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泛性焦虑症双侧杏仁核静息态和动态功能连接特征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磊 王小玲 +9 位作者 孙继飞 曹久冬 洪洋 罗萍 孙黎 吕学玉 刘军 赖菁玲 方继良 郎学森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53,61,共6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连接(restingstatefunctionalconnectivity,rs-FC)和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方法观察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异常改变特征。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GAD患者35例和...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连接(restingstatefunctionalconnectivity,rs-FC)和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方法观察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异常改变特征。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GAD患者35例和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35例,对两组被试分别采集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数据,以杏仁核为种子点,观察两组被试双侧杏仁核的rs-FC和dFC异常改变特征,并进一步将差异脑区与临床症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rs-FC方面,GAD组左侧杏仁核与左侧眶部额下回、左侧中央后回、左侧枕上回、左侧颞中回颞极(t=-2.236、-2.220、-2.222、-2.230,P<0.005)的rs-FC较HC组减低,右侧杏仁核与左侧额中回、左侧辅助运动区、左侧中央后回(t=-2.297、-2.296、-2.299,P<0.005)的rs-FC较HC组减低;在dFC方面,GAD组左侧杏仁核与右侧颞中回、左侧楔前叶(t=-2.236、-2.220,P<0.005)的dFC较HC组减低,右侧杏仁核与右侧眶部额中回、右侧岛叶dFC较HC组减低(t=-2.297、-2.296,P<0.005),且GAD组右侧杏仁核与左侧额中回的rs-FC值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17,HAMD-17)评分呈负相关(r=-0.425,P=0.013)。结论GAD患者杏仁核与局部脑区存在静态与动态功能连接异常,主要包括奖赏网络、默认网络、额顶网络和视觉网络,本研究为了解GAD脑功能活动异常神经病理机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性焦虑症 杏仁核 静息态功能连接 动态功能连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和复发抑郁症共病失眠的静息态脑功能网络特征初步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丽梅 李梦瑶 +9 位作者 黄颖欣 黄毅华 谢旺 阎路达 李晶晶 李仲贤 彭敏 周逸夫 方继良 周鹏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4,110,共7页
目的探讨首发和复发抑郁症共病失眠(recurrent depression comorbid insomnia,RDCI)的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差异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纳入53例抑郁症共病失眠患者,根据抑郁是否为首次发作分为首发抑郁... 目的探讨首发和复发抑郁症共病失眠(recurrent depression comorbid insomnia,RDCI)的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差异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纳入53例抑郁症共病失眠患者,根据抑郁是否为首次发作分为首发抑郁症共病失眠(first-episode depression comorbid insomnia,FEDCI)组32例和RDCI组21例,另外,纳入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21例。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评估抑郁程度,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评估睡眠状态。所有受试者均采集静息态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数据。运用SPSS软件包,对三组基于双侧前扣带皮质喙部(rostr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rACC)为种子点的FC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其差异脑区与临床量表的相关性,fMRI数据采用GRF校正,设置体素水平P<0.001,簇水平P<0.05。结果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EDCI组和RDCI组与HC组间基于双侧rACC的F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以左侧rACC为种子点,与HC组相比,RDCI组的左侧角回、右侧额中回的FC值较低(P<0.05);RDCI组与FEDCI组相比,左侧角回、左侧额下回FC值更高(P<0.05)。