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iz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of Tea Flower Polysaccharides by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被引量:1
1
作者 Xing-Hai Zhang Fei Que +2 位作者 Jin-Wei Xu Pei-Li Yu You-Ying Tu 《茶叶》 2013年第4期442-451,共10页
Polysaccharide production from tea flower(TFPS) was carried out using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based on a five level,four variable small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was employ... Polysaccharide production from tea flower(TFPS) was carried out using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based on a five level,four variable small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was employed to obtain the best possible combination of extraction time,pressure,temperature and ethanol content of modifier for maximum production.The optimum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extraction time of 170 min,pressure of45 MPa,temperature of 75 ℃,and 50% aqueous ethanol solution as modifier.Under these conditions,the experimental yield was 6.56 ± 0.37%,which was similar to the value predicted by the model.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of TFPS was fucose,rhamnose,arabinose,xylose,galactose,glucose,mannose,fructose,ribose,galacturonic acid and glucuronic acid in a molar percent of 31.69,0.21,0.49,1.29,35.82,0.97,1.63,18.34,7.88,1.06 and 0.63.Compared to other extraction methods,SFE could achieve higher yield and gain more types of monosacchar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萃取 茶多糖 响应曲面法 葡萄糖醛酸 半乳糖醛酸 优化 花卉 中心复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双水相提取茉莉红茶多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2
作者 林莹 郑梅霞 +2 位作者 陈昌梅 吴树铮 朱育菁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42,共8页
以茉莉红茶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茉莉红茶多糖的超声辅助双水相提取工艺,利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提取多糖的化学结构,并通过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价了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超声... 以茉莉红茶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茉莉红茶多糖的超声辅助双水相提取工艺,利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提取多糖的化学结构,并通过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价了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超声温度为72℃、硫酸铵浓度为0.45g·mL^(-1)、超声时间为40min、液料比为29∶1(mL∶g)的最佳条件下,茉莉红茶多糖提取率为47.09mg·g^(-1),与预测值(47.26mg·g^(-1))的相对误差仅0.36%;红外光谱分析确证提取多糖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进一步证实其多糖结构;茉莉红茶多糖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其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随浓度增加逐渐升高。茉莉红茶多糖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在食品、保健品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双水相 茉莉红茶 多糖 优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酶法提取藤茶多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3
作者 尹团章 邵佩 +3 位作者 庄虎 陈浩 朱杰 何启强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05-2013,共9页
