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18受体在人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肾组织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华锋 陈孝文 +3 位作者 江黎明 唐德祐 梁东 何惠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42-645,共4页
目的 :进一步明确白细胞介素 (IL 18)在肾组织免疫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半定量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RT PCR)技术检测 16例正常人 ,16例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MsPGN)患者以及 18例狼疮性肾炎 (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 目的 :进一步明确白细胞介素 (IL 18)在肾组织免疫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半定量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RT PCR)技术检测 16例正常人 ,16例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MsPGN)患者以及 18例狼疮性肾炎 (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白细胞介素 18受体 (IL 18R)α链mRNA的表达量 ,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6例正常肾组织 ,16例MsPGN)患者及 18例LN患者肾组织IL 18Rα链蛋白表达量。结果 :MsPGN患者PBMCIL 18RmRNA表达量较正常组有所增高 ,但未达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LN患者PBMCIL 18RmRNA表达量较正常人显著增高 (P <0 0 0 1) ;正常肾组织存在较弱的IL 18R表达 ,MsPGN患者肾组织IL 18R表达量较正常肾组织有所增强 ,但未达统计学差异 ,而LN患者肾组织IL 18R的表达量较正常肾组及MsPGN组均显著增强 (P <0 0 0 1) ,但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LN患者PBMC及肾组织IL 18R表达量均不与血清肌酐 (Scr)水平及 2 4小时尿蛋白排泌量 (2 4h UPE)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IL 18信号在全身系统及肾组织局部的免疫调节中起一定的作用 ;IL 18在肾功能未严重损害MsPGN患者的发病过程中可能所起作用不大 ;LN患者不但存在IL 18的过量产生 ,而且存在着IL 18过度作用的问题 ,抑制过强的IL 18作用信号可能是LN治疗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受体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狼疮性肾炎 肾组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化酶-2基因和蛋白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吴平 陈念平 +2 位作者 黄冰 何惠娟 杨展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860-863,共4页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基因和蛋白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了47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11例远离肿瘤的正常胃粘膜组织中COX-2mRNA的表达...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基因和蛋白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了47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11例远离肿瘤的正常胃粘膜组织中COX-2mRNA的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COX-2mRNA在72.3%(34/47)的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增高(0.619±0.033),癌旁组织表达也增高(0.175±0.084),在正常胃粘膜组织中几乎不表达,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正常胃粘膜组织COX-2mRNA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70.2%(33/47)的胃癌组织COX-2蛋白呈阳性表达,58.3%(27/47)癌旁组织COX-2蛋白呈不同程度阳性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正常胃粘膜组织未见COX-2蛋白表达。胃癌的COX-2过度表达与其淋巴结的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而与组织学类型和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结论:COX-2mRNA和蛋白表达在人胃癌组织中明显增高,并与胃癌淋巴结的转移和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COX-2的过度表达在人胃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环氧化酶-2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花青素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iN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旭光 梁统 周克元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3-267,共5页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硝酸还原酶法测大鼠关节液中NO的含量;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内iNOS mRNA和...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硝酸还原酶法测大鼠关节液中NO的含量;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内i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原花青素显著减低AA大鼠足跖炎症组织中NO的含量以及血清中IL-1β、TNF-α的水平,同时下调AA大鼠腹腔巨噬细胞i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原花青素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抗炎作用可能与其降低TNF-α和IL-1β的水平,抑制iNOS的mRNA和蛋白表达从而减少NO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青素 佐剂性关节炎 一氧化氮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时营养补充对大学生中长跑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廖春海 李世成 +3 位作者 熊静宇 梁一波 邓玉丽 吴平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64,共8页
