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光映炯 郑云霞 吴建琴 《中国茶叶》 2025年第9期57-65,共9页
地理标志产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色农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品牌价值及社会价值。普洱茶作为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具有显著的地方性、区域性和品牌性特征。研究运用地理集中指数、最邻... 地理标志产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色农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品牌价值及社会价值。普洱茶作为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具有显著的地方性、区域性和品牌性特征。研究运用地理集中指数、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空间叠置分析和皮尔森相关分析法等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云南省不同地级行政区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云南省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区域在地理范围内呈集聚式分布,但空间分布不均衡,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决定了其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发现,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存在标准化建设水平较低、区域品牌建设重视不够、保护监管力度不强、专业人才支撑不足、茶旅融合深度不够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完善相关标准,助力茶企品牌质量提升;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政策保障和监管体系;强化品牌建设,深化茶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重视人才培养,夯实产业可持续发展基础等发展对策,从而为普洱茶地理标志的保护和利用、普洱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地理标志产品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对3种肠道致病菌的抑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治江 单治国 +4 位作者 崔廷宏 赵远艳 陶忠 徐棉红 张春花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85-92,共8页
为探明普洱茶对3种肠道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分别以普洱茶生茶和熟茶为试验材料,采用倍比稀释法制作7个比例的茶水浸液,以肠炎沙门菌ATCC 14028(Salmonella enteritidis)、福氏志贺菌CMCC(B)51572(Shigella flexneri)、大肠杆菌CMCC(B)4410... 为探明普洱茶对3种肠道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分别以普洱茶生茶和熟茶为试验材料,采用倍比稀释法制作7个比例的茶水浸液,以肠炎沙门菌ATCC 14028(Salmonella enteritidis)、福氏志贺菌CMCC(B)51572(Shigella flexneri)、大肠杆菌CMCC(B)44102(Escherichia coli)3种肠道致病菌为供试菌株,采用K-B法进行抑菌圈试验,分别探讨培养24 h和48 h条件下7个茶水浸液普洱茶生茶和熟茶对3种肠道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普洱茶水浸液较高浓度时对3种供试肠道致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但培养24 h条件下除普洱茶生茶水浸液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大于普洱茶熟茶外,普洱茶生茶与普洱茶熟茶水浸液对3种供试肠道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均无明显差异(p<0.05);普洱茶生茶水浸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大于福氏志贺菌大于肠炎沙门氏菌;普洱茶熟茶对肠炎沙门氏菌、福氏志贺菌的抑制作用大于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本试验结果可为普洱茶及肠胃保健品及肠道致病菌感染性疾病预防药物的开发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肠道致病菌 大肠杆菌 肠炎沙门菌 福氏志贺菌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地区古树和乔木普洱茶(生茶)品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汤海昆 杨方慧 +4 位作者 张艳梅 张盼盼 孙云南 张华凤 仝佳音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61-69,共9页