为优化藤茶多糖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条件,并测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以恩施藤茶为原料,通过响应面法和超声波辅助酶法优化藤茶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检测(HPLC-CAD)法分析藤茶多糖的单糖组成,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 为优化藤茶多糖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条件,并测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以恩施藤茶为原料,通过响应面法和超声波辅助酶法优化藤茶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检测(HPLC-CAD)法分析藤茶多糖的单糖组成,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藤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 g/mL,复合酶添加量3%,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温度50℃,藤茶多糖得率达到12.01%±0.13%,藤茶多糖由6种单糖组成,其中蔗糖、葡萄糖含量较高。藤茶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20 mg/mL的藤茶多糖对·OH的清除率为(89.12±0.21)%,对ABTS+·的清除率为(94.50±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茶 多糖 超声辅助酶法提取 响应面 单糖组成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糖对热应激西门塔尔肉牛血清抗氧化、免疫、生化指标及代谢产物的影响
4
作者 徐俊 李凡 +8 位作者 费丹 谢敏 广业兰 侯玉洁 张帆帆 吴诚诚 李娜 李文飞 王颖新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19-2430,共12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茶多糖对热应激西门塔尔肉牛血清抗氧化、免疫、生化指标及代谢产物的影响。在夏季三伏天气候下,选取24头15月龄育肥期西门塔尔肉牛,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 本试验旨在探究茶多糖对热应激西门塔尔肉牛血清抗氧化、免疫、生化指标及代谢产物的影响。在夏季三伏天气候下,选取24头15月龄育肥期西门塔尔肉牛,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额外添加0.4%(T1组)、0.8%(T2组)和1.2%(T3组)的茶多糖(干物质基础)。预试期2周,正试期6周。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T1、T2和T3组的血清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T2组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P<0.05)。2)与CON组相比,T1、T2和T3组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升高(P<0.05),T3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含量显著升高(P<0.05)。3)与CON组相比,T2组的血清肌酐含量显著升高(P<0.05),T2和T3组的血清热休克蛋白-72含量显著升高(P<0.05),T3组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4)代谢组学分析显示,负离子模式下,与CON组相比,T1组的血清16-羟基十六烷酸、硬脂酸、花生四烯酸、8Z、11Z、14Z二十碳三烯酸、反油酸、肾上腺酸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0)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十二烷二酸和壬二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T2组的血清16-羟基十六烷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正离子模式下,与CON组相比,T1组的血清DL-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氢化白果酸(18∶0)、16(R)-羟化二十烷四烯酸和乙酰-L-肉碱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磷脂酰胆碱(19∶1/19∶2)含量显著降低(P<0.05);T2组的血清磷脂酰胆碱(20∶3/20∶3)、氢化白果酸(18∶0)和L-羟基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T3组的血清磷脂酰胆(19∶1/19∶1)、磷脂酰胆碱(20∶4e/18∶2)和磷脂酰胆碱(18∶3e/19∶2)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5)正、负离子模式下代谢物模块汇总和富集分析(MSEA)显著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亚麻酸和亚油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为有显著差异富集的代谢通路(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茶多糖改善了热应激胁迫下西门塔尔肉牛的抗氧化和免疫功能,且改变了肉牛脂肪酸和磷脂代谢通路,其中以添加0.4%和0.8%茶多糖对肉牛血清代谢产物组成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糖 热应激 生化 抗氧化 免疫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酶法优化富硒黑茶多糖提取工艺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5
作者 周占富 谭其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3-1003,共11页
