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nested PCR-DGGE技术分析江苏啤酒大麦真菌群落结构 被引量:4
1
作者 梁小刚 蔡国林 +2 位作者 张中华 商曰玲 陆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共6页
为了探索真菌群落对啤酒大麦麦芽的影响,首先要了解啤酒大麦真菌群落结构。文中采用9种不同方法提取了啤酒大麦总DNA,利用嵌套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nested PCR-DGGE)技术,分析了啤酒大麦真菌群落结构,明确了啤酒大麦中优势... 为了探索真菌群落对啤酒大麦麦芽的影响,首先要了解啤酒大麦真菌群落结构。文中采用9种不同方法提取了啤酒大麦总DNA,利用嵌套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nested PCR-DGGE)技术,分析了啤酒大麦真菌群落结构,明确了啤酒大麦中优势真菌种属信息。不同DNA提取方法,nested PCR-DGGE分析结果有显著差异。啤酒大麦中的主要真菌为Cochliobolus sativus、Alternaria alternata、Fusarium sporotrichioides、Coniothyrium fuckelii、Aspergillus sp.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等子囊菌门真菌以及Sporobolomyces roseus、Cryptococcus magnus和Entorrhiza fineranae等担子菌门真菌。该研究丰富了对啤酒大麦真菌群落结构的认识,同时也证明nested PCR-DGGE技术是一种能够快速有效地研究啤酒大麦真菌群落结构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大麦 DNA提取 nestedPCR—DGGE 真菌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根系丛枝菌根真菌AFLP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蔡邦平 陈俊愉 +3 位作者 张启翔 郭良栋 黄耀坚 王增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82-87,共6页
为了解决梅根系共生的丛枝菌根(AM)真菌难以应用形态学鉴定的问题,以巢式PCR的AFLP方法研究梅根系AM真菌DNA多态性。试验采集梅花期的根系样品,应用改良CTAB法提取总DNA,经纯化处理后,应用巢式PCR扩增根系AM真菌基因片段,进行AFLP分析... 为了解决梅根系共生的丛枝菌根(AM)真菌难以应用形态学鉴定的问题,以巢式PCR的AFLP方法研究梅根系AM真菌DNA多态性。试验采集梅花期的根系样品,应用改良CTAB法提取总DNA,经纯化处理后,应用巢式PCR扩增根系AM真菌基因片段,进行AFLP分析。结果表明,18个梅品种的30个根系样品中,仅有8个样品经巢式PCR后获得纯化的DNA片段,占试验样品数的26.7%;8个样品共得到指纹图谱带24条,各样品平均多态性位点数为3.0个,Nei’s基因多样性为0.4097±0.0848,Shannon信息指数为0.5968±0.0955;利用Nei’s遗传相似性系数聚类,梅品种根系内AMF基因组DNA的聚类类别与梅"品种群"这一分类级别无相关性。该试验为植物根系共生AM真菌DNA多态性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巢式PCR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根际土壤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接伟光 张勇 +3 位作者 蔡柏岩 白莉 王丽阳 李二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4-387,共4页
以大豆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分离大豆根际土壤真菌孢子。应用Nested-PCR技术扩增其28S rDNA D1/D2区域,并结合DNA测序、系统发育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的大豆根际土壤真菌孢子DT-1与土壤真菌(AB... 以大豆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分离大豆根际土壤真菌孢子。应用Nested-PCR技术扩增其28S rDNA D1/D2区域,并结合DNA测序、系统发育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的大豆根际土壤真菌孢子DT-1与土壤真菌(AB438763)有较高的序列同源性,为97%;DT-2与Mucor racemosus(Y213713)有较高的序列同源性,为99%。此方法适用于大豆根际土壤真菌的鉴定,并且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到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真菌 大豆 nestED-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植物紫茎泽兰入侵对菌根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于文清 刘万学 万方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83-889,共7页
为了研究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入侵对土壤菌根真菌(mycorrhizal fungi,MF)群落的影响,采用嵌套PCR技术分析了外来植物紫茎泽兰入侵生境内土著植物群落、土著植物与紫茎泽兰混生群落、紫茎泽兰单优群落中,侵染紫茎泽兰及土著... 为了研究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入侵对土壤菌根真菌(mycorrhizal fungi,MF)群落的影响,采用嵌套PCR技术分析了外来植物紫茎泽兰入侵生境内土著植物群落、土著植物与紫茎泽兰混生群落、紫茎泽兰单优群落中,侵染紫茎泽兰及土著植物的MF群落结构,及紫茎泽兰与土著植物根围土壤中MF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紫茎泽兰不同入侵进程MF群落结构存在差异,其中,从土著植物群落的植物根内检测到内养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型克隆;从土著植物与紫茎泽兰混生群落的紫茎泽兰根内也检测到内养球囊霉型克隆,而在土著植物根内检测到1个球囊霉属(Glomus sp 2)型克隆;从紫茎泽兰单优群落的紫茎泽兰根内未检测到MF,但从其根围土壤中检测到2个球囊霉属(Glomus sp 1和Glomus sp 2)型克隆。