为探究西双版纳地区古树和乔木型普洱茶品质差异,采用液相色谱和HS-SPME-GC-MS技术对茶样儿茶素组分和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儿茶素组分检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能较好地区分布朗古树、布朗乔木、易武古树、易武乔木。HS-SPME-GC-MS检... 为探究西双版纳地区古树和乔木型普洱茶品质差异,采用液相色谱和HS-SPME-GC-MS技术对茶样儿茶素组分和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儿茶素组分检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能较好地区分布朗古树、布朗乔木、易武古树、易武乔木。HS-SPME-GC-MS检测结果显示,4组茶样共检出138种香气物质,其中正辛醇、香叶醇、1-辛烯-3-醇、β-紫罗兰酮、β-紫罗酮、水杨酸甲酯、右旋萜二烯、十甲基环五硅氧烷与十四甲基环七硅氧烷等9种香气物质可作为区分4组茶样的依据。相对气味活度值(ROVA)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型普洱茶存在4种共同的关键呈香物质;古树普洱茶无论是在组间还是组内,其关键性和修饰性呈香物质没有明显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古树茶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儿茶素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勐海县古茶树茶园土壤养分与质量评价
4
作者 张洪玲 陈玫 +7 位作者 何青元 李友勇 罗琼仙 杨毅坚 马玲 马玉青 汤松 毕玭 《茶叶通讯》 2025年第2期185-193,共9页
探明云南省勐海县普洱茶产区古茶树茶园(古茶园)土壤质量状况,从高效、优质、生态和可持续发展角度为优化古茶园养分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古茶园土壤用地长期安全性提供理论参考。对勐海县11个产茶乡镇的25个代表性古茶园土壤取样... 探明云南省勐海县普洱茶产区古茶树茶园(古茶园)土壤质量状况,从高效、优质、生态和可持续发展角度为优化古茶园养分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古茶园土壤用地长期安全性提供理论参考。对勐海县11个产茶乡镇的25个代表性古茶园土壤取样,分别检测土壤pH值及有机质(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RAK)、有效硫(AS)、有效硼(AB)等养分指标的含量,以及铅(Pb)、砷(As)、铬(Cr)、镉(Cd)4种重金属的含量。25个古茶树茶园土壤pH值达到优质肥力茶园标准的比例为84.00%;OM、TN和AN含量符合优质肥力茶园标准的比例均为96.00%;TP和AP含量符合优质肥力茶园标准的比例均为20.00%;TK含量达到优质肥力茶园标准的比例为44.00%;RAK含量达到优质肥力茶园标准的比例为80.00%;AS和AB含量未达到高质量茶园标准。重金属Pb、As、Cr和Cd含量均未达到云南土壤背景值和NY/T 853—2004《茶叶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的标准;AP、RAK、AS和Pb富集易受pH值影响;OM、TN、TP、AN、AB五个元素彼此之间高度正相关;As和Cr、Pb均呈负相关,与Cd均呈正相关,Pb也和Cd呈正相关。勐海普洱茶产区古茶园土壤适宜茶树生长,整体土壤养分状况中等偏上水平,调查的25个古茶园土壤均处于安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茶园 土壤养分 重金属 普洱茶 勐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端午当归基源鉴定与大芦山当归质量初探
5
作者 林炳霜 王老二 +3 位作者 陈兴乐 胡蓉 赵芳 李剑美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89-96,共8页
研究旨在明确端午药市中药材当归的基源,并评估大芦山当归的药材质量。广泛收集各地以当归命名的药材样本,采用DNA条形码技术进行基源鉴定。依据《中国药典》标准,测定药材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浸出物含量;运用高效液相... 研究旨在明确端午药市中药材当归的基源,并评估大芦山当归的药材质量。广泛收集各地以当归命名的药材样本,采用DNA条形码技术进行基源鉴定。依据《中国药典》标准,测定药材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浸出物含量;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魏酸含量,并通过索氏提取法测定挥发油含量,以全面评估药材质量。共收集到9种名为当归的药材,通过DNA条形码比对,确认普洱端午药市中的当归药材主要来自伞形科植物,包括藁本、长茎藁本、紫花前胡、滇芹等不同种类。产自普洱的大芦山当归(藁本属藁本)在药材质量上表现优异,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尤其是挥发油含量高达8.47%,远超药典规定的标准。本研究通过科学的基源鉴定和药材质量分析,揭示了端午药市中当归药材的基源现状,并确认了大芦山当归作为高质量药材的地位。这一发现为规范端午药市药材使用、保障药材质量提供重要依据,也为后续的药材开发和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 端午 当归 混伪品 DNA鉴定 药材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多糖改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研究
6
作者 邓凌云 赵鑫雨 +1 位作者 张盛 刘爱玲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98-102,共5页
研究以右旋糖酐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建模,并在建模期间同步给予普洱茶多糖(PTPS)干预,设置对照组(NC)、DSS模型组(DSS)、低剂量PTPS组(200 mg/kg)、高剂量PTPS组(400 mg/kg)4个处理,从疾病活动指数... 研究以右旋糖酐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建模,并在建模期间同步给予普洱茶多糖(PTPS)干预,设置对照组(NC)、DSS模型组(DSS)、低剂量PTPS组(200 mg/kg)、高剂量PTPS组(400 mg/kg)4个处理,从疾病活动指数、结肠形态、组织病理学、炎症因子水平等方面探讨PTPS对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结果表明:PTPS具有缓解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症状的功效,具体表现为控制体重下降、抑制结肠缩短、改善结肠组织损伤和抑制炎症因子水平上升,以高剂量组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多糖 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因子 结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龙珠生产线蒸箱改进设计与实验验证