目的研究择时营养补充对中长跑运动员运动能力及部分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16名大学男子中长跑运动员随机分为择时营养补充实验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实验组每天早7:00时口服温阳中药,晚8:30口服滋阴中药,并在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2 h补... 目的研究择时营养补充对中长跑运动员运动能力及部分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16名大学男子中长跑运动员随机分为择时营养补充实验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实验组每天早7:00时口服温阳中药,晚8:30口服滋阴中药,并在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2 h补充"糖+大豆肽饮料"(糖与肽的质量比为4:1),并进行6周的运动训练。对照组在相同时间内口服外观相同内含淀粉的胶囊和补充等量纯净水,并执行相同训练计划。结果:发现实验组自身比较PWC170、Pmax、600 m跑和立定三级跳成绩显著提高,100 m跨跳步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9:00~11:00、16:00~18:00时间段Pmax显著增加;100 m跨跳步数和600 m跑用时显著减少,立定三级跳成绩显著提高。实验后实验组T峰值和中值比对照组显著增加,C峰值和中值显著减低,T/C峰值和中值显著增高69.31%(P<0.05)和61.38%(P<0.05),CK峰值和中值显著降低37.8%。结论:择时营养显著提升大学生中长跑运动员血清睾酮水平、促进运动疲劳的消除和体能的恢复,维护大强度运动后骨骼肌微结构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时营养补充 中长跑 运动能力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花青素对佐剂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Bcl-2、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旭光 陈根殷 杨展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PC)对佐剂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Bc1-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各组大鼠滑膜细胞Bcl-2、BaxmRNA的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滑膜细胞Bc...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PC)对佐剂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Bc1-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各组大鼠滑膜细胞Bcl-2、BaxmRNA的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滑膜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分析滑膜细胞caspase-3酶原的裂解,比色法测定大鼠滑膜细胞caspase-3的相对活性。结果:正常大鼠滑膜细胞Bcl-2和Bax均有表达,模型组大鼠Bcl-2、Bax表达均高于正常组。PC(6,30mg/kg)治疗组可明显下调Bcl-2m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BaxmRNA和蛋白表达;而caspase-3酶原的表达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药物组大鼠caspase-3与对照组相比活性升高。结论:PC可通过下调滑膜组织中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诱导caspase-3活化,从而诱导滑膜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其治疗佐剂性关节抗炎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青素 佐剂关节炎 滑膜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比卡因-芬太尼术后镇痛对乳腺癌患者患者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温汉新 曹殿青 +1 位作者 吴平 姚业兴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297-299,共3页
目的探讨罗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4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为罗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组;Ⅱ组为罗比卡因复合吗啡组。分别于... 目的探讨罗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4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为罗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组;Ⅱ组为罗比卡因复合吗啡组。分别于麻醉前(T0)、术后2h(T1)、24h(T2)、72h(T3)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IL-2、IL-6水平。结果两组镇痛效果良好,与麻醉前比较,Ⅰ组T淋巴细胞亚群及IL-2水平各时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T1、T2时的CD3+、CD4+、IL-2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罗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行PCEA效果良好,对免疫的抑制作用较轻,适合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比卡因-芬太尼 术后镇痛 乳腺癌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6 PCEA 肿瘤 镇痛作用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核酶对鼻咽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家明 李明意 +3 位作者 杨展 吴柱国 李震 张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讨脱氧核酶对端粒酶RNA组分的切割作用及对鼻咽癌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针对端粒酶RNA组分(hTR)的核苷酸序列,合成“10~23”型脱氧核酶及其类似物,提取总RNA在体外切割hTRmRNA;转染鼻咽癌细胞后,用RTPCR扩增hTR基因片段,用P... 