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荚初期光富集和遮荫对大豆籽粒生长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刘兵 严玉梅 +2 位作者 冯红波 高爽 张曦文 《耕作与栽培》 2025年第7期1-5,共5页
冠层截获的太阳辐射强度与大豆籽粒生长密切相关。通过对3个品种的大豆群体在结荚初期分别进行光富集和遮荫处理,研究了作物群体光环境变化对大豆籽粒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结荚初期光富集增加了大豆籽粒大小、籽粒体积和籽粒生长... 冠层截获的太阳辐射强度与大豆籽粒生长密切相关。通过对3个品种的大豆群体在结荚初期分别进行光富集和遮荫处理,研究了作物群体光环境变化对大豆籽粒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结荚初期光富集增加了大豆籽粒大小、籽粒体积和籽粒生长速率。光富集显著增加了海339大豆的子叶细胞体积、子叶细胞生长速率和子叶细胞重量,增加比例分别为16.7%、21.5%和16.4%;光富集显著增加了黑农35和垦农18这2个品种大豆的子叶细胞数目,增加比例分别为12.9%和14.3%;结荚初期遮荫显著减少了大豆籽粒大小,延长了有效灌浆时间。遮荫减少了海339、黑农35和垦农18,3个品种大豆的子叶细胞数目,减少比例分别为30.5%、28.2%和29.9%;然而却显著增加了3个品种大豆的子叶细胞体积。光照条件的改变影响了开花后20 d时大豆籽粒中内源激素ABA的水平进而影响了籽粒生长特征和籽粒的最终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富集 籽粒大小 子叶细胞数目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0份大豆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及表型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浩月 韩冬伟 +6 位作者 张笛 王振 朱治佳 王连霞 张金东 李明 袁明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132,共9页
为了解国内外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对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的160份大豆资源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变异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60份大豆资源变异系数分布范围在3.00%~93.40%之间,其中4粒荚数变... 为了解国内外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对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的160份大豆资源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变异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60份大豆资源变异系数分布范围在3.00%~93.40%之间,其中4粒荚数变异系数最大,遗传多样性丰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160份大豆资源划分为四大类,其中第四大类主要来自于国外资源,主要特征为底荚高度较低、结荚较密、蛋白质含量较高、综合性状良好。主成分分析表明,综合表现最高的是编号ZY495,得分为5.40。其次为ZY533,得分为4.40。研究表明,160份资源具有广泛的遗传背景,为黑龙江大豆遗传育种提供有效的表型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质资源 荚粒数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胁迫对大豆和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及SOD与POD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聂小琴 李广悦 +3 位作者 吴彦琼 公新忠 胡南 丁德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7-1064,共8页
采用实验室光照培养箱培养方法,对铀溶液胁迫下大豆和玉米种子的萌发、幼苗的早期生长和幼苗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长较其他指标对铀生态毒性试验更为敏感。与对照相比,在铀浓度为... 采用实验室光照培养箱培养方法,对铀溶液胁迫下大豆和玉米种子的萌发、幼苗的早期生长和幼苗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长较其他指标对铀生态毒性试验更为敏感。与对照相比,在铀浓度为100~1000μmol·L-1的铀溶液胁迫下,大豆种子的萌发率不受影响,芽长受到抑制作用,低浓度的铀溶液对大豆根长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铀溶液抑制主根生长、但促进生根率,大豆的芽重、根重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胁迫不影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但抑制其萌发势、生根势和生根率,低浓度的铀溶液对玉米的根长和根重有促进作用。大豆SOD活性在低浓度时被促进,高浓度时被抑制,POD活性在铀浓度为100μmol·L-1的铀溶液胁迫下即被抑制,且作用随铀浓度的升高而加强;玉米SOD、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但均高于对照。表明玉米抗铀胁迫的能力强于大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雨胁迫下La(Ⅲ)对水稻种子萌发及POD活性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遥琪 彭莹 +2 位作者 唐璐 邱琳 周青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01-1906,共6页
