖率、茎径有所提高。在相同甘蔗种植行距下,间种花生时甘蔗萌芽率、株高整体上相对提高,分蘖率和有效茎数整体上相对减少。与不间种花生相比,1.0和1.2 m行距下间种花生时甘蔗产量显著下降(P<0.05,下同),1.4 m行距下间种2行花生甘蔗显著增产2.4 t/ha。宽行距下不间种花生时蔗地经济效益下降,间种花生后经济效益增加,且在1.4 m行距下间种2行花生时蔗地经济效益最高,达3.132万元/ha。【结论】适当的甘蔗—花生间套种方式可增加蔗地经济效益,且以1.4 m甘蔗种植行距下间种2行花生时蔗地经济效益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花生 间套种 收获性状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枝屑夏季栽培秀珍菇的配方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韦贵剑 黎敦涌 +3 位作者 侯青光 黄规军 黄徐谋 吴庆梅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25-2229,共5页
【目的】筛选以桑枝屑为原料、适合秀珍菇夏季栽培的最佳配方,为实现桑枝条资源化和秀珍菇反季节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移动式菌棒制冷"工艺对菇棚进行降温刺激,以不同添加比例的桑枝屑(90%、85%、80%)为... 【目的】筛选以桑枝屑为原料、适合秀珍菇夏季栽培的最佳配方,为实现桑枝条资源化和秀珍菇反季节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移动式菌棒制冷"工艺对菇棚进行降温刺激,以不同添加比例的桑枝屑(90%、85%、80%)为原料配制成3个栽培配方,以玉米芯添加麸皮的配方作对照,比较各配方栽培秀珍菇的菌丝生长情况、鲜菇产量、生物学效率、经济效益及氨基酸含量。【结果】不同桑枝屑添加配比的栽培配方在夏季栽培秀珍菇均能正常出菇,但对秀珍菇菌丝生长、鲜菇产量、生物学效率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不同,综合考虑,以桑枝屑80%、麸皮18%、碳酸钙1%、石灰1%为配方进行秀珍菇夏季栽培的效果最佳,其菌丝长势好,平均每袋鲜菇产量、生物学效率、投入产出比和氨基酸总量均最高,分别为0.48 kg、111.6%、1∶2.57和4.24%。【结论】利用"移动式菌棒制冷"工艺,以桑枝屑为主料添加麸皮、碳酸钙、石灰的配方在夏季栽培秀珍菇是可行的,既可降低生产成本,又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枝屑 秀珍菇 夏季栽培 生物学效率 经济效益 氨基酸含量 配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对甘蔗品种桂糖32号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陆文娟 韦贵剑 +3 位作者 梁景文 彭天缘 覃思德 王伦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7期64-66,共3页
[目的]探寻桂糖32号适宜的种植密度,为在河池蔗区推广桂糖32号提供栽培技术指导.[方法]试验研究5种不同的种植密度(①:7.5万芽/hm2、(②:9.0万芽/hm2、③:10.5万芽/hm2、④:12.0万芽/hm2和⑤:13.5万芽/hm2)对桂糖32号萌芽率、... [目的]探寻桂糖32号适宜的种植密度,为在河池蔗区推广桂糖32号提供栽培技术指导.[方法]试验研究5种不同的种植密度(①:7.5万芽/hm2、(②:9.0万芽/hm2、③:10.5万芽/hm2、④:12.0万芽/hm2和⑤:13.5万芽/hm2)对桂糖32号萌芽率、分蘖率、产量构成因子、蔗茎产量及含糖量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种植密度对桂糖32号的萌芽率和茎径影响不大;桂糖32号分蘖率随其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有所降低;有效茎数、产量及含糖量随其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与7.5万芽/hm2相比,9.0万、10.5万芽/hm2种植密度能增产3.99、4.47 t/hm2和增糖0.23、0.74 t/hm2,而12.0万、13.5万芽/hm2种植密度能显著增产7.63、12.01 t/hm2和显著增糖1.57、1.75 t/hm2.[结论]河池蔗区桂糖32号适宜的种植密度在12.0万~13.5万芽/hm2,最佳的种植密度在13.5万芽/hm2左右,在此密度下可获得较高的蔗茎产量和含糖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桂糖32号 种植密度 产量 GT 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玉米群体的构建及其改良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坤 张述宽 +6 位作者 杨耀迥 苏琪 刘亚利 滕辉升 侯青光 陈辉云 韦德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33-1637,共5页