目的探讨脱氧核酶对端粒酶RNA组分的切割作用及对鼻咽癌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针对端粒酶RNA组分(hTR)的核苷酸序列,合成“10~23”型脱氧核酶及其类似物,提取总RNA在体外切割hTRmRNA;转染鼻咽癌细胞后,用RTPCR扩增hTR基因片段,用PCRELISA法测定端粒酶活性。结果未经修饰的脱氧核酶DzT和在DzT的3′末端添加倒位连接T碱基的脱氧核酶DzTi在体外能够有效地切割hTRmRNA;在转染鼻咽癌细胞后,DzTi比DzT对hTRmRNA表现出更强的切割作用,DzTi能够显著地降低鼻咽癌细胞端粒酶活性(P<0.01);但DzTi和DzT转染对鼻咽癌细胞的生长均没有明显的影响(P>0.05)。DzT和DzTi的催化中心的一个碱基被替换后形成的脱氧寡核苷酸DzT’和DzTi’在胞外和胞内均不表现对hTRmRNA的切割作用。结论人工合成的脱氧核酶能够高效特异地切割端粒酶RNA组分,并降低鼻咽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作为一种新发现的催化性核酸,脱氧核酶在肿瘤的基因治疗领域中将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性DNA 端粒酶 鼻咽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大鼠心肌TNF-α、IL-6mRNA表达及腺苷对其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谭建新 黄宇戈 +2 位作者 黄秀兰 何惠娟 赵家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403-1406,共4页
目的 :观察金葡菌感染大鼠肺炎时心肌组织TNF -α、IL - 6mRNA表达 ,以及腺苷对其影响。方法 :5 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 5组 ,为对照组、肺炎组和腺苷治疗A、B、C组。金葡菌经气管插管注入复制肺炎大鼠模型 ,于注菌后第 2、3、4d静脉点滴... 目的 :观察金葡菌感染大鼠肺炎时心肌组织TNF -α、IL - 6mRNA表达 ,以及腺苷对其影响。方法 :5 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 5组 ,为对照组、肺炎组和腺苷治疗A、B、C组。金葡菌经气管插管注入复制肺炎大鼠模型 ,于注菌后第 2、3、4d静脉点滴腺苷治疗 ,每天 90min ,剂量分别为 5 0、10 0、15 0 μg·kg-1·min-1。第 5d处死大鼠 ,立即取心脏液氮保存 ,心肌组织用于病理检测和采用RT -PCR方法检测TNF -α、IL - 6mRNA的表达。结果 :(1)肺炎组心肌中TNF -α、IL - 6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 (均P <0 0 1) ;(2 )腺苷治疗B、C组心肌中TNF -α、IL - 6mRNA的表达低于肺炎组 (P <0 0 1) ,且治疗C组心肌IL - 6mRNA表达低于治疗B组 (P <0 0 1) ;而A组心肌中TNF -α、IL- 6mRNA的表达与肺炎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3)腺苷治疗可以减轻心肌的病理损伤 (P <0 0 1)。结论 :金葡菌感染大鼠肺炎可致心肌损害 ,细胞炎症因子IL - 6和TNF -α参与心肌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外源性腺苷治疗可抑制炎症因子TNF -α、IL - 6的分泌 ,从而有利于减轻炎症和保护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肺炎 心肌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大鼠 TNF—α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IK术后角膜愈合中几种细胞因子的调节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林意玲 江海鹰 +2 位作者 梁轩伟 吕秋荣 吴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1-423,共3页
目的定量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型生长因子(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前后在泪液中的浓度变化,探讨它们对LASIK术后角膜愈合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方法对26例(52眼)患者实施手... 目的定量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型生长因子(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前后在泪液中的浓度变化,探讨它们对LASIK术后角膜愈合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方法对26例(52眼)患者实施手术,于LASIK术前及术后24h、48h、1周及1个月在患者眼结膜囊内抽取泪液标本,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检测。结果在LASIK术前及术后1个月随访期间,EGF在泪液中的浓度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于术后24h浓度降低(P<0·05),48h后恢复至术前水平,bFGF浓度增加(P<0·05)。结论LASIK术后反应轻微,组织损伤小,Haze形成少或无,EGF的表达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变化。TGF-β1于术后24h浓度降低,使其对EGF的抑制作用降低,促进细胞的增生和移行。bFGF浓度增加,促进角膜细胞分裂、趋化和移行,有利于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愈合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核酶对端粒酶RNA的切割和乳腺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家明 李明意 +2 位作者 杨展 李震 张毅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8-642,共5页