在土著植物与紫茎泽兰混生群落中,从紫茎泽兰根围土壤中检测到4个克隆型,分别为毛舌菌阔孢(Trichoglossum hirsutum)、皂味口磨(Tricholoma saponaceum)、亚盖趋本菌(Xylobolus subpileatus)和翘鳞肉齿菌(Sarcodon imbricatus),从土著植物根围土壤中也检测到4个克隆型,分别为小皮伞(Camarophyllopsis hymenocephala)、肉色香蘑(Lepista irina)、皂味口磨及亚侧耳(Panellus serotinus)型克隆;在土著植物群落中,从根围土壤只检测到皂味口磨型克隆。紫茎泽兰入侵改变了土著MF群落结构,其中在土著植物占据的土壤中以外生菌根真菌为主,而外来植物紫茎泽兰则更多地积累了丛枝菌根真菌。文中讨论了紫茎泽兰改变入侵地土壤菌根菌群落及其可能对紫茎泽兰入侵的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入侵 紫茎泽兰 土著植物 植物群落 菌根真菌群落 嵌套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根围丛枝菌根真菌鉴定 被引量:5
5
作者 蔡柏岩 接伟光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3-486,共4页
通过对大豆根围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鉴定和分子检测,为大豆菌根深入研究奠定基础。采集大豆根系和根围土壤,采用湿筛倾析法分离大豆根围土壤AM真菌孢子。依据AM真菌孢子形态特征及25S r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对其进... 通过对大豆根围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鉴定和分子检测,为大豆菌根深入研究奠定基础。采集大豆根系和根围土壤,采用湿筛倾析法分离大豆根围土壤AM真菌孢子。依据AM真菌孢子形态特征及25S r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并应用Nested-PCR技术检测根围土壤AM真菌侵染大豆根系情况。结果表明:大豆根围土壤中存在2种AM真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并且两者均侵染大豆根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丛枝菌根真菌 25s RDNA nested—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根际土壤及根系的AMF菌群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任禛 黄鹤平 +2 位作者 陈泽斌 张永福 杨大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111-116,共6页
从昆明学院种植基地随机采集黄瓜根系及根际土壤样品,采用巢式PCR技术分别扩增菌根及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部分18S r RNA基因区域,利用该产物构建AMF克隆文库,并结合ARDRA筛选、DNA测序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对黄瓜AMF菌群组成进行研究。结... 从昆明学院种植基地随机采集黄瓜根系及根际土壤样品,采用巢式PCR技术分别扩增菌根及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部分18S r RNA基因区域,利用该产物构建AMF克隆文库,并结合ARDRA筛选、DNA测序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对黄瓜AMF菌群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际土壤检测到7种AMF: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根内球囊霉(G.intraradices)、地表球囊霉(G.versiforme)以及其他4种未知的Glomus属类型,而根系除发现了G.mosseae、G.intraradices和G.versiforme外,仅检测到了其他2种未知Glomus属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18s rRNA基因 系统发育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石河子及周边地区棉花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凯丽 田秋恒 +4 位作者 刘志洋 王海 熊杰 雷勇辉 孙燕飞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78,共10页
【目的】丛枝菌根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植物根系与丛枝菌根真菌的共生体,能有效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棉花是新疆盐碱地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为研究和利用新疆丛枝菌根资源,对新疆石河子及其周边棉花种植区丛枝菌根真菌的种类和数量... 【目的】丛枝菌根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植物根系与丛枝菌根真菌的共生体,能有效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棉花是新疆盐碱地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为研究和利用新疆丛枝菌根资源,对新疆石河子及其周边棉花种植区丛枝菌根真菌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普查。【方法】采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北泉镇)及其周边的塔城地区沙湾县(柳毛湾镇、老沙湾镇、钟家庄镇)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十户滩镇)共50份土样,通过单个孢子的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从新疆石河子及周边地区棉花根际土壤中分离出4属6种丛枝菌根真菌,以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为优势属。石河子市北泉镇的丛枝菌根真菌物种丰富度最高,沙湾县柳毛湾镇和钟家庄镇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相似。【结论】明确了新疆石河子以及周边地区棉花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种类。该研究为充分利用和开发特色丛枝菌根资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丛枝菌根真菌 多样性 单孢鉴定 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根际土壤AM真菌分离与分子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接伟光 蔡柏岩 白莉 《中国糖料》 2010年第2期12-14,共3页