【目的】通过群体的创建和改良,扩大玉米种质基础,为广西玉米杂交育种提供新的优良种质。【方法】根据配合力测定和自交系的系谱分析结果和育种目标要求,分别应用37、26个优良自交系创建两个玉米基础群体GZPA和GZPB,应用经简化后的改良H... 【目的】通过群体的创建和改良,扩大玉米种质基础,为广西玉米杂交育种提供新的优良种质。【方法】根据配合力测定和自交系的系谱分析结果和育种目标要求,分别应用37、26个优良自交系创建两个玉米基础群体GZPA和GZPB,应用经简化后的改良HS相互轮回选择法对两个群体进行遗传改良,并对其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和遗传增益分析。【结果】经改良后,两群体杂交组合4个试点的平均产量增益为7.70%,其吐丝天数、开花间隙天数、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出籽率、千粒重均获得一定程度的有利增益。GZPA和GZPB平均产量增益分别为5.37%和4.85%;群体GZPA的吐丝天数、开花间隙天数、出籽率为负增益,其他性状为正增益,且株高、穗粗、穗行数的增益达显著水平;群体GZPB的吐丝天数、开花间隙天数、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为正增益,其他性状为负增益。两个群体改良前后性状变异系数变化较小。【结论】简化后的改良HS相互轮回选择法对两个群体的改良效果明显,两个群体内仍有较大的遗传变异,可作进一步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群体构建 改良HS相互轮回选择 增益 改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稻与籼稻杂交后代田间表现及优良单株选育 被引量:1
11
作者 韦贵剑 黄大辉 +3 位作者 梁仁敏 韦世开 韦春项 罗继腾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9-744,共6页
【目的】分析普通野生稻与籼稻杂交后代田间表现,筛选优良单株,为普通野生稻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普通野生稻DP3与籼稻93-11杂交获得F1群体,再自交获得F3、F4群体,并考察F4群体的优良单株自交后代农艺性状。【结果】与亲本... 【目的】分析普通野生稻与籼稻杂交后代田间表现,筛选优良单株,为普通野生稻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普通野生稻DP3与籼稻93-11杂交获得F1群体,再自交获得F3、F4群体,并考察F4群体的优良单株自交后代农艺性状。【结果】与亲本DP3、93-11相比,杂交F1植株的株高、实粒数、秕谷数和单株产量均表现出较强的超亲现象,F2单株农艺性状出现较大变异。在F3家系中,秕谷数变异系数最大,为78.36%;其次是单株产量,为71.98%;株实粒数、穗粒数、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分别为67.49%、47.38%、46.66%和35.45%;千粒重、株高和穗长的变异系数相对较低,分别为18.36%、13.09%和11.79%。筛选获得的3株F6单株产量分别为29.5、31.0和34.9 g,均高于父母本,其他性状如穗长、实粒数、穗粒数等表现优良。【结论】籼野型杂交后代大部分性状存在超亲分离现象,采用"低世代、超大群体法"对其杂交后代进行选择,能够有效筛选获得农艺性状优良单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普通野生稻 变异 超亲现象 优良单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辐98-296种茎直接补种新台糖22号宿根蔗试验研究初报 被引量:12
12
作者 梁阗 游建华 +2 位作者 吴凯朝 韦贵剑 廖庆才 《广西糖业》 2016年第4期3-9,共7页
【目的】探讨采用甘蔗新品种桂辐98-296种茎对新台糖22号宿根蔗直接补种对各自产量和蔗糖品质的影响,以有效地解决宿根蔗缺株断垄问题,延长宿根蔗年限,降低植蔗周期生产成本,为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桂辐98-296和新台糖22... 【目的】探讨采用甘蔗新品种桂辐98-296种茎对新台糖22号宿根蔗直接补种对各自产量和蔗糖品质的影响,以有效地解决宿根蔗缺株断垄问题,延长宿根蔗年限,降低植蔗周期生产成本,为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桂辐98-296和新台糖22号种茎直接补种新台糖22号宿根,调查补种的桂辐98-296、新台糖22号和新台糖22号宿根蔗的产量性状、蔗茎产量及蔗糖品质表现。【结果】桂辐98-296种茎直接补种处理产量为74.33t/hm2,分别比CK、新台糖22号种茎直接补种处理增产18.36、15.83t/hm2,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新台糖22号种茎直接补种处理产量与CK差异不显著。直接补种不影响新台糖22号宿根蔗的产量和蔗糖分;补种的桂辐98-296的蔗糖分与新台糖22号宿根蔗相当。【结论】桂辐98-296种茎直接补种新台糖22号宿根蔗,可以增加单位面积有效茎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方法简单、高效、实用,有效延长了宿根年限,提高植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辐98—296 新台糖22号宿根蔗 种茎直接补种 提高单产 延长宿根年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桑枝屑小拱棚大球盖菇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黎敦涌 韦贵剑 +4 位作者 覃正生 黄永东 侯青光 黄规军 蓝现丹 《南方园艺》 2012年第1期48-49,共2页
根据大球盖菇特性,利用桑枝屑生料在冬闲田进行黑膜小拱棚覆盖栽培,主要从栽培季节、栽培场地、铺料播种、覆土、灌溉、发菌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其栽培技术,充分利用本地桑枝资源优势发展食用菌产业,促进广西山区桑蚕业经济循环... 根据大球盖菇特性,利用桑枝屑生料在冬闲田进行黑膜小拱棚覆盖栽培,主要从栽培季节、栽培场地、铺料播种、覆土、灌溉、发菌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其栽培技术,充分利用本地桑枝资源优势发展食用菌产业,促进广西山区桑蚕业经济循环及产业链的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桑枝屑 大球盖菇 冬闲田 小拱棚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糯玉米新品种河糯1号选育报告 被引量:2
14
作者 侯青光 韦贵剑 +2 位作者 卢亚妮 蓝现丹 韦太光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6期40-40,45,共2页