优化富硒黑茶多糖(selenium-enriched dark tea polysaccharides,STP)的超声辅助酶法提取工艺,并探讨其抗肿瘤机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系统优化了STP提取条件。结果表明,STP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纤维素酶添加量2.10%... 优化富硒黑茶多糖(selenium-enriched dark tea polysaccharides,STP)的超声辅助酶法提取工艺,并探讨其抗肿瘤机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系统优化了STP提取条件。结果表明,STP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纤维素酶添加量2.10%、溶液pH 5.00、超声温度45.0℃,多糖得率为11.03%。细胞实验结果显示,STP对肝癌Huh7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和迁移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转录组测序分析揭示,STP通过调控关键转录因子淋巴增强因子1(lymphoid enhancer-binding factor 1,LEF1)和FBJ小鼠骨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FBJ murine osteo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FOS),抑制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遏制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和侵袭能力。同时,STP还通过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脂氧化酶(lipoxygenase,LOX)等关键基因,抑制血管生成和细胞外基质重塑,干预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过程。本研究结果可为STP在生物活性多糖和功能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黑茶 多糖 超声辅助酶法 抗肿瘤 转录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6
作者 光映炯 郑云霞 吴建琴 《中国茶叶》 2025年第9期57-65,共9页
地理标志产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色农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品牌价值及社会价值。普洱茶作为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具有显著的地方性、区域性和品牌性特征。研究运用地理集中指数、最邻... 地理标志产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色农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品牌价值及社会价值。普洱茶作为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具有显著的地方性、区域性和品牌性特征。研究运用地理集中指数、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空间叠置分析和皮尔森相关分析法等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云南省不同地级行政区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云南省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区域在地理范围内呈集聚式分布,但空间分布不均衡,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决定了其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发现,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存在标准化建设水平较低、区域品牌建设重视不够、保护监管力度不强、专业人才支撑不足、茶旅融合深度不够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完善相关标准,助力茶企品牌质量提升;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政策保障和监管体系;强化品牌建设,深化茶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重视人才培养,夯实产业可持续发展基础等发展对策,从而为普洱茶地理标志的保护和利用、普洱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地理标志产品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酸性提取条件对黄大茶多糖理化性质、结构及降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宣开莉 陈浩 +5 位作者 王壮 王梦奇 王正航 周新宇 杨跃 陈彦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76-86,共11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酸性提取条件对黄大茶多糖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影响。采用pH 1~5的盐酸溶液与双蒸水从黄大茶中分别提取6种多糖LTP-1、LTP-2、LTP-3、LTP-4和LTP-5(酸提多糖命名为LTPs)及LWTP,对其理化性质、分子结构和降糖活性进行系...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酸性提取条件对黄大茶多糖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影响。采用pH 1~5的盐酸溶液与双蒸水从黄大茶中分别提取6种多糖LTP-1、LTP-2、LTP-3、LTP-4和LTP-5(酸提多糖命名为LTPs)及LWTP,对其理化性质、分子结构和降糖活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LTPs的化学组成和单糖组成相较于LWTP发生了显著变化。LTPs的总糖及糖醛酸含量明显高于LWTP,其中LTP-2的总糖与糖醛酸含量分别为LWTP的2.25倍和2.91倍。LTP-2、LTP-3、LTP-4的半乳糖醛酸比LWTP分别增长了87.94%、44.49%、6.49%,而LTP-1和LTP-5降低了14.14%和34.89%。动物实验结果表明,LTPs能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的糖化血红蛋白,减轻胰岛素抵抗,调节血脂代谢异常,其中LTP-2具有最佳降糖功效。