为了揭示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与甜菜的共生关系,收集甜菜根系及根际土壤,采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分离甜菜根围土壤AM真菌孢子。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AM真菌孢子进行分类鉴定,并应用Nested-PCR技... 为了揭示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与甜菜的共生关系,收集甜菜根系及根际土壤,采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分离甜菜根围土壤AM真菌孢子。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AM真菌孢子进行分类鉴定,并应用Nested-PCR技术检测甜菜根际土壤AM真菌侵染甜菜根系情况。依据AM真菌孢子形态特征及25S r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鉴定出甜菜根围土壤中具有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并且应用Nested-PCR技术从甜菜根内检测到了G.mosseae,表明G.mosseae侵染甜菜根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丛枝菌根真菌 根际土壤 25s RDNA nested—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白山锐齿栎树干基部两种蚂蚁的筑巢生态学及其蚁巢、体表真菌组成研究(英文)
9
作者 贺虹 张雅林 +2 位作者 王云果 高智辉 魏琮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9-146,共8页
本文研究了太白山锐齿栎景观林带树干基部筑巢的两种蚂蚁的筑巢生态学及其巢内真菌的组成。研究结果表明:亮腹黑褐蚁Formica gagatoides Ruzsky是锐齿栎林中的优势蚁种,可在地表及树干上活动,主要取食栎树枝条上蚜虫所分泌的蜜露及其他... 本文研究了太白山锐齿栎景观林带树干基部筑巢的两种蚂蚁的筑巢生态学及其巢内真菌的组成。研究结果表明:亮腹黑褐蚁Formica gagatoides Ruzsky是锐齿栎林中的优势蚁种,可在地表及树干上活动,主要取食栎树枝条上蚜虫所分泌的蜜露及其他昆虫和植物材料;盘腹蚁Aphaenogaster sp.仅在蚁巢周围活动,捕食其他小型昆虫;亮腹黑褐蚁F.gagatoides蚁巢材料含水量非常高,而盘腹蚁Aphaenogaster sp.的蚁巢较为干燥。锐齿栎林中树干的平均蚁栖率为20.3%,但蚁栖率随海拔差异而不同(海拔1800m的锐齿栎林带蚁栖率仅为6%,海拔1600m的锐齿栎林带蚁栖率高达38.5%)。两种蚂蚁的长期营巢活动造成树干基部腐朽、孔洞不断扩大,严重影响锐齿栎树干的水分、营养传输及生长,且极易倒伏和风折。两种蚂蚁巢内及其体表真菌的种类组成明显不同,从亮腹黑褐蚁F.gagatoides蚁巢材料中可分离出7种真菌,而从盘腹蚁Aphaenogaster sp.巢中仅分离出2种;从亮腹黑褐蚁F.gagatoides体表可分离出4种真菌,而从盘腹蚁Aphaenogaster sp.体表分离到3种真菌;其中Trichoderma sp.为优势真菌种类。这些真菌与相关蚂蚁的协同进化及其对蚂蚁筑巢和锐齿栎木材分解中的影响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蚂蚁 筑巢生态学 生物干扰破坏 真菌组成 锐齿栎 太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栌菊木共生丛枝菌根真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葛立傲 王国娟 +3 位作者 马焕成 高秀琴 陈梦帆 伍建榕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0期66-69,共4页
为了解栌菊木(Nouelia insignis Franch)共生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物种多样性,探明其形成乔木与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关系,野外采集栌菊木根系及根际土壤,利用土壤湿晒法和根系透明染色镜检法,研究丛枝菌... 为了解栌菊木(Nouelia insignis Franch)共生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物种多样性,探明其形成乔木与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关系,野外采集栌菊木根系及根际土壤,利用土壤湿晒法和根系透明染色镜检法,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在土壤中的孢子密度及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并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的AMF孢子优势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传统形态学方法初步鉴定出栌菊木土壤中存在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幼套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2种AM真菌;应用nested-PCR技术扩增18SrRNA中的NS31-AM1区,通过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A-1真菌与Glomus mosseae(DQ273793)亲缘性为97%,A-2真菌与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AJ510231)亲缘性为99%。根据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双重鉴定,确定侵染栌菊木根系的AM真菌是摩西球囊霉和幼套球囊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栌菊木 AM真菌 nestED-PCR 侵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真菌来源鸟巢烷型二萜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勤颖 邹根 +3 位作者 高利慧 白林泉 TAN Yeeshin 吴莹莹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0-154,共15页