为揭示酸雨影响种子萌发机理及减轻酸雨抑制种子萌发的途径,以pH2.0、2.5、3.0、3.5、4.0、4.5、5.0模拟酸雨溶液和稀土La(Ⅲ)复合处理水稻种子,探讨La(Ⅲ)对酸雨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 为揭示酸雨影响种子萌发机理及减轻酸雨抑制种子萌发的途径,以pH2.0、2.5、3.0、3.5、4.0、4.5、5.0模拟酸雨溶液和稀土La(Ⅲ)复合处理水稻种子,探讨La(Ⅲ)对酸雨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强度酸雨(pH≤2.5)胁迫下,经La(Ⅲ)处理和单一酸雨处理的水稻种子萌发均受到不可逆转性伤害: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皆为零,部分种子异状发芽,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La(Ⅲ)对种子的防护作用不明显。酸雨强度在pH≥3.0时,经La(Ⅲ)处理种子各项指标均高于单一酸雨处理种子,且指标变化曲线的拐点向酸度加大的地方推进,加强了种子对pH的耐受限度,说明La(Ⅲ)在缓解酸雨对水稻种子的伤害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Ⅲ) 酸雨 水稻种子 萌发 p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加速老化对小麦种子CAT、POD、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5
作者 孔治有 刘叶菊 覃鹏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27,共4页
为探明小麦种子在种子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的规律及合适的老化处理条件,采用高温高湿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对5个非糯小麦和5个糯小麦品系的种子在90%相对湿度和40、45、50、55、60℃条件下分别处理0、2、4、6和8 d,结果表明:SOD、PO... 为探明小麦种子在种子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的规律及合适的老化处理条件,采用高温高湿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对5个非糯小麦和5个糯小麦品系的种子在90%相对湿度和40、45、50、55、60℃条件下分别处理0、2、4、6和8 d,结果表明:SOD、POD和CAT活性在较低温度处理下呈升高、而较高温度处理下则呈下降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45℃处理下降低,但在50℃处理下升高。研究表明,小麦以90%的相对湿度和55℃的高温处理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老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种子 人工加速老化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物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可溶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主要产量性状分子标记与QTL研究进展
6
作者 韩育 宁洽 +7 位作者 吕永超 孙晓苹 李美君 赵跃 张晓岩 杨翔宇 刘海龙 曹铁华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1-356,共16页
本文整理分析了我国花生单产、种植面积与种植结构的统计数据,综述了国内外花生(百)果质量、单株果数和出仁率的遗传定位文献,为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工具。花生(百)果质量的QTL分布于13个热点染色体(A3、A4、A5、A6、A7、A8、B3... 本文整理分析了我国花生单产、种植面积与种植结构的统计数据,综述了国内外花生(百)果质量、单株果数和出仁率的遗传定位文献,为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工具。花生(百)果质量的QTL分布于13个热点染色体(A3、A4、A5、A6、A7、A8、B3、B5、B6、B7、B8、B9和B10),共定位出59个主效QTL。强候选基因有3个:Arahy.3R9A5K、Aradu.K0L5G和AhRUVBL2(Arahy.TSR8I7)。开发了3个分子标记,确定了3个显著关联的SNP分子标记。花生单株果数QTL所在的染色体有13个,分别为A2、A4、A5、A6、A7、A9、A10、B3、B4、B5、B6、B7和B8,其中A5、A9和B8为热点染色体。共有22个QTL,其中6个为主效QTL,候选基因为AhMYB51(Arahy.04JNDX)。花生出仁率的QTL的热点染色体有11个,分别为A4、A5、A7、A8、A9、B1、B3、B4、B5、B6和B10,主效QTL有24个。强候选基因有4个:Aradu.A5UR9、Araip.J1S7B、Araip.Y03J3和Araip.X1ALQ,开发了4个分子标记,确定出10个显著关联的SNP分子标记。这些研究为花生高产品种的精准选育提供了关键靶点和高效工具,有助于我国花生产业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QTL (百)果质量 单株果数 出仁率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西瓜种质资源的抗病性鉴定及其POD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尊练 王鸣 文生仓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87-91,共5页