目的探讨脱氧核酶对端粒酶RNA组分(hTR)的切割作用及对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针对hTR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合成'10~23'型脱氧核酶及其类似物,提取总RNA在体外切割hTR RNA;转染乳腺细胞后,用RT-PCR扩... 目的探讨脱氧核酶对端粒酶RNA组分(hTR)的切割作用及对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针对hTR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合成'10~23'型脱氧核酶及其类似物,提取总RNA在体外切割hTR RNA;转染乳腺细胞后,用RT-PCR扩增hTR基因片段,用PCR-ELISA法测定端粒酶活性,用RT-PCR和荧光免疫测定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未经修饰的脱氧核酶DzT和在DzT的3′末段添加倒位连接T碱基的脱氧核酶DzTi在体外能够有效地切割hTRRNA;在转染乳腺癌细胞后,DzTi比DzT对hTRRNA表现出更强的切割作用,DzTi能够显著地降低乳腺癌细胞端粒酶活性(P<0.05),但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基因没有明显的影响(P>0.05).DzT和DzTi的催化中心的一个碱基被替换后形成的脱氧寡核苷酸DzT′和DzTi′在胞外和胞内均不表现对hTR RNA的切割作用.结论人工合成的脱氧核酶确实能够高效特异地切割端粒酶hTR RNA,并降低乳腺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作为一种新发现的催化性核酸,脱氧核酶在肿瘤的基因治疗领域中可能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性DNA 端粒酶 乳腺肿瘤 bcl-2 BO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根殷 王旭光 陈淑琼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4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氯胺酮5 mg·k-1组(KT 1组),缺血/再灌注+氯胺酮10 mg·kg-1组(KT 2组),每...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氯胺酮5 mg·k-1组(KT 1组),缺血/再灌注+氯胺酮10 mg·kg-1组(KT 2组),每组12只,建立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120 min时取大鼠肺组织,观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浓度、肺组织湿干重比(W/D)的变化,同时测定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的含量。[结果]再灌注120 min后,两个KT组大鼠肺组织中的SOD活性高于I—R组(P<0.01),而MDA含量和W/D值则显著低于I—R组(P<0.01),同时两个KT组大鼠血清中的TNF-α、IL-6和IL-8浓度均明显低于I-R组(P<0.01)。[结论]氯胺酮可以降低缺血再灌注时肺组织中的氧自由基水平,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同时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减轻细胞因子介导的炎性损伤,从而减轻肺组织的损伤,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缺血再灌注 氧自由基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边旗二萜类化合物5F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意玲 吴平 +4 位作者 廖海兰 张培华 何惠娟 江黎明 梁念慈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9-373,共5页
【目的】观察半边旗二萜类化合物5F(5F)对体外培养的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PF)增殖和胶原合成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手术切除的人翼状胬肉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即得到HPF。将不同质量不同浓度(0、8、32、1... 【目的】观察半边旗二萜类化合物5F(5F)对体外培养的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PF)增殖和胶原合成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手术切除的人翼状胬肉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即得到HPF。将不同质量不同浓度(0、8、32、128)μg/mL的5F作用于HPF24h,通过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5F对细胞增殖的作用;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检测5F对细胞中CTGF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用化学比色法检测5F对细胞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在HPF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0、8、32、128)μg/mL的5F作用24h,各组剂量的5F均可以明显抑制HPF的增殖(P<0.01),其半数抑制率(IC50)为32.12μg/mL。在8~128μg/mL的剂量范围内,5F能显著地下调CTGFmRNA(0.69±0.05,0.38±0.06,0.19±0.04,与对照组0.82±0.09比较,P<0.05或P<0.01)和CTGF蛋白(82.34±5.16,31.46±4.98,23.28±2.65,与对照组98.12±7.20比较,P<0.05或P<0.01)的表达水平,能显著地降低胶原蛋白的含量﹙13.95±1.49,12.53±0.51,5.89±0.80,与对照组16.19±1.02比较,P<0.05或P<0.01),且均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半边旗二萜类化合物5F能显著地抑制体外培养的HPF的增殖和胶原蛋白的含量,使细胞的CTGF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并且呈显著的量效关系,表明半边旗5F具有体外抗纤维化作用,这为寻找有效治疗HPF的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边旗 二萜类 翼状胬肉 成纤维细胞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通过活性氧损伤机制诱导胰腺癌细胞发生胀亡性死亡 被引量:3
13
作者 杜冀晖 马镇坚 +1 位作者 李佳璇 张厚德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10-414,共5页