综上,酸提取可以改变黄大茶多糖的理化性质,增加酸性糖的含量,改变分子结构,提高降糖活性。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盐酸处理前后黄大茶多糖结构变化与生物活性之间存在复杂关系,为今后黄大茶多糖构效关系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些发现有助于提高黄大茶附加值,促进茶叶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提取 多糖结构 降糖活性 黄大茶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对3种肠道致病菌的抑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高治江 单治国 +4 位作者 崔廷宏 赵远艳 陶忠 徐棉红 张春花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85-92,共8页
为探明普洱茶对3种肠道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分别以普洱茶生茶和熟茶为试验材料,采用倍比稀释法制作7个比例的茶水浸液,以肠炎沙门菌ATCC 14028(Salmonella enteritidis)、福氏志贺菌CMCC(B)51572(Shigella flexneri)、大肠杆菌CMCC(B)4410... 为探明普洱茶对3种肠道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分别以普洱茶生茶和熟茶为试验材料,采用倍比稀释法制作7个比例的茶水浸液,以肠炎沙门菌ATCC 14028(Salmonella enteritidis)、福氏志贺菌CMCC(B)51572(Shigella flexneri)、大肠杆菌CMCC(B)44102(Escherichia coli)3种肠道致病菌为供试菌株,采用K-B法进行抑菌圈试验,分别探讨培养24 h和48 h条件下7个茶水浸液普洱茶生茶和熟茶对3种肠道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普洱茶水浸液较高浓度时对3种供试肠道致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但培养24 h条件下除普洱茶生茶水浸液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大于普洱茶熟茶外,普洱茶生茶与普洱茶熟茶水浸液对3种供试肠道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均无明显差异(p<0.05);普洱茶生茶水浸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大于福氏志贺菌大于肠炎沙门氏菌;普洱茶熟茶对肠炎沙门氏菌、福氏志贺菌的抑制作用大于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本试验结果可为普洱茶及肠胃保健品及肠道致病菌感染性疾病预防药物的开发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肠道致病菌 大肠杆菌 肠炎沙门菌 福氏志贺菌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活性成分健康功能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曾鸿哲 文帅 +8 位作者 方雯雯 万丽玮 彭丽媛 杨小妹 白其娴 刘林美 饶慧 黄建安 刘仲华 《中国茶叶》 2025年第2期1-13,共13页
饮茶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茶叶中富含多种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儿茶素类物质、儿茶素氧化聚合物、茶氨酸、生物碱、茶多糖等。2024年,茶叶活性成分健康功能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茶叶调节代谢、延缓衰老和提高免疫力三... 饮茶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茶叶中富含多种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儿茶素类物质、儿茶素氧化聚合物、茶氨酸、生物碱、茶多糖等。2024年,茶叶活性成分健康功能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茶叶调节代谢、延缓衰老和提高免疫力三大核心健康属性。文章综述了2024年度茶叶活性成分健康功能研究进展,以期为茶叶活性成分开发与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活性成分 健康功能 儿茶素类物质 儿茶素氧化聚合物 茶氨酸 生物碱 茶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地区古树和乔木普洱茶(生茶)品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汤海昆 杨方慧 +4 位作者 张艳梅 张盼盼 孙云南 张华凤 仝佳音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61-69,共9页
为探究西双版纳地区古树和乔木型普洱茶品质差异,采用液相色谱和HS-SPME-GC-MS技术对茶样儿茶素组分和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儿茶素组分检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能较好地区分布朗古树、布朗乔木、易武古树、易武乔木。HS-SPME-GC-MS检... 为探究西双版纳地区古树和乔木型普洱茶品质差异,采用液相色谱和HS-SPME-GC-MS技术对茶样儿茶素组分和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儿茶素组分检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能较好地区分布朗古树、布朗乔木、易武古树、易武乔木。HS-SPME-GC-MS检测结果显示,4组茶样共检出138种香气物质,其中正辛醇、香叶醇、1-辛烯-3-醇、β-紫罗兰酮、β-紫罗酮、水杨酸甲酯、右旋萜二烯、十甲基环五硅氧烷与十四甲基环七硅氧烷等9种香气物质可作为区分4组茶样的依据。相对气味活度值(ROVA)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型普洱茶存在4种共同的关键呈香物质;古树普洱茶无论是在组间还是组内,其关键性和修饰性呈香物质没有明显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古树茶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儿茶素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大茶多糖的结构表征及其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珊 谢海 +5 位作者 李敏妮 马妍 葛慧芳 李大祥 谢忠稳 王红燕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7-75,共9页