对引自Botswana西瓜种质资源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在5x10 ̄5孢子/ml及浸根5min的压力下,MK_2、M_2对2号小种表现免疫,MK_2、W_3及LovrinxW_3对0号小种表现免疫;田间调查表明,对炭... 对引自Botswana西瓜种质资源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在5x10 ̄5孢子/ml及浸根5min的压力下,MK_2、M_2对2号小种表现免疫,MK_2、W_3及LovrinxW_3对0号小种表现免疫;田间调查表明,对炭疽病的抗性普遍较强(T_1和MK除外),对病毒病的抗性和耐性普遍强于对照,尤其MK_2对枯萎病和炭疽病表现免疫,对病毒病表现高抗;大部分资源的叶片和根系中拥有比对照丰富的分子量较大的POD同工酶,种子球蛋白组分比对照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种质资源 抗病性 pod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破除休眠处理对小麦新种子POD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覃鹏 孔治有 +2 位作者 刘叶菊 陈佳 王硕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共4页
为研究不同方法破除休眠处理对小麦种子POD活性的影响,将新收获小麦种子用低温(2、4、6、8℃分别处理3、6、9、12 d)、H2O2(质量分数为0%、0.31%、0.63%、0.95%,在18、20、22℃下分别处理8、16、24 h)、GA3(质量分数为0、0.025‰、0.05... 为研究不同方法破除休眠处理对小麦种子POD活性的影响,将新收获小麦种子用低温(2、4、6、8℃分别处理3、6、9、12 d)、H2O2(质量分数为0%、0.31%、0.63%、0.95%,在18、20、22℃下分别处理8、16、24 h)、GA3(质量分数为0、0.025‰、0.050‰、0.075‰、0.1‰,在18、20、22℃下分别处理8、16、24 h)进行处理,并测定分析种子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小麦新种子时,处理时间对POD活性无显著影响;H2O2处理小麦新种子时,随处理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POD活性呈显著降低趋势;各GA3处理浓度对POD活性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对照,各试验材料之间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pod活性 新种子 休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瘤和非结瘤大豆同位基因系种子荚皮发育中POD和SOD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许守民 鲍晓明 +2 位作者 苗以农 朱长甫 刘学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53-459,共7页
1.大豆果实发育过程中种子和荚皮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下同)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下同)活性均有变化。结瘤大豆的两种酶活性高于非结瘤大豆,这种差异在 POD 活性上表现尤为显著。2.SOD 同工酶在种子发育... 1.大豆果实发育过程中种子和荚皮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下同)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下同)活性均有变化。结瘤大豆的两种酶活性高于非结瘤大豆,这种差异在 POD 活性上表现尤为显著。2.SOD 同工酶在种子发育早期就基本合成齐全,而 POD 同工酶随发育逐渐增多。3.种子 SOD 和 POD 均高于荚皮中的活性,但同工酶带数却以荚皮的为多,而且非结瘤种子和荚皮的两种同工酶条带均多于结瘤株的。这表明同工酶条带数与活性间不一定呈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瘤 大豆 种子 荚皮 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豪华邮轮吊舱推进器可靠性建模与评估
10
作者 董小伟 韦昊函 +2 位作者 张雪琴 严新平 欧阳武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115,共6页