河糯1号是河池市农科所以自选系山糯86为母本,以桥糯102为父本组配成的糯玉米杂交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抗病性强、丰产稳产、品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鲜果穗潜力15t/hm2左右,田间表现长势旺盛,整齐度高,抗倒伏能力强,抗大小斑病、纹枯病... 河糯1号是河池市农科所以自选系山糯86为母本,以桥糯102为父本组配成的糯玉米杂交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抗病性强、丰产稳产、品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鲜果穗潜力15t/hm2左右,田间表现长势旺盛,整齐度高,抗倒伏能力强,抗大小斑病、纹枯病、茎腐病、锈病等。2012年通过广西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广西全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品种选育 河糯1号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桑枝屑小拱棚大球盖菇栽培技术
15
作者 黎敦涌 韦贵剑 《农村新技术》 2013年第1期12-13,共2页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酒红球盖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保健价值高。采用纯桑枝屑小拱棚栽培大球盖菇技术,是指采用纯桑枝屑作大球盖菇的菌丝培养基,利用冬闲田作栽培场所,采用生料免拌直铺、灌溉加水、黑膜小拱棚覆盖的配套栽...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酒红球盖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保健价值高。采用纯桑枝屑小拱棚栽培大球盖菇技术,是指采用纯桑枝屑作大球盖菇的菌丝培养基,利用冬闲田作栽培场所,采用生料免拌直铺、灌溉加水、黑膜小拱棚覆盖的配套栽培技术。该技术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省工省力,节本高效。每667平方米(1亩)投料3000千克,产鲜菇2000千克,基料转化率达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套栽培技术 小拱棚栽培 大球盖菇 桑枝屑 皱环球盖菇 小拱棚覆盖 营养丰富 保健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辐98-296种茎直接补种台优宿根蔗试验初报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用 韦维 +5 位作者 韦晓 罗奥柔 韦贵剑 陈燕 蓝现丹 莫乘宝 《热带农业科学》 2018年第5期14-19,共6页
探讨甘蔗新品种桂辐98-296种茎直接补种台优宿根蔗对甘蔗产量和糖分含量的影响,为宿根蔗地种茎直接补种技术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直接利用桂辐98-296和台优种茎对台优宿根蔗地进行补种,观察并记载其生长过程,调查补种的桂辐98-296... 探讨甘蔗新品种桂辐98-296种茎直接补种台优宿根蔗对甘蔗产量和糖分含量的影响,为宿根蔗地种茎直接补种技术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直接利用桂辐98-296和台优种茎对台优宿根蔗地进行补种,观察并记载其生长过程,调查补种的桂辐98-296、台优以及宿根台优的各项农艺性状,分别测定蔗茎含糖量。结果显示。桂辐98-296补种处理平均产量为83 355.45 kg/hm2,台优补种处理平均产量为75 710.55 kg/hm2,空白对照宿根台优平均产量为69 490.95 kg/hm2,三者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砍收时,补种的桂辐98-296蔗糖分含量为14.80%;补种台优的蔗糖分含量为14.58%;宿根台优的蔗糖含量15.20%;桂辐98-296的糖分含量和宿根台优差异不显著;补种台优糖分含量和宿根台优差异显著。综上所述,桂辐98-296种茎直接补种台优宿根蔗,可增加单位面积有效茎,有效提高甘蔗产量,同时甘蔗工艺成熟期,蔗糖分含量也和宿根台优相当,因此桂辐98-296可作为台优宿根蔗地种茎直接补种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辐98-296 台优宿根蔗 种茎直接补种 提高单产 延长宿根年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玉米新品种河糯612的选育经过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7
作者 韦林汕 黄柄壬 +3 位作者 卢亚妮 侯青光 韦贵剑 罗继腾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5期35-36,共2页
河糯612是以自交系HN16为父本、以自主选择自交系HN601为母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糯玉米杂交种,于2018年5月30日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河糯612幼苗长势旺盛、整齐,植株穗位、株高较为整齐,果穗均匀、穗长较长、结实... 河糯612是以自交系HN16为父本、以自主选择自交系HN601为母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糯玉米杂交种,于2018年5月30日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河糯612幼苗长势旺盛、整齐,植株穗位、株高较为整齐,果穗均匀、穗长较长、结实好、行排列整齐、行间紧致,出籽率较高,色泽好,可在广西全区种植。本文阐述了河糯612的选育过程,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并总结了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河糯612 选育过程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河玉397的选育过程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卢亚妮 侯青光 +3 位作者 韦林汕 黄柄壬 蓝现丹 韦贵剑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22期25-26,共2页