本文探究黄大茶多糖的结构特征和降脂活性,为夏秋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以霍山黄大茶为试验材料提取黄大茶多糖,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分别采用高效液相凝胶渗透色谱(High-performance gel-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HPGPC)、离子色谱... 本文探究黄大茶多糖的结构特征和降脂活性,为夏秋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以霍山黄大茶为试验材料提取黄大茶多糖,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分别采用高效液相凝胶渗透色谱(High-performance gel-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HPGPC)、离子色谱(Ion chromatography,IC)、气质联用色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等分析方法测定黄大茶多糖的纯度、分子质量、单糖组成、化学键组成以及糖苷键结构;同时基于3T3-L1前脂肪细胞构建成熟脂肪细胞分化模型,研究黄大茶多糖干预对3T3-L1细胞分化和脂滴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大茶多糖经水提醇沉以及DE-52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和Sephadex G-100凝胶柱纯化分离获得LYP-W1组分,HPGPC、IC和GC-MS分析结果显示,LYP-W1的分子量为1.25×105 Da,单糖组成为Ara:Rha:Gal:Glc:Man:GalA:GlcA为22.22:8.20:27.59:14.88:5.90:4.09,糖苷键主要由Rhap-(→1、Araf-(1→、→2)-Rhap-(1→、Glcp-(1→、GlcpA-(1→、Galp-(→1、→5)-Araf-(1→、→2,4)-Rhap-(1→、→4)-Galp-(→1、→4)-GalpA-(1→、→4)-Glcp-(1→、→3,4)-Manp-(1→、→3,6)-Galp-(1→等连接方式构成。FTIR结合SEM分析结果显示,LYPW1中具有β-型吡喃糖环,表面光滑致密,呈不规则片层薄膜状分布。细胞实验结果显示,LYP-W1在50~200μg/mL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显著抑制3T3-L1细胞的分化并降低其脂质沉积(P<0.05),表明黄大茶多糖具有天然降脂的潜力。本研究可为其它茶多糖的提取、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大茶多糖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降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勐海县古茶树茶园土壤养分与质量评价
12
作者 张洪玲 陈玫 +7 位作者 何青元 李友勇 罗琼仙 杨毅坚 马玲 马玉青 汤松 毕玭 《茶叶通讯》 2025年第2期185-193,共9页
探明云南省勐海县普洱茶产区古茶树茶园(古茶园)土壤质量状况,从高效、优质、生态和可持续发展角度为优化古茶园养分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古茶园土壤用地长期安全性提供理论参考。对勐海县11个产茶乡镇的25个代表性古茶园土壤取样... 探明云南省勐海县普洱茶产区古茶树茶园(古茶园)土壤质量状况,从高效、优质、生态和可持续发展角度为优化古茶园养分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古茶园土壤用地长期安全性提供理论参考。对勐海县11个产茶乡镇的25个代表性古茶园土壤取样,分别检测土壤pH值及有机质(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RAK)、有效硫(AS)、有效硼(AB)等养分指标的含量,以及铅(Pb)、砷(As)、铬(Cr)、镉(Cd)4种重金属的含量。25个古茶树茶园土壤pH值达到优质肥力茶园标准的比例为84.00%;OM、TN和AN含量符合优质肥力茶园标准的比例均为96.00%;TP和AP含量符合优质肥力茶园标准的比例均为20.00%;TK含量达到优质肥力茶园标准的比例为44.00%;RAK含量达到优质肥力茶园标准的比例为80.00%;AS和AB含量未达到高质量茶园标准。重金属Pb、As、Cr和Cd含量均未达到云南土壤背景值和NY/T 853—2004《茶叶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的标准;AP、RAK、AS和Pb富集易受pH值影响;OM、TN、TP、AN、AB五个元素彼此之间高度正相关;As和Cr、Pb均呈负相关,与Cd均呈正相关,Pb也和Cd呈正相关。勐海普洱茶产区古茶园土壤适宜茶树生长,整体土壤养分状况中等偏上水平,调查的25个古茶园土壤均处于安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茶园 土壤养分 重金属 普洱茶 勐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多糖与儿茶素复合物对免疫抑制小鼠的保护作用
13
作者 褚席 周宇飞 +3 位作者 刘爱玲 周苗 李东放 张盛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1-177,共7页