为提高豪华邮轮吊舱推进器的服役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维修成本,在分析吊舱推进器结构及工作特点的基础上,对推进器子模块及关键零部件进行可靠性建模与评估研究,开展故障树分析(FTA)及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提取涉及吊舱推进系统潜... 为提高豪华邮轮吊舱推进器的服役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维修成本,在分析吊舱推进器结构及工作特点的基础上,对推进器子模块及关键零部件进行可靠性建模与评估研究,开展故障树分析(FTA)及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提取涉及吊舱推进系统潜在故障模式及其原因,提出吊舱推进器典型故障检测与识别方法,分析典型故障对吊舱推进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利用风险顺序数(RPN)进行吊舱推进器失效风险量化评估,确定优先的改进方向。通过吊舱推进器的可靠性建模和评估,提出系统可靠性及风险优先级管理系统方法,明确不同故障模式的风险等级,提高维修效率,从而优化维护策略,为设计、制造和调试阶段的系统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舱推进器系统 故障树分析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 风险顺序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平原两种生境条件下羊草种群有性生殖特征的比较
11
作者 王月霖 初丽爽 +6 位作者 刘莉莉 丰吉 刘志扩 杨允菲 李海燕 兰理实 由成成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96-1506,共11页
有性生殖在无性系禾草的繁殖策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外界生境条件的变化以及无性系禾草自身构件数量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其有性生殖。对围栏封育草甸和弃耕地不同叶片数量羊草(Leymus chinensis)生殖分株的数量特征、生物量积累与分配... 有性生殖在无性系禾草的繁殖策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外界生境条件的变化以及无性系禾草自身构件数量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其有性生殖。对围栏封育草甸和弃耕地不同叶片数量羊草(Leymus chinensis)生殖分株的数量特征、生物量积累与分配、有性生殖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弃耕地的羊草种群分株总密度、生殖分株密度和抽穗率均显著高于围栏封育(P<0.05),而围栏封育中营养分株占比显著高于弃耕地;多生殖分株、高抽穗率的弃耕地具有产生更多种子的潜力,围栏封育中的羊草更倾向于营养繁殖。2)围栏封育草甸,叶片数量多的生殖分株茎生物量、叶生物量、总生物量和叶生物量分配显著高于叶片数量少的;弃耕地中叶片数量少的生殖分株的叶生物量、花序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显著高于围栏封育;羊草生殖分株具有的多叶片并不是在所有生境下都有益于自身。3)弃耕地中的羊草生殖分株叶生物量分配、茎生物量分配、花序生物量分配、生殖分配Ⅰ、生殖分配Ⅱ和生殖再分配显著高于围栏封育;弃耕地羊草生殖分株高、花序长、种子数、种子生物量、百粒重和结实率等有性生殖特征也均显著高于围栏封育;相较于围栏封育,弃耕地中羊草种子在数量上占据优势,资源更多的投入到有效的种子生产中。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生境下不同叶片数羊草生殖分株的有性生殖特征和资源分配策略有着较强的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良禾草 生境 构件 生殖分株 叶片数 结实特征 繁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荚果不同发育时期形态学和细胞学差异分析
12
作者 李拴柱 赵昆昆 +5 位作者 郑青焕 王建玉 田花丽 胡卫丽 李志鹏 殷冬梅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7-134,共8页
荚果大小是花生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研究花生荚果和籽仁的发育对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以超小果花生H7500和超大果花生ZP06为材料,观察不同发育时期的荚果和籽粒形态并制作石蜡切片,对其细胞显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7500和ZP06在... 荚果大小是花生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研究花生荚果和籽仁的发育对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以超小果花生H7500和超大果花生ZP06为材料,观察不同发育时期的荚果和籽粒形态并制作石蜡切片,对其细胞显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7500和ZP06在形态学和细胞学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在荚果发育初期(果针入土15 d),H7500和ZP06荚果和籽粒已经存在明显差异;在快速膨大末期(果针入土35 d),二者荚果与籽粒大小基本定型且差异极显著。细胞学观察表明,在荚果发育的3个时期,ZP06种子细胞长度均大于H7500,且细胞数量和密度均低于H7500。H7500与ZP06籽粒大小性状差异可能是其细胞体积不同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荚果 籽粒 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追施量对菜油两用油菜籽产量的影响