以右侧rACC为种子点,与HC相比,FEDCI组左侧丘脑FC值更高(P<0.05);左侧中央后回、右侧岛叶FC值更低(P<0.05)。与RDCI组相比,FEDCI组左侧中央后回、右侧岛叶FC值更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FEDCI组左侧rACC和左侧角回FC值与HAMD-17呈正相关(P=0.012,r=0.439)。RDCI组的左侧rACC与左侧额下回之间的FC值与发作次数正相关(P=0.002,r=0.654)。结论FEDCI和RDCI的前额叶-情感网络-感觉运动网络存在明显差异,与临床症状、发作次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首发抑郁症共病失眠 复发抑郁症共病失眠 功能连接 喙侧前扣带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单侧基底节卒中后抑郁与非抑郁患者局部一致性和低频振幅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许天骄 陆梦馨 +3 位作者 李媛媛 张慕昭 邹忆怀 方继良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107,共6页
目的探索单侧基底节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特征,明确rs-fMRI在单侧基底节PSD患者临床诊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纳入4... 目的探索单侧基底节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特征,明确rs-fMRI在单侧基底节PSD患者临床诊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纳入45例卒中患者,根据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17,HAMD-17)结果,将被试分为PSD组23例和卒中后非抑郁(nonpost-strokedepression,NPSD)组22例,通过局部一致性(regionalhomogeneity,ReHo)和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s,ALFF)分析方法比较两组被试ReHo、ALFF值存在显著差异的脑区。结果与PSD组相比,NPSD组在左颞极中回、左中央前回(t=5.4428、3.5079,P<0.05)的ReHo值升高,在左梭状回、左楔前叶(t=-3.5528、-4.1124,P<0.05)的ReHo值降低,在右梭状回、右颞下回、左后扣带回、右扣带回、右缘上回、左中央前回、左旁中央小叶、右中央前回(t=3.5149、3.2775、4.6102、3.7343、4.2189、3.8542、4.3429、3.9644,P<0.05)的ALFF值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WE校正)。结论单侧基底节PSD患者默认模式网络、感觉运动网络和社交网络部分脑区出现ReHo和ALFF变化,上述成像特征或为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明确了rs-fMRI在单侧基底节PSD患者临床诊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这将为探索PSD发生发展机制相关的脑功能研究和疾病预后情况提供参考有助于PSD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基底节 局部一致性 低频振幅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BOLD及MRS多模态fMRI针刺脑效应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陈媛媛 赵彦萍 +9 位作者 方继良 钱天翼 洪洋 柳桂勇 张国雷 王珺 王寅 刘勇 徐凯彬 李小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建立BOLD及MRS多模态fMRI试验方案,评估针刺合谷穴后前额叶内侧皮层的负激活效应与γ-氨基丁酸(GABA)变化的关系,并优化试验流程。方法对20名健康受试者进行针刺右侧合谷穴,并行BOLD及MRS多模态fMRI扫描。MRS采用MEGA-PRESS序列,RO... 目的建立BOLD及MRS多模态fMRI试验方案,评估针刺合谷穴后前额叶内侧皮层的负激活效应与γ-氨基丁酸(GABA)变化的关系,并优化试验流程。方法对20名健康受试者进行针刺右侧合谷穴,并行BOLD及MRS多模态fMRI扫描。MRS采用MEGA-PRESS序列,ROI为双侧前额叶内侧皮层,任务态为BOLD序列采用Block设计,设计方案为3次30s穴位刺激,间隔2min。在BOLD前后均行MRS扫描。处理图像后计算获得BOLD正负激活定量值(P_m)和ROI的GABA的定量值。结果 20名受试者均完成BOLD扫描,符合后处理要求,9名受试者MRS曲线稳定,纳入研究。20名受试者中,9名受试者呈正激活,P_m平均定量值为1.17±0.16;11名受试者呈负激活,P_m平均定量值为-1.31±0.17。9名受试者针刺前GABA平均浓度为(19.93±1.04)nmol/L,针刺后平均浓度为(20.04±0.81)nmol/L,针刺前、后GABA差值平均为(0.11±1.60)nmol/L。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模态(BOLD-fMRI及MRS)的脑功能定量研究方法成功率较高,检测到针刺时ROI的多模态脑功能变化,并可计算获得定量结果,在针刺脑效应机制研究中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磁共振成像 血氧水平依赖 磁共振波谱 γ-氨基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电针刺激正常人耳甲迷走神经的功能MRI脑效应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方继良 洪洋 +10 位作者 范洋洋 刘军 马云遥 徐春华 王鸿红 马迎歌 王小玲 刘志顺 朱兵 孔健 荣培晶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16-422,共7页