7
作者 李顺兵 李玮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5年第3期23-26,共4页
为了解决普洱茶龙珠压制生产线上茶叶蒸润工位中成堆普洱茶蒸润不均匀的问题,使普洱茶在压制前被蒸润得更理想,以蒸箱中孔板孔隙率和蒸汽温度为变量,探究孔位参数及蒸汽温度对成堆普洱茶蒸润温湿度的影响,寻找最佳参数。利用三维模型软... 为了解决普洱茶龙珠压制生产线上茶叶蒸润工位中成堆普洱茶蒸润不均匀的问题,使普洱茶在压制前被蒸润得更理想,以蒸箱中孔板孔隙率和蒸汽温度为变量,探究孔位参数及蒸汽温度对成堆普洱茶蒸润温湿度的影响,寻找最佳参数。利用三维模型软件建立出蒸箱的三维模型,孔隙率范围为0.042~0.181,温度范围为90~150℃,对蒸箱内部进行热流耦合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结构进行改进,最后在普洱茶龙珠压制成形设备上进行压制成形实验。当茶叶放置在气孔右侧,孔板的孔隙率为0.042,蒸汽温度区间设置为100~120℃时,茶叶蒸润后含水率接近理论值,压制成形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龙珠 蒸箱 FLUENT 热流耦合 温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醋中醋酸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8
作者 金娜 陈丽芳 +5 位作者 丁国燕 钟明远 罗凡 杜光怡 左奇飞 聂龙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7期66-69,共4页
对普洱地区以传统工艺手工酿制的7款普洱茶醋进行了微生物分离,旨在明确普洱茶醋菌种构成。结果表明,第1批样品中分离检测到30株酵母菌,其中一部分表现出特定的代谢特性。此外,通过醋酸菌的筛选,从4种茶醋中鉴定出8种高产酸菌株,初步认... 对普洱地区以传统工艺手工酿制的7款普洱茶醋进行了微生物分离,旨在明确普洱茶醋菌种构成。结果表明,第1批样品中分离检测到30株酵母菌,其中一部分表现出特定的代谢特性。此外,通过醋酸菌的筛选,从4种茶醋中鉴定出8种高产酸菌株,初步认定为醋酸菌,其中3-1号菌株产酸量最高,具有显著优势。值得注意的是,普洱茶醋的醋酸产量比调味醋较低,而3-1号醋酸菌株的特性尤为突出。研究为深入分析普洱茶醋的微生物学特性及相关菌种的分离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醋 醋酸菌 生理生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菌”发酵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的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9
作者 彭文书 郑彩兰 +6 位作者 范垚 刘新月 马莉 杨瑞娟 刘丽 王桥美 严亮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314,共11页
【目的】明确“金花菌”发酵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的工艺条件,为金花普洱茶的稳定生产及其深加工产品研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通过不同等级原料、不同压力、不同潮水量对比发酵,探究“金花菌”发酵普洱茶的工艺;利用气相色谱-质谱... 【目的】明确“金花菌”发酵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的工艺条件,为金花普洱茶的稳定生产及其深加工产品研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通过不同等级原料、不同压力、不同潮水量对比发酵,探究“金花菌”发酵普洱茶的工艺;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发酵前后的茶叶香气物质分析比较,感官审评茶叶发酵前后的滋味,结合理化检测分析冠突散囊菌对普洱熟茶发酵的影响。【结果】确定“金花菌”发酵普洱茶最佳发酵条件:以7级云南晒青毛茶为原料,潮水量20%,温度29℃,湿度75%条件下培养40 d。在该条件下培养出的金花普洱茶砖,发花茂盛,松紧适宜,咖啡碱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所上升,而茶多酚含量则下降8.01%,茶汤深红明亮、口感顺滑、有独特的“菌香”,茶叶香气由花果香型转化为草木香或其他类型特殊香气。发酵后醇类、酮类、酯类等物质成分含量总体下降,氧化芳樟醇、正十三烷、苯乙酮等构成冠突散囊菌“菌香”香气特征的化学组分含量增加。【结论】“金花菌”发酵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可行,经过金花发酵工艺处理后的茶叶品质也会得到相应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 冠突散囊菌 金花普洱茶 发酵工艺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普茶加工现状综述
10
作者 尹艺达 苏雯 谢瑾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1期55-59,共5页
新会柑普茶作为一种调味茶,近几年广受消费者喜爱。该文通过对柑普茶制作工艺的分析,探究加工工艺中对柑普茶品质形成的影响因素,从而对柑普茶产业规范、产品品质提升、产业效率提升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新会 柑普茶 加工工艺 普洱茶 茶枝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茶文化景观在世界遗产中的潜力及贡献