13
作者 孟孜贞 杨佳群 +4 位作者 田贵生 胡兵 鲁君明 任涛 鲁剑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49,共7页
菜油两用是发展油菜多功能利用的重要途径,明确不摘薹和摘薹油菜的追施氮肥用量对油菜籽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可为菜油两用油菜科学施肥提供依据。2022-2023年在湖北省洪湖市和武穴市布置田间试验,主处理设置为不摘薹和摘薹,副处理... 菜油两用是发展油菜多功能利用的重要途径,明确不摘薹和摘薹油菜的追施氮肥用量对油菜籽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可为菜油两用油菜科学施肥提供依据。2022-2023年在湖北省洪湖市和武穴市布置田间试验,主处理设置为不摘薹和摘薹,副处理为追施氮肥(N)0、22.5、45.0、67.5、90.0和112.5 kg/hm^(2)。与不摘薹油菜相比,洪湖和武穴试验点在摘薹(鲜量)分别为6217 kg/hm^(2)和6613 kg/hm^(2)的条件下,两个试验点的油菜籽分别平均减产5.0%和24.7%,其中不追肥和低追肥量处理的减产幅度高于中高追肥量处理。薹期追施氮肥显著提高油菜籽产量,且摘薹油菜对追施氮肥的响应程度高于不摘薹油菜。洪湖点不摘薹和摘薹油菜分别追施氮肥40.6 kg/hm^(2)和42.2 kg/hm^(2)时可获得最高产量,而武穴点相应的最佳追施氮肥用量分别为33.4 kg/hm^(2)和40.3 kg/hm^(2),说明菜油两用油菜的薹期追施氮肥用量要高于常规油菜。追施氮肥显著增加不摘薹油菜一次分枝上的角果数和摘薹油菜二次分枝上的角果数,摘薹与不摘薹相比能增加油菜的每角粒数但千粒重显著降低。摘薹油菜籽的含油率略高于不摘薹油菜,追施氮肥降低籽粒含油率,适宜追施氮肥能有效提高产油量。研究结果说明在油菜薹期摘薹6.4 t/hm^(2)左右的条件下无论是否追施氮肥均会显著降低油菜籽产量,追施氮肥可以弥补产量的损失,适宜氮肥(N)用量为40 kg/hm^(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油两用 追施氮肥用量 油菜籽产量 角果数 每角粒数 千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天椒种子丸粒化粉剂配方筛选
14
作者 宋向达 吴帼秀 +5 位作者 耿永琪 闫普 崔丹丹 李阳 王凡 李胜利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9-156,共8页
为筛选出适宜朝天椒种子的丸粒化配方,选用蛭石作为主要填充材料,设计10种不同质量配比的丸粒化配方(T1~T10),测定和分析丸粒化种子的质量指标和发芽指标。结果表明,当蛭石、膨润土、滑石粉质量配比为40∶30∶30(T8)时综合表现最好,与... 为筛选出适宜朝天椒种子的丸粒化配方,选用蛭石作为主要填充材料,设计10种不同质量配比的丸粒化配方(T1~T10),测定和分析丸粒化种子的质量指标和发芽指标。结果表明,当蛭石、膨润土、滑石粉质量配比为40∶30∶30(T8)时综合表现最好,与商品粉丸粒化配方相比较,该配方的丸粒化处理的单籽率显著提高7.91%,裂解时间缩短21.43%,抗压强度显著降低20.45%,丸粒化直径、千粒重无显著差异,各指标均满足播种需求。在种子出苗试验中该处理出苗势、出苗率、出苗指数较裸种均无显著差异。该处理在苗期株高、茎粗、根长、干鲜质量与裸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在机械化生产中,推荐使用填充材料蛭石、膨润土、滑石粉质量配比为40∶30∶30的朝天椒丸粒化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天椒 种子丸粒化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气力集排系统行数可调节分配装置设计与试验
15
作者 李海宇 张墨林 +3 位作者 孙曜晨 刘一潼 付作立 黄玉祥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2-71,共10页
针对气力集排系统进行播种行数调节时,分配装置内流场变化导致其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差、种子排出不畅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最大播种行数为20的行数可调节分配装置。阐述了行数可调节气力集排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确定了播种机的... 针对气力集排系统进行播种行数调节时,分配装置内流场变化导致其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差、种子排出不畅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最大播种行数为20的行数可调节分配装置。阐述了行数可调节气力集排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确定了播种机的主要工作参数与行数可调节分配装置的重要结构参数范围,通过分析收缩管段内压力损失,得出了收缩段角度、收缩段高度、回流段长度是影响气种两相流运动的关键参数。进一步基于CFD-DEM耦合仿真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与Box-Behnken响应曲面试验设计研究了收缩段角度、收缩段高度、回流段长度对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与回流室种子滞留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收缩段角度为12°,收缩段高度为54 mm,回流段长度为28 mm时,其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为6.73%,回流室种子滞留率为4.30%。