目的探讨耳甲迷走神经刺激术的脑通路,为耳迷走神经刺激调制孤束核-边缘叶脑网络假说提供证据。材料与方法随机录用16名健康志愿者,参加经皮电刺激右耳甲部迷走神经分布区(t VNS),以同侧上耳舟部刺激为对照,记录刺激的耳部感觉,观察全脑... 目的探讨耳甲迷走神经刺激术的脑通路,为耳迷走神经刺激调制孤束核-边缘叶脑网络假说提供证据。材料与方法随机录用16名健康志愿者,参加经皮电刺激右耳甲部迷走神经分布区(t VNS),以同侧上耳舟部刺激为对照,记录刺激的耳部感觉,观察全脑6 min扫描的Bold-f MRI信号变化,分析脑功能激活特点,应用SPM8处理f MRI数据。结果两组电流、感觉频率及强度未见明显区别。经皮电刺激耳甲部t VNS正常人激发了左侧孤束核及边缘叶脑区广泛而较强的负激活效应,局限性激活位于体感区及岛叶等,而对照部产生了右侧三叉神经核等脑干核团负激活及脑部体感区明显的激活现象。结论经皮电刺激迷走神经产生了孤束核-边缘叶脑网络的调制效应,为经皮电刺激耳甲部迷走神经治疗抑郁症等脑中枢机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耳甲部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激活 脑负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合谷穴后前额叶脑功能血氧水平依赖信号与神经递质谷氨酸及谷氨酰胺复合物的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赵彦萍 陈媛媛 +10 位作者 方继良 洪洋 王寅 王珺 许可 李小娇 孙黎 陈丽梅 张国雷 罗萍 王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7-501,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右侧合谷穴时前额叶血氧水平依赖(BOLD)信号、较正后谷氨酸谷氨酰胺复合物(GLx+)浓度及其相关性。方法对76名健康受试者采集静息及刺激[手针及纤毛机械刺激针(纤毛针)]合谷穴时BOLD功能MRI(fMRI)及磁共振波谱(MRS)数据,分析... 目的观察针刺右侧合谷穴时前额叶血氧水平依赖(BOLD)信号、较正后谷氨酸谷氨酰胺复合物(GLx+)浓度及其相关性。方法对76名健康受试者采集静息及刺激[手针及纤毛机械刺激针(纤毛针)]合谷穴时BOLD功能MRI(fMRI)及磁共振波谱(MRS)数据,分析BOLD信号定量值与Glx^(+)浓度的相关性。结果手针较纤毛针针刺激发更多负激活,以前额叶内侧皮层(mPFC)及前扣带回(ACC)为著。2组BOLD信号定量值差异和Glx^(+)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OLD定量信号与Glx^(+)浓度均无明显相关(P均>0.05),刺激前后Glx^(+)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手针针刺合谷穴诱发边缘叶-旁边缘叶-新皮层网络负激活效应,手针和纤毛针刺激前后Glx^(+)浓度多无明显变化;BOLD信号定量值与Glx^(+)浓度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血氧水平依赖 磁共振波谱 谷氨酸 谷氨酰胺 针刺 合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值不均匀度诊断肾透明细胞癌 被引量:10
7
作者 林燕 杨学东 +3 位作者 马占姝 王蕊 林志勇 王霄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94-1897,共4页
目的探讨CT值不均匀度鉴别诊断肾透明细胞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患者的CT图像,纳入169个肿瘤,分为透明细胞癌组(n=152)和乏血供肾细胞癌组(n=17)。测量CT值的标准差,同时测量皮髓质期和实质期肿瘤的CT值,及... 目的探讨CT值不均匀度鉴别诊断肾透明细胞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患者的CT图像,纳入169个肿瘤,分为透明细胞癌组(n=152)和乏血供肾细胞癌组(n=17)。测量CT值的标准差,同时测量皮髓质期和实质期肿瘤的CT值,及同层面正常肾脏皮质和腹主动脉的CT值并获得CT值比值参数:皮髓质期肿瘤CT值/正常肾脏皮质CT值(TCOCM),皮髓质期肿瘤CT值/腹主动脉CT值(TAOCM),以及实质期肿瘤CT值/正常肾脏皮质CT值(TCON)、实质期肿瘤CT值/腹主动脉CT值(TAON)。对两组以上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皮髓质期透明细胞癌组的CT值标准差(29.60±9.57)高于乏血供肾细胞癌组(18.85±8.10;t=-4.46,P<0.001)。平扫和实质期两组肿瘤CT值标准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皮髓质期的CT值标准差与透明细胞癌的Fuhrman分级存在弱相关(r=-0.16,P=0.049)。透明细胞癌组的TCOCM、TAOCM、TCON、TAON均高于乏血供肾细胞癌(P均<0.05)。结论肾透明细胞癌皮髓质期的CT值标准差高,且CT值标准差可能与Fuhrman分级相关。CT值标准差可作为反映透明细胞癌皮髓质期不均匀强化的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介入溶栓及支架置入治疗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子川 杨军 +3 位作者 耿树军 莫爵飞 杨超波 汪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51-654,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9月-2009年3月通过介入溶栓方法治疗的18例老年下肢动脉缺血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介入治疗过程中及介入治疗后发生合并症、并发症的处理,分析总结...