11
作者 韩锋 +1 位作者 郭晓彤 李婧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2-47,共6页
茶文化景观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重点关注的乡村景观遗产类型。亚洲,尤其是中国,是全球茶文化的发祥地,6000年来人们对野生茶树的驯化、培育、管理和利用,反映了独特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下的生态智慧,具有全球文化传播... 茶文化景观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重点关注的乡村景观遗产类型。亚洲,尤其是中国,是全球茶文化的发祥地,6000年来人们对野生茶树的驯化、培育、管理和利用,反映了独特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下的生态智慧,具有全球文化传播和可持续发展的代表性。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成功登录填补了茶文化景观在世界遗产中的空白。分析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的快速发展趋势,以及基于农业经济的亚洲乡村文化景观在类型数量和价值展示中的不足,回顾国际乡村景观遗产前沿研究和文件,指出亚洲茶文化景观在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类型中的缺口,以文化景观自然-文化关联性和物质-非物质整体性的视角,揭示亚洲茶文化景观在“反映和谐可持续的人地关系与实践智慧”“促进传统生计与可持续发展”“传承与传播文化多样性”3个方面的潜力与贡献。以期为系统开展亚洲和中国茶文化景观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认知视角,为完善亚洲茶文化景观类型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 乡村景观 亚洲茶文化景观 关联性遗产价值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茶醋醋酸发酵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强晓 张紫瑗 +3 位作者 耿贝贝 李天萌 袁宇轩 夏婷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156,共6页
该研究以枸杞芽茶和玉米须为原料,采用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AC-2005发酵制备枸杞茶醋,以总酸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枸杞茶醋醋酸发酵工艺,对其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并对其发酵前后的功能活性成分和... 该研究以枸杞芽茶和玉米须为原料,采用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AC-2005发酵制备枸杞茶醋,以总酸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枸杞茶醋醋酸发酵工艺,对其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并对其发酵前后的功能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枸杞茶醋的最优醋酸发酵工艺为初始酒精度9%vol,巴氏醋杆菌AC-2005接种量10%,发酵温度30℃,初始pH值3.5。在此优化条件下,枸杞茶醋的总酸含量为7.10 g/100 mL,pH值为3.56,还原糖含量为1.70 g/100 m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9.28 g/100 mL,其理化指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与发酵前相比,枸杞茶醋中的总酚(2.27 mg/mL)和总黄酮含量(0.94 mg/mL)显著升高(P<0.05),甜菜碱含量(2.30 mg/mL)无显著变化(P>0.05),类胡萝卜素含量(0.62 mg/mL)显著降低(P<0.05);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P<0.05),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分别为20.27%、12.71%和1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茶醋 醋酸发酵 工艺优化 功能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的普洱生茶香气成分产地溯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宇童 唐卿雁 +2 位作者 邵金良 林奇 杜丽娟 《茶叶通讯》 2024年第4期496-507,共12页
为探究茶叶中挥发性成分普洱生茶小尺度空间下产地溯源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分别测定云南省3个地级市(自治州)5个不同产茶县(区)30份普洱生茶样品中的香气成分,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判别分析、神经网络-多层感知器分类方... 为探究茶叶中挥发性成分普洱生茶小尺度空间下产地溯源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分别测定云南省3个地级市(自治州)5个不同产茶县(区)30份普洱生茶样品中的香气成分,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判别分析、神经网络-多层感知器分类方法,构建普洱生茶小尺度空间下的产地溯源模型。结果表明,普洱生茶茶样中69个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醇类21个、醛类12个、酮类15个、酯类8个、酸3个、萜3个、烯烃2个、其他5个,OPLS-DA不能很好地区分不同产地茶样;通过Fisher判别分析构建的产地判别函数模型初始判别正确率为100.0%,交叉验证正确率为93.3%。通过神经网络-多层次感知器分类模型对不同产地茶样进行判别的初始判别和交叉验证正确率均达100%。普洱生茶中稳定同位素比值、矿物元素与有机成分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产地形成各自的指纹特征,可用于建立普洱茶产地溯源模型。试验结果可为普洱生茶在小尺度空间的产地追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生茶 挥发性成分 产地判别 产地溯源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调味普洱茶饮料产品配方 被引量:2