开展了不同开闭行数组合下行数可调节分配装置与普通M型分配装置排种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行数可调节分配装置的各行排量一致性均优于通过封闭导种管实现调节播种行数的普通M型分配装置,与仿真试验相同应用场景下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为5.70%,与仿真试验相差1.03个百分点,高速摄影系统观测到供种装置停止2 s后回流室内无明显种子滞留现象,本文提出的行数可调节分配装置可为气力集排式播种机在不影响播种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播种行数快速调节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小麦播种机 气力集排系统 行数可调节 分配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D方法的二维方柱低雷诺数绕流流场分析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掩刚 陈俊旭 先松川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2-617,共6页
以二维方柱低雷诺数绕流为研究对象,在非定常数值模拟结果的基础上,首先应用本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方法得到特征区域流场的低阶模型,获取POD基函数及时间系数分布规律;其次以POD的低阶模型为基础,实现了对... 以二维方柱低雷诺数绕流为研究对象,在非定常数值模拟结果的基础上,首先应用本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方法得到特征区域流场的低阶模型,获取POD基函数及时间系数分布规律;其次以POD的低阶模型为基础,实现了对非定常物理场的重构。研究结果表明:1应用文中的数值分析手段,捕捉到了方柱绕流非定常流动特征,且与公开文献结果吻合较好。2对于文中的研究对象,前4阶POD模态所占波动总能量99.4%,可以用于较准确描述其非定常流场特征;3各阶POD模态的时间系数之间都有明确的频率与相位关系,其中能量最大的第一对POD模态对方柱尾迹流动的波动频率和幅值起决定作用。4在所研究的雷诺数下,前4阶POD模态就可以很好地重构流场,这对以后低阶模型的建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征正交分解 低阶模型 方柱绕流 非定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大豆荚果形成特性和萌发特性观测
17
作者 张楠 沈佳欣 +5 位作者 汤鲜丽 刘嘉瀛 黄菁 黄雨珣 穆麟 张志飞 《草学》 2025年第1期28-34,共7页
为探究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荚果形成及种子萌发特性,以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野生状态下的野大豆群落为试验材料,对野大豆不同生殖生长期荚果生长发育变化、种子变化、千粒重等指标进行观测。结果表明,野大豆生殖生长时期为42 d,植... 为探究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荚果形成及种子萌发特性,以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野生状态下的野大豆群落为试验材料,对野大豆不同生殖生长期荚果生长发育变化、种子变化、千粒重等指标进行观测。结果表明,野大豆生殖生长时期为42 d,植株上层种子先于植株下层种子成熟,为无限结荚习性,种子千粒重7.0712~7.1666g。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探讨不同贮藏时间和是否划破种皮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划破种皮种子发芽参数显著高于未划破种皮种子处理组(P<0.05);贮藏时间为120 d时划破种皮种子与未划破种皮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该结果有助于指导野大豆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大豆 种子硬实 贮藏时间 划破种皮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油种曲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18
作者 张洁 黄琳琳 +6 位作者 王磊 董彬 姚云平 呼振豪 程鹏 宋茜 赵国忠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5-169,共5页
以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3.042为研究对象,产孢量、疏水性、海藻糖含量和孢子出芽率为评价指标,探究不同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对酱油种曲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可以提高米曲霉产孢量、疏水性和海藻糖含量,添加5 g/kg的葡萄糖(... 以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3.042为研究对象,产孢量、疏水性、海藻糖含量和孢子出芽率为评价指标,探究不同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对酱油种曲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可以提高米曲霉产孢量、疏水性和海藻糖含量,添加5 g/kg的葡萄糖(以碳元素计)可使种曲中的孢子数提高34%。硫酸铵、磷酸二氢钾和磷酸二氢钠可以提高种曲的孢子数、疏水性和出芽率,添加3 g/kg硫酸铵,种曲孢子数提高23%,出芽率提高15倍;添加3 g/kg磷酸二氢钾,种曲孢子数提高15%,出芽率提高2倍;添加3 g/kg磷酸二氢钠,种曲孢子数提高13%,出芽率提高1.5~2.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种曲 米曲霉 孢子数 出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促生菌对3种牧草种子活力及内生细菌的影响