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9月-2009年3月通过介入溶栓方法治疗的18例老年下肢动脉缺血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介入治疗过程中及介入治疗后发生合并症、并发症的处理,分析总结介入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本组患者从下肢缺血症状出现到明确诊断时间为4h~12d;患者多合并有多系统慢性病。采用动脉内导管溶栓治疗1~3d,溶栓治疗后对残余病变行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15例治疗过程中分别出现出血、术后发热、肢体再灌注损伤、肺栓塞等。经治疗,3例患者行1~3趾经跖骨截趾术,14例患者保肢成功;1例患者动脉开通后2d,因再灌注损伤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介入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治疗安全、有效,对此类患者可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缺血 导管溶栓 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脑功能磁共振诠释传统针刺机制 被引量:18
9
作者 方继良 荣培晶 刘波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2期81-83,共3页
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fMRI)近年在针灸脑效应、针灸治病脑机制研究的应用逐渐增多,取得了新的进展。研究在健康受试者及患者的治疗前后进行,采用任务态、静息态、脑结构等多模态成像方法,观察针刺后的脑形态、功能激活及网络... 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fMRI)近年在针灸脑效应、针灸治病脑机制研究的应用逐渐增多,取得了新的进展。研究在健康受试者及患者的治疗前后进行,采用任务态、静息态、脑结构等多模态成像方法,观察针刺后的脑形态、功能激活及网络的变化,初步发现了人体经穴针刺的脑效应特征,特别是针灸疗效相关的脑功能及网络变化规律,丰富了针灸脑科学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针刺 脑机制 针灸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临床及多参数MRI信息的前列腺癌CAD系统:诊断效能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高歌 胡娟 +4 位作者 王成彦 王鹤 杨学东 张珏 王霄英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43-1145,共3页
目的:将临床信息和多参数MRI(mpMRI)数据输入前列腺计算机辅助诊断(CAD)系统,研究其诊断效能。方法:选取本院前列腺MRI数据库中连续26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以定性诊断为目的行前列腺MRI检查,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完整,且完成随访... 目的:将临床信息和多参数MRI(mpMRI)数据输入前列腺计算机辅助诊断(CAD)系统,研究其诊断效能。方法:选取本院前列腺MRI数据库中连续26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以定性诊断为目的行前列腺MRI检查,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完整,且完成随访。由1位高年资泌尿系统影像诊断医师根据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进行阅片,以PI-RADS评分为mpMRI信息,输入CAD系统。选取患者资料中的年龄、T-PSA、F/T-PSA、直肠指诊、超声表现等作为临床信息,输入CAD系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以最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pMRI数据、临床信息、mpMRI+临床信息作为输入项时,CAD输出结果的诊断效能。结果:以临床信息为输入项,CAD诊断前列腺癌的ROC下面积(AUC)为0.888;以mpMRI信息作为输入项,CAD诊断前列腺的AUC为0.980;将mpMRI和临床信息整合作为输入项时,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986,相应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93.65、96.15和94.12。结论:整合临床信息和mpMRI信息输入前列腺CAD系统,可得到最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计算机辅助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散加权成像的全域子宫内膜纹理分析对早期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海涛 宋天彬 +2 位作者 马杰 王颖 陈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3-599,共7页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全域子宫内膜纹理分析对早期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51例早期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生化、影像及病理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全域子宫内膜纹理分析对早期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51例早期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生化、影像及病理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16例和恶性组35例,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37例和测试集14例,对所有图像的全域子宫内膜提取4185个纹理参数。