背景与目的: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有效抗疟疾成分,能够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但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ART诱导胰腺癌细胞死亡的方式及机制,为探寻治疗胰腺癌的新策略提供思路... 背景与目的: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有效抗疟疾成分,能够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但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ART诱导胰腺癌细胞死亡的方式及机制,为探寻治疗胰腺癌的新策略提供思路。方法: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各孔加入不同浓度ART(5、10、20、30、50、100、200、300μmol/L),另以不加药组作为阴性对照组,凋亡对照组加入22μmol/L羟基喜树碱。采用MTT法观察ART对胰腺癌Panc-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变化及凋亡率,DCFH-DA染色流式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生成变化:并观察过氧化氢酶(catalase)、可透过胞膜巯基抗氧化剂(TCEP)对ART作用的影响。结果:随着ART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Panc-1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50μmol/L以上浓度ART可致Panc-1细胞呈现明显之胀性死亡,未见细胞凋亡表现。电镜显示,胞质中有大量空泡形成,线粒体肿胀,嵴破坏,呈絮状改变:胞核肿胀,核内染色质分散,与胀亡性死亡的特征相类似。流式分析显示,经50、200μmol/L ART作用5 h,细胞内ROS水平分别是阴性对照组的1.60倍和4.49倍:而用抗氧化剂TCEP预处理能部分抑制细胞内ROS产生及细胞胀亡的发生。结论:青蒿琥酯对胰腺癌Panc-1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诱导产生不同于细胞凋亡的胀亡性死亡,其机制可能与ROS产生及过氧化损伤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胰腺癌 细胞胀亡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离子通道A23187对血小板聚集和蛋白质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日炎 江黎明 +1 位作者 覃燕梅 梁念慈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4-350,共7页
以32PNa2HPO4标记猪血小板,在阿斯匹林阻断花生四烯酸代谢,Apyrase去除分泌的ADP情况下,以A23187和PMA为血小板激动剂,staurosporine为PKC抑制剂,研究Ca2+和蛋白激酶C在血小... 以32PNa2HPO4标记猪血小板,在阿斯匹林阻断花生四烯酸代谢,Apyrase去除分泌的ADP情况下,以A23187和PMA为血小板激动剂,staurosporine为PKC抑制剂,研究Ca2+和蛋白激酶C在血小板聚集中的作用.结果表明,aA23187在1~20μmol/L引起血小板聚集,相应地,明显地引起40ku、20ku蛋白质磷酸化,且存在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bA23187和PMA在血小板聚集和蛋白质磷酸化上都存在着协同效应.c1μmol/Lstaurosporine可大部分抑制20μmol/LA23187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20ku、40ku蛋白质磷酸化.结果提示,Ca2+激活血小板是建立在激活PKC的基础上,Ca2+通过激活PKC诱导血小板聚集,这是Ca2+激活血小板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3187 PMA 血小板聚集 蛋白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移植膀胱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相关动物模型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坚 何惠娟 +2 位作者 吴平 赵家明 董忠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 了解可移植膀胱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为了解MBT 2细胞的生长特性 ,采用计数的方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 ;MTT法对细胞在不同培养介质中的生长率进行测定。为测定肿瘤细胞的肿瘤形成能力 ,将不... 目的 了解可移植膀胱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为了解MBT 2细胞的生长特性 ,采用计数的方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 ;MTT法对细胞在不同培养介质中的生长率进行测定。为测定肿瘤细胞的肿瘤形成能力 ,将不同剂量的肿瘤细胞注射到C3H同基因鼠右后侧腹皮下 ,每周两次用测量器测定肿瘤的两径。结果 MBT 2肿瘤细胞多数呈梭形 ,单层贴壁生长。核 质比例约为 1∶2。细胞间界限清楚。细胞接种后生长缓慢 ,第 3天生长速度开始加快 ,第 7天达到高峰。在不同的培养介质中肿瘤细胞的生长速度基本相同。在测定肿瘤的形成能力时我们发现 ,接种了 1× 10 6 肿瘤细胞的小鼠最快形成肿瘤。在接种后第 2 3天 ,小鼠的死亡率高达 90 % ,而此时 ,皮下肿瘤体积尚小。这可能是因为肿瘤转移所致。接种了 1× 10 4 肿瘤细胞的小鼠 ,皮下肿瘤的生长速度较慢。在接种 2周内无肿瘤形成。而接种了 1× 10 5肿瘤细胞的小鼠 ,在接种后第 3周 ,肿瘤的发生率可达 80 % ,而且无死亡发生。结论 不同的培养介质对MBT 2的生长无明显影响。皮下注射建立可移植膀胱肿瘤动物模型时 ,接种剂量为 1× 10 5细胞 只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移植膀胱 肿瘤细胞 生物学 动物模型 皮下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相关蛋白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毅 张凌 +1 位作者 李震 何惠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947-94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AT1受体)体相关蛋白(ATRAP)对AT1受体介导的血管平滑肌增殖和新构建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和转染,将[3H]胸腺嘧啶掺入测定DNA合成、动物实验和外科程序。结果:[3H]胸腺嘧啶掺入测定显示,ATRAPcDNA转染...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AT1受体)体相关蛋白(ATRAP)对AT1受体介导的血管平滑肌增殖和新构建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和转染,将[3H]胸腺嘧啶掺入测定DNA合成、动物实验和外科程序。结果:[3H]胸腺嘧啶掺入测定显示,ATRAPcDNA转染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与pcDNA转染的VSMCs比较,过度表达的ATRAP明显抑制了AT1受体介导的VSMCs的增生,有时间依赖性。