河玉397是以自交系河自511为母本、河自20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具有穗大、出籽率高、高产等特点。本文介绍了玉米新品种河玉397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玉米 河玉397 选育过程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肥不同喷施时期和种类对玉米产量、品质及硒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侯青光 韦林汕 +5 位作者 卢亚妮 黄柄壬 韦贵剑 黄小英 赵峰进 李世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00-1906,共7页
【目的】探究外源硒对河玉397籽粒产量和品质及硒、镉和砷含量的影响,为筛选适宜生产富硒玉米的外源硒肥种类及其使用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开展河玉397喷施硒肥试验,A因素(主处理)为硒肥喷施期,分别设A1(拔节期... 【目的】探究外源硒对河玉397籽粒产量和品质及硒、镉和砷含量的影响,为筛选适宜生产富硒玉米的外源硒肥种类及其使用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开展河玉397喷施硒肥试验,A因素(主处理)为硒肥喷施期,分别设A1(拔节期)、A2(大喇叭口期)和A3(抽雄期)3个主处理,B因素(副处理)为硒肥种类及清水对照(CK),分别设B1(锌硒葆)、B2(亚硒酸钠)、B3(硒硅肥1号)、B4(硒硅肥2号)、B5(硒硅肥3号)和B6(CK)6个副处理,共18个处理。各处理玉米成熟采收后进行产量及果穗农艺性状考查,测定、分析其籽粒的粗蛋白、脂肪、淀粉、硒、砷和镉含量。【结果】A2B1处理河玉397的行粒数和百粒重均较CK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提高;A1B2和A2B1处理河玉397的籽粒产量分别极显著和显著高于CK8.3%和6.6%。除A3B4处理河玉397籽粒的淀粉含量显著低于CK外,其他处理对其品质均无负面影响。在河玉397大喇叭口期或抽雄期喷施不同硒肥的富硒效果均达极显著水平,尤其以喷施锌硒葆和硒硅肥2号对提高其籽粒硒含量的效果较佳;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喷施硒硅肥2号、在大喇叭口期喷施硒硅肥3号均可极显著降低河玉397籽粒的镉含量,在大喇叭口期喷施硒硅肥1号可显著降低河玉397的籽粒镉含量;喷施硒硅肥2号对玉米籽粒砷含量的降低作用明显。玉米籽粒镉和砷含量与硒含量的相关性极强,拟合曲线方程分别为y=0.0687+0.0592sin[π(x+0.8697)/0.8299],R_((Cd))^(2)=0.9177和y=0.4019+0.3004sin[π(x-0.2375)/0.1997],R_((As))^(2)=0.8851。【结论】在河玉397大喇叭口期或抽雄期喷施锌硒葆或硒硅肥2号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其籽粒硒含量,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喷施锌硒葆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其籽粒产量;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喷施硒硅肥2号具有降低玉米籽粒镉和砷含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外源硒肥 籽粒硒含量 重金属含量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河玉719的选育经过及高产栽培技术
20
作者 侯青光 卢亚妮 +4 位作者 韦芙仰 黄柄壬 韦林汕 蓝现丹 韦贵剑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5期45-46,共2页
河玉719是河池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农业科学院桂西分院)以自交系河自508为母本、河自20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参加2015年广西春、秋2季区域试验以及2016年春、秋2季生产试验,均较对照正大619增产,同时表现出高产、稳产、... 河玉719是河池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农业科学院桂西分院)以自交系河自508为母本、河自20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参加2015年广西春、秋2季区域试验以及2016年春、秋2季生产试验,均较对照正大619增产,同时表现出高产、稳产、多抗等特点。2017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审定,适宜在广西各地区种植。本文详细介绍了玉米品种河玉719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河玉719 选育经过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