在训练集中使用快速相关的特征算法、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算法结合LASSO算法,对能够准确预测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纹理参数进行筛选并线性整合成影像组学评分,使用Logistic算法在训练集中构建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并在测试集中对各模型进行测试,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在整体数据集下比较子宫内膜病变恶性组和良性组的临床、病理、生化及影像组学评分。结果训练集中联合模型与影像组学模型诊断子宫内膜恶性病变表现最好且一致(曲线下面积为0.88,准确度为83.78%)。测试集中联合模型与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子宫内膜病变病理类型ROC曲线表现一致(曲线下面积为0.88,准确度为85.71%),且预测效能高于临床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53,准确度为50%)。良性组和恶性组间仅影像组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6,P<0.001),年龄、身高、体重、术前生化指标CA199、CA125、癌胚抗原及平均表观扩散系数、最小表观扩散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52~−0.21,P均>0.05)。结论基于DWI的子宫内膜全域纹理分析能够评估子宫内膜组织水分子扩散异质性,并且可以准确诊断子宫内膜早期恶性病变,辅助临床及早制订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纹理分析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代双源CT前门控大螺距冠状动脉成像中ECG“不稳定波形”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小玲 赵青 +9 位作者 佟海滨 宋庆桥 薛超 张民 杨树华 王群 汪平 石凤祥 徐磊 方继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335-2339,共5页
目的评估第二代双源CT前门控大螺距冠状动脉成像(Flash模式)中ECG呈现的"不稳定波形"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Flash模式冠状动脉成像的73例连续病例,与采集数据前ECG波形比较,观察采集数据的单个R-R间期中波形变化。采... 目的评估第二代双源CT前门控大螺距冠状动脉成像(Flash模式)中ECG呈现的"不稳定波形"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Flash模式冠状动脉成像的73例连续病例,与采集数据前ECG波形比较,观察采集数据的单个R-R间期中波形变化。采用4级法评估图像质量。结果组1(30例)为"不稳定波形"组,组2(43例)为"稳定波形"组。"不稳定波形"发生于数据采集时和(或)数据采集完成后,表现为基线抬高或下移,P波或QRS波群倒置、宽大畸形,T波~P波之间无命名的波形,波形呈M形、W形、V形或∧形,但R-R间期无变化。以血管段及患者为单位,两组间图像质量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可评估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前门控大螺距冠状动脉成像时,仅在图像采集R-R间期呈现的ECG"不稳定波形"可能为伪差,不对图像质量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电图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系统萎缩弥散张量成像的基于体素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侯波 有慧 +3 位作者 王含 赵彦萍 崔丽英 冯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63-367,371,共6页
目的利用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对震颤麻痹型多系统萎缩(MSA-P)患者的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进行研究,探索其脑内微结构改变。资料与方法入组24例MSA-P患者(病例组)及2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行全脑结构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比较两组... 目的利用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对震颤麻痹型多系统萎缩(MSA-P)患者的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进行研究,探索其脑内微结构改变。