14
作者 代佳和 王馨榆 +4 位作者 蒋海芬 王远利 王悦 王紫琳 田洋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7期51-56,共6页
为开发一款特色调味普洱茶饮料,基于单因素试验研究聚葡萄糖、普洱茶粉、β-环状糊精、罗汉果甜苷、低聚半乳糖对产品感官品质的影响,进一步利用响应面试验对产品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调味普洱茶产品的最佳配方为聚葡萄糖添加量75%,... 为开发一款特色调味普洱茶饮料,基于单因素试验研究聚葡萄糖、普洱茶粉、β-环状糊精、罗汉果甜苷、低聚半乳糖对产品感官品质的影响,进一步利用响应面试验对产品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调味普洱茶产品的最佳配方为聚葡萄糖添加量75%,普洱茶粉添加量12%,β-环糊精添加量0.6%,罗汉果甜苷添加量0.5%,低聚半乳糖添加量9%,低聚木糖添加量1.45%,低聚果糖添加量1.45%,在此条件下制得产品呈红棕色,口感清爽,具有普洱茶特色风味,感官评分为(87.36±1.09)分,产品理化与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具有一定开发潜力及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葡萄糖 普洱茶粉 调味普洱茶饮料 响应面法 配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计算的普洱茶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金燕 周兵 +2 位作者 胡宝晶 郎云雯 张晋恒 《中国茶叶》 2024年第3期66-71,共6页
云计算技术的日益成熟,为普洱茶产业信息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文章提出基于云计算的普洱茶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旨在提升普洱茶产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对普洱茶产业需求的深入分析,采用Django框架构建Web应用程序,将系... 云计算技术的日益成熟,为普洱茶产业信息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文章提出基于云计算的普洱茶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旨在提升普洱茶产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对普洱茶产业需求的深入分析,采用Django框架构建Web应用程序,将系统划分为前端和后端。前端负责展示用户界面,后端负责处理业务逻辑。经过实际测试,该系统实现了对茶叶生产、销售、存储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了普洱茶产业的信息化水平,有助于云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普洱茶 信息管理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中儿茶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邓洪燕 毛静春 +3 位作者 毛建富 周琴 陶波 赵龙 《农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3-89,共7页
儿茶素是茶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主体成分,占干茶含量的12%~24%,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抗辐射、减肥、降血脂、防癌等活性功能。普洱茶因特殊的品种和加工工艺,所含有的儿茶素含量均高于其他茶树品种,在营养价值和保健方面表现出优异... 儿茶素是茶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主体成分,占干茶含量的12%~24%,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抗辐射、减肥、降血脂、防癌等活性功能。普洱茶因特殊的品种和加工工艺,所含有的儿茶素含量均高于其他茶树品种,在营养价值和保健方面表现出优异的功效。对普洱茶儿茶素种类、提取测定方法、含量变化和功效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普洱茶中儿茶素功能产品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儿茶素 提取测定方法 含量变化 功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超声辅助冷萃法制备普洱茶粉工艺研究
17
作者 代佳和 王紫琳 +3 位作者 袁玉雪 王悦 王远利 田洋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8期59-63,68,共6页