为探究普洱茶多糖(TP)与儿茶素(TPC)复合物的免疫调节作用,以环磷酰胺(Cy)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切片等方法检测小鼠免疫指标,筛选调节免疫效果最佳的普洱茶多糖剂量,考察TPC复合... 为探究普洱茶多糖(TP)与儿茶素(TPC)复合物的免疫调节作用,以环磷酰胺(Cy)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切片等方法检测小鼠免疫指标,筛选调节免疫效果最佳的普洱茶多糖剂量,考察TPC复合物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指标及代谢物组成的影响;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构建模型,利用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及方差分析P值筛选关键差异代谢物,并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各剂量TP、TPC组小鼠脾脏指数极显著下降(P<0.01),胸腺指数极显著上升(P<0.01),TP、TPC均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白介素-6(IL-6)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P<0.05),提高免疫球蛋白G(IgG)和M(IgM)水平,并恢复免疫抑制小鼠的脾脏损伤,TP组中高剂量效果最佳,TPC组的部分因子水平优于高剂量TP组。通过OPLS-DA可有效区分正常对照组(CK)、模型对照(MD)和TPC组。以VIP≥1和P<0.05为标准,从MD与TPC间共筛选出130种关键差异代谢物。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磷酸胆碱和吡哆胺分别与胆碱在癌症中的代谢和维生素消化与吸收等代谢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多糖 儿茶素 复合物 免疫 血清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端午当归基源鉴定与大芦山当归质量初探
14
作者 林炳霜 王老二 +3 位作者 陈兴乐 胡蓉 赵芳 李剑美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89-96,共8页
研究旨在明确端午药市中药材当归的基源,并评估大芦山当归的药材质量。广泛收集各地以当归命名的药材样本,采用DNA条形码技术进行基源鉴定。依据《中国药典》标准,测定药材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浸出物含量;运用高效液相... 研究旨在明确端午药市中药材当归的基源,并评估大芦山当归的药材质量。广泛收集各地以当归命名的药材样本,采用DNA条形码技术进行基源鉴定。依据《中国药典》标准,测定药材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浸出物含量;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魏酸含量,并通过索氏提取法测定挥发油含量,以全面评估药材质量。共收集到9种名为当归的药材,通过DNA条形码比对,确认普洱端午药市中的当归药材主要来自伞形科植物,包括藁本、长茎藁本、紫花前胡、滇芹等不同种类。产自普洱的大芦山当归(藁本属藁本)在药材质量上表现优异,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尤其是挥发油含量高达8.47%,远超药典规定的标准。本研究通过科学的基源鉴定和药材质量分析,揭示了端午药市中当归药材的基源现状,并确认了大芦山当归作为高质量药材的地位。这一发现为规范端午药市药材使用、保障药材质量提供重要依据,也为后续的药材开发和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 端午 当归 混伪品 DNA鉴定 药材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茶多糖的提取纯化与结构解析
15
作者 赵屹 臧文文 +5 位作者 张继翔 常军辉 谢瑞佳 李贞景 郭庆彬 康继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36,共8页
为探究香茶中多糖的组成及其结构特征,通过热水、草酸铵和NaOH对香茶进行浸提,经分级醇沉后,分别得到水提纯化香茶多糖(water-extracted Xiangcha tea polysaccharide at 40%ethanol concentration,WTP-40)、草酸铵提纯化香茶多糖(ammon... 为探究香茶中多糖的组成及其结构特征,通过热水、草酸铵和NaOH对香茶进行浸提,经分级醇沉后,分别得到水提纯化香茶多糖(water-extracted Xiangcha tea polysaccharide at 40%ethanol concentration,WTP-40)、草酸铵提纯化香茶多糖(ammonium oxalate-extracted Xiangcha tea polysaccharide at 60%ethanol concentration,OTP-60)和碱提纯化香茶多糖(alkali-extracted of Xiangcha tea polysaccharides at 40%ethanol concentration,ATP-40),对3种多糖的理化特性、红外光谱、单糖组成及甲基化进行分析,并通过1D和2D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NMR)对OTP-60进行结构解析。结果表明,3种香茶多糖均属于酸性糖,其中WTP-40(584 kDa和5 kDa)和ATP-40(1279 kDa和148 kDa)均含有2个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多糖片段,而OTP-60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为均一,为869 kDa;3种多糖均属于低酯果胶,其中OTP-60的酯化度最高(41.9%)。单糖组成结果显示,3种多糖的主要成分均为半乳糖醛酸,且OTP-60的糖醛酸含量最高(87.33%)。甲基化和NMR结果表明,3种多糖的连接方式基本一致,OTP-60是具有同型半乳糖醛酸聚糖(homogalacturonan,HG)和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I型(rhamnogalacturonan-Ⅰ,RG-I)2种结构域的果胶,其中HG由→4)-α-Gal p A-(1→和→4)-α-Gal p A-6-O-Me-(1→组成。RG-I含有→4)-α-Gal p A-(1→和→2)-α-Rha p-(1→连接而成的主链,以及由Ara和Gal组成侧链分支。该文研究结果为香茶多糖的开发利用及构效关系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茶 多糖 提取 纯化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多糖不同纯化组分的理化性质与体外抗氧化、抗肿瘤活性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以龙 税再坤 +3 位作者 王燕 刘振浩 王宣军 字成庭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0-29,共10页