资料与方法入组24例MSA-P患者(病例组)及2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行全脑结构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比较两组各向异性分数(FA)图和平均扩散率(MD)图,得出反映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的统计参数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FA值减低累及双侧脑干、小脑半球、岛叶、顶叶、额叶、颞叶及枕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中白质受累较灰质显著;MD值在双侧脑干、小脑半球、基底节、岛叶、额叶、颞叶及枕叶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DTI技术可以敏感地通过显示MSA-P患者脑内微结构的改变反映其受累情况,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有助于客观展示全脑受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萎缩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弥散张量成像 基于体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兔模型的建立及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蕊 杨学东 +5 位作者 杨学东 赵凯 林志勇 隋雪晴 张晓东 王霄英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建立糖尿病肾病(DN)兔模型,并评价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在早期DN兔模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12只(7只实验组,5只对照组)新西兰大白兔禁食6~8h后行基线肾脏MRI扫描,成像技术包括T2WI、血氧水平依赖(BOLD)成像、扩散加权... 目的:建立糖尿病肾病(DN)兔模型,并评价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在早期DN兔模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12只(7只实验组,5只对照组)新西兰大白兔禁食6~8h后行基线肾脏MRI扫描,成像技术包括T2WI、血氧水平依赖(BOLD)成像、扩散加权成像(DWI)、氧摄取分数(OEF)成像、T1-map及动脉自旋标记(ASL)成像,均采集左肾轴面。随后实验组兔经耳缘静脉注射四氧嘧啶(100mg/kg),72h后检测静脉血糖水平,血糖浓度〉16.0mmol/L认为糖尿病模型建立成功;对照组经耳缘静脉注射相同剂量0.9%生理盐水。建模成功后3d,所有兔再次行肾脏MRI扫描,并处死取左肾病理,行HE、PAS、Masson染色。两名医师分别独立评价各序列图像质量。结果:实验组5只兔糖尿病模型建立成功,2只未成功,最终实验组5只、对照组5只完成实验。T2WI及各fMRI图像(BOLD、DWI、OEF、T1-map及ASL)均具有良好的图像信噪比(SNR)及空间分辨力,皮髓质分界清楚。造模成功后3d病理显示实验组兔肾小管细胞空泡样变性,管腔轻度扩张,肾间质局灶淋巴单核细胞浸润,符合DN模型。结论:耳缘静脉注射四氧嘧啶(100mg/kg)可成功建立DN兔模型,且无创性fMRI可应用于该模型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磁共振成像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PET/MR颅脑成像检查规范(2017版) 被引量:17
15
作者 卢洁 张苗 +6 位作者 方继良 艾林 兰晓莉 李彪 左长京 李亚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1-794,共4页
一体化PET/MR已经逐渐在临床应用,其检查流程的规范化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重大任务。一体化PET/MR颅脑检查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临床适应证及禁忌证、扫描前准备、扫描规范(PET扫描、常规颅脑MR扫描、不同颅脑疾病的特殊MR扫描)、放射性示踪... 一体化PET/MR已经逐渐在临床应用,其检查流程的规范化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重大任务。一体化PET/MR颅脑检查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临床适应证及禁忌证、扫描前准备、扫描规范(PET扫描、常规颅脑MR扫描、不同颅脑疾病的特殊MR扫描)、放射性示踪剂和MR对比剂的使用注意事项。制定该操作规范的目的是为临床工作中处理不同颅脑疾病,提供针对性的PET/MRI检查操作规范。本规范在PET显像剂方面,仅限于^(18)F-FD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9例便秘患者的排粪造影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韦小燕 赵青 +1 位作者 孟力军 汪平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通过便秘患者的排粪造影资料显示其肛管直肠形态及功能,寻找便秘原因。方法109例排粪造影,其中13例行结肠传输试验。结果由于肛管直肠形态功能异常所致的排粪功能障碍者91例,其中女性病例占80.22%。而女性异常病例中又以直肠前突多... 目的通过便秘患者的排粪造影资料显示其肛管直肠形态及功能,寻找便秘原因。方法109例排粪造影,其中13例行结肠传输试验。结果由于肛管直肠形态功能异常所致的排粪功能障碍者91例,其中女性病例占80.22%。而女性异常病例中又以直肠前突多见。排粪造影及结肠传输试验均异常者7例。外科单纯手术纠正者2例,术后随访造影表现正常。结论排粪造影对于便秘患者病因分析及诊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排粪造影 直肠前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PET/MR检查临床护理操作规范(2017版) 被引量:6