鸟巢烷型二萜是大型真菌来源二萜化合物中最大的类群,其化学结构特征是包含5/6/7元环杂合的三环骨架。由于鸟巢烷型二萜具有以刺激神经生长因子合成为代表的多种生物活性,其人工合成和相关药物开发引起了广泛关注。总结近年来报道的来... 鸟巢烷型二萜是大型真菌来源二萜化合物中最大的类群,其化学结构特征是包含5/6/7元环杂合的三环骨架。由于鸟巢烷型二萜具有以刺激神经生长因子合成为代表的多种生物活性,其人工合成和相关药物开发引起了广泛关注。总结近年来报道的来源于黑蛋巢菌属(Cyathus)、猴头菌属(Hericium)和肉齿菌属(Sarcodon)等大型真菌的多种鸟巢烷型二萜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介绍其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巢菌 化学结构 生物活性 化学合成 生物合成 二萜环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鸟巢菌的新记录种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彤 任玮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222-225,共4页
本文报道了鸟巢菌科黑蛋巢菌属(CyathusHaller:Pers.)的2个中国新记录种:非洲黑蛋巢(CyathusafricanusBrodie)、浅被黑蛋巢(CyathusgriseocarpusBrodie&S... 本文报道了鸟巢菌科黑蛋巢菌属(CyathusHaller:Pers.)的2个中国新记录种:非洲黑蛋巢(CyathusafricanusBrodie)、浅被黑蛋巢(CyathusgriseocarpusBrodie&Sharma),1个云南新记录:小孢黑蛋巢[Cyathusberkeleyanus(Tul.)Lloyd],并对浅被黑蛋巢及其相近种作了较详细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巢菌 新记录种 浅被黑蛋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巢式PCR技术对玉米种子携带禾谷镰刀菌的检测体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倩丽 赵官涛 +5 位作者 王露 何翔 张洋洋 王常清 聂江山 陈秀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57-2265,共9页
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是真菌性玉米茎基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为了减少种子带菌对该病害的传播,本研究采用巢式PCR技术构建玉米种子检测体系,并对其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和可行性检测。结果表明,该体系可有效检测到玉米(Zeama... 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是真菌性玉米茎基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为了减少种子带菌对该病害的传播,本研究采用巢式PCR技术构建玉米种子检测体系,并对其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和可行性检测。结果表明,该体系可有效检测到玉米(Zeamays)种子携带禾谷镰刀菌的情况,灵敏度达4.224 pg·μL^(-1),是一种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的检测体系,为玉米茎基腐病种子带菌检测、早期诊断和及时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本研究是运用巢式PCR技术检测玉米茎基腐病主要致病菌-禾谷镰刀菌在国内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基腐病 禾谷镰刀菌 真菌 分子检测 巢式PCR 种子带菌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植物来源内生真菌构巢曲霉MA143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14
作者 冷懿 《山东林业科技》 2019年第1期1-4,12,共5页
以红树林植物来源内生真菌构巢曲霉MA143为研究对象,对其ICI培养基发酵粗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以期从红树林植物中分离得到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用于如抗肿瘤、抗真菌等医药用途。采用萃取法、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 以红树林植物来源内生真菌构巢曲霉MA143为研究对象,对其ICI培养基发酵粗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以期从红树林植物中分离得到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用于如抗肿瘤、抗真菌等医药用途。采用萃取法、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RP-18反相柱层析等技术从中分离纯化得到了3个化合物。结合碳谱(13C-NMR)、氢谱(1HNMR)、质谱(ESI-MS)等波谱学技术及相关数据库检索鉴定出这3个化合物分别为:sterigmatocystin、Versicolorin A、Averufanin。红树林植物开发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的潜能不可低估,开发其药物价值,发挥其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促进海岸居民对其加以保护和种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植物 真菌 构巢曲霉 sTERIGMATOCYsTIN Versicolorin A Averufa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