为了探究普洱茶多糖(Pu-erh tea polysaccharides,PTPS)不同纯化组分的理化性质对体外抗氧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普洱生茶为原料,对PTPS进行分离和纯化,分析PTPS不同组分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研究各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抗肿... 为了探究普洱茶多糖(Pu-erh tea polysaccharides,PTPS)不同纯化组分的理化性质对体外抗氧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普洱生茶为原料,对PTPS进行分离和纯化,分析PTPS不同组分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研究各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并进一步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不同纯化组分理化性质变化与抗氧化、抗肿瘤活性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纯化后得到的5个组分(PTPS 1~5)理化性质差异明显,随着洗脱液NaCl浓度的升高,PTPS 1~5的均一度和总糖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性,而粒径和多分散性指数呈现出相反的规律,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蛋白含量、糖醛酸含量和酯化程度表现出总体升高的趋势;平均分子量和Zeta电位无明显规律性。理化性质不同导致PTPS的体外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存在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纯化组分的抗氧化活性与均一度、平均分子量、总糖含量、糖醛酸含量、酯化程度和多分散性指数值密切相关,而抗肿瘤活性主要与总糖含量、糖醛酸含量和酯化程度存在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PTPS在生物活性多糖和功能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多糖 纯化 理化性质 抗氧化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多糖改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研究
17
作者 邓凌云 赵鑫雨 +1 位作者 张盛 刘爱玲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98-102,共5页
研究以右旋糖酐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建模,并在建模期间同步给予普洱茶多糖(PTPS)干预,设置对照组(NC)、DSS模型组(DSS)、低剂量PTPS组(200 mg/kg)、高剂量PTPS组(400 mg/kg)4个处理,从疾病活动指数... 研究以右旋糖酐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建模,并在建模期间同步给予普洱茶多糖(PTPS)干预,设置对照组(NC)、DSS模型组(DSS)、低剂量PTPS组(200 mg/kg)、高剂量PTPS组(400 mg/kg)4个处理,从疾病活动指数、结肠形态、组织病理学、炎症因子水平等方面探讨PTPS对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结果表明:PTPS具有缓解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症状的功效,具体表现为控制体重下降、抑制结肠缩短、改善结肠组织损伤和抑制炎症因子水平上升,以高剂量组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多糖 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因子 结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糖对热应激西门塔尔肉牛瘤胃发酵参数、微生物区系和代谢物的影响
18
作者 李凡 徐俊 +6 位作者 陈国良 费丹 广业兰 侯玉洁 谢敏 李文飞 王颖新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99-3114,共16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茶多糖对热应激西门塔尔肉牛瘤胃发酵参数、微生物区系和代谢物的影响。选取24头15月龄育肥期西门塔尔肉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在夏季构建热应激模型。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 本试验旨在研究茶多糖对热应激西门塔尔肉牛瘤胃发酵参数、微生物区系和代谢物的影响。选取24头15月龄育肥期西门塔尔肉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在夏季构建热应激模型。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额外添加0.4%(T1组)、0.8%(T2组)和1.2%(T3组)的茶多糖(干物质基础)。预试期2周,正试期6周。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T1组瘤胃pH和乙酸、丙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T2组瘤胃pH显著提高(P<0.05);T3组瘤胃pH显著提高(P<0.05),乙酸、丁酸和戊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2)在门水平上,与CON组相比,T1组瘤胃中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 <0.05),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浮霉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 <0.05)。