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过量表达的ATRAP中含磷或不含磷的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ERK)抗体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组织病理学观察,过量表达的ATRAP明显抑制了AT1受体介导的VSMCs的增生。结论:过度表达的ATRAP明显抑制了AT1受体介导的VSMCs的增生,ATRAP的生长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在VSMCs中的AT1受体介导的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ERK)的后期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血管紧张素 1型 血管平滑肌细胞 新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核酶对cip1/waf1 mRNA的切割及对人绒毛膜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赵家明 杨展 +4 位作者 李震 李明意 吴柱国 张毅 何惠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36-639,共4页
目的 探讨脱氧核酶对cip1/waf1mRNA的切割作用及对人绒毛膜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针对cip1/waf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合成“10~2 3”型脱氧核酶及其类似物,提取总RNA在体外切割cip1/waf1mRNA ;转染绒毛膜癌细胞后,用RT PC... 目的 探讨脱氧核酶对cip1/waf1mRNA的切割作用及对人绒毛膜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针对cip1/waf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合成“10~2 3”型脱氧核酶及其类似物,提取总RNA在体外切割cip1/waf1mRNA ;转染绒毛膜癌细胞后,用RT PCR扩增和荧光免疫方法测定cip1/waf1和凋亡相关基因bcl 2和bax的表达。结果 未经修饰的脱氧核酶DzT和在DzT的3′末段添加倒位连接T碱基的脱氧核酶DzTi在体外能够有效地切割cip1/waf1mRNA ;在转染绒毛膜癌细胞后,DzTi比DzT对cip1/waf1mRNA表现出更强的切割作用,能显著地降低细胞内cip1/waf1蛋白(p2 1cip1/waf1蛋白或p2 1蛋白)水平(P <0 0 1) ,下调bax基因的表达(P <0 0 5 ) ,但对bcl 2基因的表达和细胞的生长未表现出显著的影响(P >0 0 5 )。DzT和DzTi的催化中心的一个碱基被替换后形成的脱氧寡核苷酸DzT′和DzTi′在胞外和胞内均不表现对cip1/waf1mRNA的切割作用。结论 人工合成的脱氧核酶确实能够高效特异地切割cip1/waf1mRNA ,并能上调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表明脱氧核酶确实能够通过切割cip1/waf1mRNA来参与细胞的凋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性DNA cipl/waf1 绒毛膜癌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HCPT对人肝癌细胞QGY和HepG2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
18
作者 祝葆华 姚榛祥 +3 位作者 江黎明 吴平 何惠娟 杨展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05-307,共3页
目的 :探讨 10 -HCPT对人肝癌细胞QGY和HepG2生长增殖的影响。 方法 :分别用不同浓度 10 -HCPT作用QGY和HepG2细胞 4 8h和相同浓度作用不同时间 ,以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指数 (GI) ,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率。结果 :10~ 36 0... 目的 :探讨 10 -HCPT对人肝癌细胞QGY和HepG2生长增殖的影响。 方法 :分别用不同浓度 10 -HCPT作用QGY和HepG2细胞 4 8h和相同浓度作用不同时间 ,以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指数 (GI) ,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率。结果 :10~ 36 0 μg/ml和 30~ 36 0 μg/ml 10 -HCPT分别作用QGY和HepG2细胞 4 8h后 ,均有显著性生长抑制作用 (P<0 .0 5 ) ,且呈量效依赖关系。 10 0 μg/ml10 -HCPT作用 2 4h、36、4 8和 72h对两种细胞均具有显著性抑制作用 (P <0 .0 5 )。实验组两种细胞克隆形成率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羟基喜树碱 肝癌:HepG2 Q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血液端粒酶活性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19
作者 张毅 赵家明 +1 位作者 关惠军 王旭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0-201,共2页
为了探讨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血液端粒酶活性 (TA)与AML各种临床指标的关系 ,采用PCR_ELISA法检测了健康儿童及患儿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 (PBTA)。结果显示健康儿童的PBTA为阴性 ;32例患儿中27例初诊的PBTA为阳性 ,但... 为了探讨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血液端粒酶活性 (TA)与AML各种临床指标的关系 ,采用PCR_ELISA法检测了健康儿童及患儿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 (PBTA)。结果显示健康儿童的PBTA为阴性 ;32例患儿中27例初诊的PBTA为阳性 ,但与患儿的性别、年龄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之间无相关性 (P>0.05)。在不同的FAB分型之间 ,初诊时PBTA的表达特点是M2>M4>M5>M3 ,M2与M5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完全缓解超过1年的患者初诊PBTA小于1年内复发者和无完全缓解者 ,前两者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同一患者完全缓解时PBTA显著小于初诊时PBTA值 (P<0.05);复发患儿初诊与复发时的PBTA值无明显差异 (P>0.05)。提示儿童AML患者初诊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可能对AML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血液端粒酶活性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