17
作者 韩斌如 帅冬梅 +7 位作者 方继良 艾林 兰晓莉 李彪 左长京 卢洁 李亚明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PET/MR脑功能成像工作委员会专家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5-798,共4页
一体化PET/MR检查护理规范是关于PET/MR检查过程中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包括检查前准备、注射药物护理、检查时护理、检查后护理、对比剂不良反应处理和个人辐射防护。旨在为核医学科护士在临床PET/MR检查中提供实用且行之有效的处... 一体化PET/MR检查护理规范是关于PET/MR检查过程中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包括检查前准备、注射药物护理、检查时护理、检查后护理、对比剂不良反应处理和个人辐射防护。旨在为核医学科护士在临床PET/MR检查中提供实用且行之有效的处理操作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抑郁症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谭赛 黄世敬 方继良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8期1346-1350,共5页
旨在总结血管性抑郁症(Vascular Depression,VD)脑部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情况,包括弥散张量成像和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通过对VD患者脑组织及脑功能进行实时成像,发现与抑郁相关脑区的神经通路及脑功能活动发生变化。其中... 旨在总结血管性抑郁症(Vascular Depression,VD)脑部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情况,包括弥散张量成像和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通过对VD患者脑组织及脑功能进行实时成像,发现与抑郁相关脑区的神经通路及脑功能活动发生变化。其中脑白质异常高信号是VD主要病理改变,边缘系统-皮层-纹状体-丘脑环路破坏是VD发病的重要环节。前额叶皮质、边缘皮质(如扣带回、海马回)、杏仁核、小脑等脑区的异常功能连接为VD功能影像学的主要表现。血管性抑郁发病机制复杂,功能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非损伤性活体检测技术将对血管性抑郁的全面认识发挥重要作用,为VD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抑郁 弥散张量成像 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脑影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小娇 方继良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2-245,共4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精神疾病。据统计,临床上只有不足40%的患者在首次接受抗抑郁药治疗后可缓解,约35%的患者对治疗缺乏反应,成为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在TRD常用的几种非药物治疗中,电休克疗法的效果较好...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精神疾病。据统计,临床上只有不足40%的患者在首次接受抗抑郁药治疗后可缓解,约35%的患者对治疗缺乏反应,成为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在TRD常用的几种非药物治疗中,电休克疗法的效果较好,但复发率高、可能引起认知功能损伤;深部脑刺激因需手术而应用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 抑郁症 脑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素的多系统萎缩梯度回波横向弛豫率R2*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侯波 有慧 +5 位作者 王含 赵彦萍 姜波 孙宏毅 崔丽英 冯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0-454,共5页
目的对震颤麻痹型多系统萎缩(MSA-P)患者与正常人的梯度回波横向弛豫率R2*进行基于体素的分析,探索其全脑R2*情况的差异。方法入组27例MSA-P患者及24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行全脑结构成像及多回波梯度回波成像,然后对其R2*图进行基于体素的... 目的对震颤麻痹型多系统萎缩(MSA-P)患者与正常人的梯度回波横向弛豫率R2*进行基于体素的分析,探索其全脑R2*情况的差异。方法入组27例MSA-P患者及24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行全脑结构成像及多回波梯度回波成像,然后对其R2*图进行基于体素的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SA-P组R2*值减低累及双侧脑干、小脑半球、岛叶、颞叶、尾状核及胼胝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R2*可以反映MSA-P患者脑内变化,梯度回波序列在提高灵敏度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强的伪影,干扰了其检出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萎缩 磁共振成像 弛豫率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