在属水平上,与CON组相比,T1、T2和T3组瘤胃中瘤胃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T1组瘤胃中普雷沃氏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未命名的毛螺菌科和未命名的梭菌目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3)代谢组学结果显示,负离子模式下,与CON组相比,T1组瘤胃N-乙酰基-L-苯丙氨酸、苯乙醛、D(+)-苯乙酸、4-乙基苯酚、L-苯丙氨酸、2,3-二羟基苯甲酸、(±)9-六溴二苯醚、对苯二酚和L-肾上腺素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T2组瘤胃溶血磷脂酰胆碱(18∶2)和对苯二酚含量显著降低(P<0.05)。正离子模式下,与CON组相比,T1组瘤胃油酸酰胺、十六碳酰胺、5,6-二甲基-4-氧代-4氢-吡喃-2-羧酸和C8 1-磷酸神经酰胺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胸腺嘧啶和胸腺嘧啶核苷含量显著升高(P<0.05);T2组瘤胃5,6-二甲基-4-氧代-4氢-吡喃-2-羧酸、C8 1-磷酸神经酰胺和3-(2-羟乙基)吲哚含量显著降低(P<0.05),胸腺嘧啶和胸腺嘧啶核苷含量显著升高(P<0.05);T3组瘤胃油酸酰胺和C8 1-磷酸神经酰胺含量显著降低(P<0.05)。4)正、负离子模式下代谢物模块汇总和富集分析(MSEA)显著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茶多糖显著改变了瘤胃中酪氨酸代谢、硒代氨基酸代谢、嘧啶代谢、嘌呤代谢和咖啡因代谢等相关代谢通路(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茶多糖改善了西门塔尔肉牛在热应激胁迫下的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区系,影响了瘤胃功能型代谢物组成和代谢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糖 西门塔尔肉牛 瘤胃微生物 代谢组学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溪特早茶‘乌牛早’茶多糖提取纯化及免疫活性研究
19
作者 赖玲 杨潇 +5 位作者 尹琳 陈小雨 阳辉蓉 彭取敏 刘军 曾英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1-241,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纳溪乌牛特早茶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进一步研究其抗氧化和免疫活性。方法:首先,采用热水浸提法获取乌牛茶多糖,采用DEAE-52和葡聚糖凝胶G200进一步纯化乌牛茶多糖。然后,对所获取多糖的基本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并通过检...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纳溪乌牛特早茶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进一步研究其抗氧化和免疫活性。方法:首先,采用热水浸提法获取乌牛茶多糖,采用DEAE-52和葡聚糖凝胶G200进一步纯化乌牛茶多糖。然后,对所获取多糖的基本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并通过检测乌牛茶多糖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接着,对乌牛茶多糖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检测,具体包括:内毒素检测,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和人胚胎肾细胞293(人胚胎肾细胞293,HEK293)毒性检测。最后,评价乌牛茶多糖对RAW264.7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NO)释放及对应mRNA分泌水平的影响,进而获取乌牛茶多糖免疫增强活性。结果:采用DEAE-52阴离子交换树脂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200从纳溪乌牛早茶中分离得到纯化后乌牛茶多糖(WNp);理化分析表明WNp纯度为90.26%,蛋白质含量为1.37%,且不具有三螺旋结构;WNp由摩尔比为0.4:32.6:2.3:4.7:8.7:0.3:40.3的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组成的分子量为82.61 kDa的多糖;WNp对DPPH和ABTS+自由基具有显著的清除能力并具有较高的ORAC值,即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最后,WNp可上调控细胞因子(IL-6、TNF-α)分泌和NO释放的mRNA的表达量,从而促进细胞因子(IL-6、TNF-α)分泌和NO释放,进而激活RAW264.7细胞的初始免疫应答反应,达到增强免疫的效果。结论:研究结果为纳溪乌牛茶源的精深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乌牛特早茶 多糖 结构 抗氧化性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龙珠生产线蒸箱改进设计与实验验证
20
作者 李顺兵 李玮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5年第3期23-26,共4页
为了解决普洱茶龙珠压制生产线上茶叶蒸润工位中成堆普洱茶蒸润不均匀的问题,使普洱茶在压制前被蒸润得更理想,以蒸箱中孔板孔隙率和蒸汽温度为变量,探究孔位参数及蒸汽温度对成堆普洱茶蒸润温湿度的影响,寻找最佳参数。利用三维模型软... 为了解决普洱茶龙珠压制生产线上茶叶蒸润工位中成堆普洱茶蒸润不均匀的问题,使普洱茶在压制前被蒸润得更理想,以蒸箱中孔板孔隙率和蒸汽温度为变量,探究孔位参数及蒸汽温度对成堆普洱茶蒸润温湿度的影响,寻找最佳参数。利用三维模型软件建立出蒸箱的三维模型,孔隙率范围为0.042~0.181,温度范围为90~150℃,对蒸箱内部进行热流耦合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结构进行改进,最后在普洱茶龙珠压制成形设备上进行压制成形实验。当茶叶放置在气孔右侧,孔板的孔隙率为0.042,蒸汽温度区间设置为100~120℃时,茶叶蒸润后含水率接近理论值,压制成形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龙珠 蒸箱 FLUENT 热流耦合 温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