19
作者 王怡然 曲善民 《草学》 2025年第3期30-41,共12页
为了探讨植物促生菌对牧草种子活力及内生细菌的影响,试验采用13种植物促生菌浇灌处理苜蓿、野大麦和披碱草的种子,测定3种牧草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鲜重、胚根长、胚芽长及内生细菌数量。试验结果表明:与未... 为了探讨植物促生菌对牧草种子活力及内生细菌的影响,试验采用13种植物促生菌浇灌处理苜蓿、野大麦和披碱草的种子,测定3种牧草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鲜重、胚根长、胚芽长及内生细菌数量。试验结果表明:与未接菌的处理相比,接种不同的促生菌均能提高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胚根长,但降低了披碱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接种不同的促生菌对野大麦的各项种子活力指标影响不同。不同促生菌对牧草种子内生细菌的影响不同,苜蓿、野大麦和披碱草幼苗的内生细菌数量分别为157.00×10^(4)~1375.50×10^(4) cfu/g、385.00×10^(4)~2976.00×10^(4) cfu/g、572.50×10^(4)~14630.00×10^(4) cfu/g。其中8碱土、18碱土、3碱根、5碱茎、2艾根、fgn5处理后苜蓿幼苗内生菌数量均高于CK,2艾根处理后野大麦内生细菌数量高于CK,1兔根处理后披碱草的内生细菌数量高于CK。因此,为牧草选择适宜的促生菌可以减少牧草和植物对化学肥料的过分依赖,弥补化学肥料对环境造成的负担和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种子 植物促生菌 种子活力 幼苗生长 内生细菌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GA3和IAA浸种对尖叶胡枝子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20
作者 邓睿 吕品 +4 位作者 汪超 田向阳 薛焱 王晓琴 曹阳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05-112,共8页
【目的】探明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尖叶胡枝子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尖叶胡枝子的人工栽培和野生种质资源驯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尖叶胡枝子种子为材料,设置5个不同浓度的GA3和IAA处理,分别为100 mg/L、200 m... 【目的】探明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尖叶胡枝子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尖叶胡枝子的人工栽培和野生种质资源驯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尖叶胡枝子种子为材料,设置5个不同浓度的GA3和IAA处理,分别为100 mg/L、200 mg/L、300 mg/L、400 mg/L和500 mg/L,考察不同处理尖叶胡枝子种子的株高、叶片数、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脯氨酸(Pro)含量。【结果】GA3和IAA均对尖叶胡枝子的发芽率、株高、叶片数及POD活性和Pro含量产生显著影响。GA3浸种处理中,与CK相比,除100 mg/L处理对尖叶胡枝子的叶片数表现为促进作用外,其余浓度处理对尖叶胡枝子的发芽数、株高和叶片数均表现出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GA3浓度升高逐渐增强,500mg/L处理的抑制作用最显著;POD活性和Pro含量随GA3浓度增加均先降低后升高,300 mg/L处理的POD活性和Pro含量均最低,分别为1074.67U/g和5166.67μg/g。IAA浸种处理中,与CK相比,除200mg/L处理对种子发芽数表现出促进作用外,其余浓度处理对尖叶胡枝子的发芽数、株高和叶片数均表现出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均随浓度增加逐渐增强,500 mg/L处理的抑制作用最显著;POD活性随IAA浓度增加而逐渐上升,Pro含量则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OD活性和Pro含量分别以100mg/L和200mg/L处理最低,分别为1073.00U/g和7325.00μg/g。【结论】100 mg/L GA3浸种处理可有效促进尖叶胡枝子幼苗生长,200 mg/L IAA浸种处理可有效促进尖叶胡枝子种子萌发,其余浓度的GA3和IAA浸种处理均对尖叶胡枝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叶胡枝子 生长素 赤霉素 种子萌发 过氧化物酶 脯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