为了提高普洱茶的冲泡便捷性,采用超声辅助冷萃法研究普洱茶可溶性物质最佳萃取工艺,将萃取液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得到速溶茶粉。基于单因素试验考查料液比、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超声功率对超声辅助冷萃普洱茶粉提取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 为了提高普洱茶的冲泡便捷性,采用超声辅助冷萃法研究普洱茶可溶性物质最佳萃取工艺,将萃取液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得到速溶茶粉。基于单因素试验考查料液比、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超声功率对超声辅助冷萃普洱茶粉提取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试验优化超声辅助冷萃普洱茶粉最佳工艺,并检测其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结果表明,超声辅助冷萃普洱茶粉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g∶mL),萃取温度15℃,萃取时间41 min,超声功率540 W。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普洱茶粉提取率最高,提取率为(37.02±0.82)%,在最佳浸提条件下经过冷冻干燥后的茶粉质地致密、香气纯正、滋味醇和。以超声辅助冷萃法制备普洱茶速溶茶,为普洱茶的加工利用提供相关试验基础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超声辅助冷萃工艺 响应面优化 速溶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醋液与茶多酚对牛肉的复合保鲜效果 被引量:15
18
作者 孙涛 刘华巍 +1 位作者 谢晶 薛斌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5-409,共5页
考察了竹醋液与茶多酚对两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进而将两者复配用于牛肉的保鲜。以储藏期间样品的p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菌落总数及硫代巴比妥酸(TB... 考察了竹醋液与茶多酚对两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进而将两者复配用于牛肉的保鲜。以储藏期间样品的p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菌落总数及硫代巴比妥酸(TBA)值为质量指标,研究竹醋液与茶多酚两者复配液对牛肉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竹醋液、茶多酚及二者复配液对牛肉有良好的保鲜效果,其中,复配液保鲜效果最佳,可将牛肉货架期由原来6-8 d延长到了12-1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醋液 茶多酚 牛肉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醋液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常雅宁 赵素芬 +1 位作者 倪炜 沃袅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0-643,共4页
通过色质联用方法分析了竹醋液的成分,用连苯三酚法测定了加入竹醋液前后猪油过氧化值的变化,研究了竹醋液的抗氧化性能。实验表明竹醋液由80多种成分组成,具有良好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竹醋液作为抗氧化剂在猪油中的最佳添... 通过色质联用方法分析了竹醋液的成分,用连苯三酚法测定了加入竹醋液前后猪油过氧化值的变化,研究了竹醋液的抗氧化性能。实验表明竹醋液由80多种成分组成,具有良好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竹醋液作为抗氧化剂在猪油中的最佳添加量为每公斤猪油加入5g竹醋液;按每公斤猪油分别加入4g竹醋液与4g茶多酚进行抗氧化能力比较,发现两者具有相似的抗氧化能力。由此得出竹醋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醋液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抗氧化 过氧化值 茶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不同控草措施效果比较 被引量:19
20
作者 孙永明 李小飞 +5 位作者 俞素琴 张昆 张静 余跑兰 王永刚 叶川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32-1837,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茶园杂草防控措施的效果,寻找出成本低、效果佳、无污染的除草方式,为防控茶园草害发生及指导茶农科学除草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茶树自然生长为对照(CK),设套种绿豆(生物竞争)、人工除草(人工铲除)、剪枝覆盖(物理... 【目的】探究不同茶园杂草防控措施的效果,寻找出成本低、效果佳、无污染的除草方式,为防控茶园草害发生及指导茶农科学除草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茶树自然生长为对照(CK),设套种绿豆(生物竞争)、人工除草(人工铲除)、剪枝覆盖(物理抑制)及喷施除草醋(化学清除)等4种不同控草处理,通过观测不同处理杂草数量、种类及株高等,计算杂草多样性指数,比较不同处理的杂草防除效果。【结果】试验区茶园共滋生杂草13科20属20种,4种不同控草措施对茶园杂草种类、数量、密度和株高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茶园杂草种类减少1~8种,数量减幅16.62%~89.06%,密度抑制幅度4.18%~100.00%,除套种绿豆处理下个别草种株高呈现出增高的趋势外,其余处理对茶园杂草株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合比较得出茶园杂草防控效果依次为除草醋>剪枝覆盖>人工除草>套种绿豆。【结论】喷施除草醋和剪枝覆盖处理对茶园杂草防控效果表现尤为突出,可在当前茶园生产实际中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草 茶园土壤 剪枝覆盖 除草醋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